《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乾隆皇帝: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許為林翰,罰去江南作判通。


在開始正文之前,紅塵君先來分享一個和“通判”一官相關的趣事兒。

話說清朝乾隆皇帝的時候,有一位翰林在上奏摺的時候,錯把“翁仲”(本是秦始皇衛士,由於高大威猛後來用作祭祀用的巨型雕像)寫成了“仲翁”,然後乾隆就很不爽——這翰林本來都是最優秀的讀書人才能做的,怎麼會犯這種低級失誤呢?就像是數學系博士不會十以內的加減法一樣可笑。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所以乾隆爺一怒之下,就以幽默的口吻賦了這首打油詩,模仿這個翰林的錯誤,說他沒有下過“夫功”讀書,更沒有資格來做“林翰”,所以罰到江南去做“通”。

乾隆這打油詩雖然很幽默,但是懲罰卻是極為嚴厲的,這位二品的翰林院學士就這麼灰溜溜的直接去江南某府做五六品的“通判”去了,可謂“辛苦熬了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當然了,這只是一段野史軼事,是真是假我們也沒必要去考究,一笑即可,不過笑完了且聽紅塵君來聊聊,這個通判到底是個什麼官兒呢?——比如《水滸》中的黃文炳就是這個職位。

通判簡介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簡稱,職責主要是輔助州府的長官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同時對州府的長官也有一定的監察和限制。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其實通判並非宋朝專有,《新唐書》中就曾經記載:“市令一人,從九品上。掌交易,禁姦非,通判市事”。

不過由於唐朝末年以及隨後的五代十國期間,天下動盪,地方藩鎮武將割據,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一統全國之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度發生,同樣也為了最大化的加強中央集權,就把原先幾乎按照慣例都是“父死子繼”的州府地方長官都改成了“權知州,知府”等職。

這個“權”字非常精妙,有臨時之意,意謂隨時可以罷去,也就是宋朝官制中特有的“差遣官”,哪怕是大名鼎鼎的開封府尹,其實絕大部分也都是親王皇子掛職,包括包拯包青天在內的許多能臣也只是“權開封府”而已,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其中的奧妙。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就算是這樣趙匡胤仍然不放心,為了防止地方主官專權,他又特意提升了過去“通判”的權力,讓其作為副職,與權知軍、州事共同處理政事,其職責為:“

凡兵民、錢穀、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籤書施行。”

《宋史·職官志》:“外官則懲五代藩鎮專恣,頗用文臣知州,復設通判以貳之。”

此外通判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剌舉以聞。”——這個也很重要,我們後面還會仔細介紹,那位黃通判的悲慘結局也和其有關。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從上面的簡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通判其實就是地方官的副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把手”,不過這個“二把手”的職位和權力大小很難一言以蔽之,因為這和在哪裡關係甚大,接下來紅塵君就來解釋一下。

最大的通判和最小的通判

通判本身的等級不定,其實就是看它是在哪個“府州郡”,這個府級別高,它的職級就高,郡級別低,它的職級就低。

而宋朝最大的府又是哪一座呢?想必大家都太熟悉了——自然是開封府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這開封府位居北宋都城開封(汴梁),本身即是“地方”又是“中央”,非常微妙,就像是如今的北京市一樣,相信也不會有人天真的認為北京市長和某十八線的地級市的市長一個級別吧?您要是這樣想,這天就沒法繼續聊下去了。

這知開封府自然是位高權重,乃是宋朝拜相最常見的“四入頭”之一——其餘“三入頭”是三司使,翰林學士和御史中丞,而開封府的“通判”,也絕對是天下第一牛氣的通判,乃是通判中的戰鬥機。

而且這個通判還有個專門的稱呼——“通判開封府事”,而且有且只有一位,往往都是由皇帝的親信擔任,可以直接越級向皇帝報告。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這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得剌舉以聞”五個字的厲害——這哪裡是開封府尹的助手,完全就是皇帝陛下安排在身邊的王牌小間諜一枚啊,否則開封府掌握這麼大的權勢,若是完全掌握在一人手中的話,皇帝又如何能夠安心?

當然了,這“通判開封府事”也不會有事沒事就去上面打小報告,畢竟能知開封府的同樣也都是朝廷中的重臣能吏,只要不是犯了嚴重罪責他也不會隨便得罪,畢竟名義上他只是副手,雙方更多還是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

這“天下第一通判”我們介紹過了,那最小的通判同樣也是呼之欲出了——就是那些十八線小府郡的通判,那裡地少人稀,主官可能都閒的發慌,哪裡還需要通判這個副手?在這種地方做通判,很可能還不如在一個大點的縣城做縣尉來的爽利呢。

比如說,無為軍,我們就來看看黃文炳黃通判的出場介紹:

閒置通判黃文炳

且說這江州對岸,另有個城子,喚做無為軍,卻是個野去處。城中有個在閒通判,姓黃,雙名文炳。這人雖讀經書,卻是阿諛諂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賢妒能,勝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專在鄉里害人。聞知這蔡九知府是當朝蔡太師兒子,每每來浸潤他,時常過江來謁訪知府,指望他引薦出職,再欲做官。 

這段話裡面有三個重要的信息,我們且來一一解讀。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第一,這無為軍是在江州對岸,不過和豪華富裕的魚米之鄉江州不同,這無為軍卻是個“野去處”,換成我們現在的話,就屬於那種城鄉結合部的小鎮子。

但是鎮子雖小,也是要五臟俱全的,按照官制也需要安排一名“通判”副手,就是黃文炳黃大人了,不過文中介紹的明白,他乃是“閒置”通判,就和現在這種下放二線的官員一樣,有待遇有錢但是沒啥實權,黃大人自然很不甘心。

第二,黃文炳並非不學無術之輩,這裡說他“雖讀經書”,可見也是寒窗下過苦功的,弄不好還中過進士,所以他人品差沒的說,但卻不能說他沒能力不稱職,和那些胸無點墨只會溜鬚拍馬的官員還是有所不同的。

第三,在無為軍對面的江州,知州蔡九乃是太師蔡京的兒子——標準的高幹子弟一枚,所以黃文炳就經常跑到這邊來賄賂討好幫腔,極盡諂媚之事,希望對方能夠幫他在上面美言幾句。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也正因如此,他才特意巴巴的帶著禮物過江來,結果才看到了宋江的“反詩”,以黃通判高超的文學造詣,宋押司這點小小心思哪裡看不出啊,再加上他雖然閒置,但也沒忘了“得刺舉以報”的本職工作,正好以此為由去拜訪蔡九知府並打小報告去了。

這乃是宋押司的不幸,不過說到底,還是黃通判的不幸,因為他哪裡知道,宋江這個“押司”只是明面上的身份罷了,背後隱藏的身份卻是“江湖大佬”,更有無數彪悍的梁山兄弟們為他所用,他一個小小的閒置通判又哪裡是對手?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紅塵君說

上面我們介紹了通判這個官職的由來和職務——尤其是在宋朝,這還是個非常重要的官職,身兼地方官的“二把手”和“檢察院”兩重職責,就算是主官也不敢小覷。

然後我們又專門分析了黃文炳黃通判這個人,其實他做這個通判之位還是很稱職的,舉報宋江題反詩也是分內之舉,最多我們只能說他“有才無德”罷了,就算是論罪也最多罷黜而已,斷然不能是殺頭的死罪。

《水滸》中無為軍的“閒”通判黃文炳,到底是個什麼官兒?

更何況黃通判這個死法極為殘酷,乃是被宋江的第一鐵桿小弟黑旋風李逵給當“烤串”給活活吃了的,簡直比“千刀萬剮”的“極刑”還要痛苦十倍,名副其實的“不得好死”。

黃通判也用自己的慘痛遭遇警示我們後人,這做人啊,還是厚道一點的好,凡事留上一線,日後也好相見不是?


參考文獻:

《宋史》

《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