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文|末小北

01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婚姻里相爱的结晶。可是,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养儿防老”。

在我们上一辈人的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都认为生养的孩子越多,那么自己年迈以后,就越会有保障。毕竟,多一个孩子,就多出一份力嘛。

当然,这里所说的“养儿防老”,并非单单指儿子,其实也包括女儿。如今,很多人都已经摒弃了迂腐的思想,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进步理念。

可能生一个孩子,在赡养父母的时候,作为子女的,会觉得压力比较大,可是往往这种状况下,他也明白,父母就他一个孩子,所以说,养父母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因为孩子多,就让自己多一份被赡养的保障。就算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众多的子女中,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的态度,可是也未必能让自己年迈后的“老有所依”是完全可靠的。

原因很简单,子女成家之后,不能再一个人做决定,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也是需要跟自己的伴侣商量。

有些子女和伴侣,因为都感恩老人的付出,是很愿意把老人接到一起生活的。

但是,也有一些子女,虽然他们愿意赡养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的伴侣却一直推三阻四,甚至不惜拿结束婚姻为要挟,让老人的子女,放弃赡养老人的念头。

所以,老人儿子就算再多,自己年轻时,对多个儿子都能做到一碗水端平,那么自己也未必就能被赡养,因为有些“老有所依”,掌握在儿媳手里。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02

老家邻居的于奶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年轻的时候,于奶奶一直都觉得自己非常的幸福,因为夫妻两个人虽然没有多少钱,可是毕竟是有两个儿子的,并且那个时候,两个儿子也都挺懂事。

他们一家人生活在农村的,农村相对来说,“男尊女卑”思想就是比较严重,所以说,对于有两个儿子的于奶奶,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尤其是两个儿子都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农村也算是一个青年劳力了,当时干庄稼活,别人家都比不过他们家。

当然了,现在儿子结婚的彩礼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那个时候,于奶奶两个儿子结婚,彩礼还真不是很多,所以对于于奶奶家庭来说,也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

两个儿子相继结婚后,也都没有跟于奶奶夫妻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但是都离家不是很远的,属于一个村子里的。

于奶奶夫妻两个人,给两个儿子都娶上媳妇了,自然也就觉得自己完成任务了。当时于奶奶手头也没有什么钱了,可是老两口的开销也不大,起码也够年吃年用的了。

要说两个儿子还没结婚时,是孝顺的,那么结婚以后,由于家里变成了儿媳妇说话才算,两个儿子的孝心,就算再大,也没什么用了。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不过,两个儿媳也是有“孝敬老人”的美名的,可惜不是对婆家,而是对她们的娘家。

其实,儿子众多,看似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某些方面,却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几个儿子结婚以后,几个儿媳妇就会互相看着对方,“她既然不孝顺,我为什么还要孝顺?”这种心理,往往都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里。

人都怕比,尤其是亲妯娌之间,各方面都喜欢比,就连对公婆,都是喜欢攀比的。

不过他们比的可不是谁对公婆好,而是谁对公婆苛刻。尤其是在物质上,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大儿媳妇买了一百块钱的东西,二儿媳妇绝对不会超过一百块钱,仿佛超过比大嫂多花点,就能让她家的日子变穷了一样。

本来于奶奶引以为傲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了,家里的活,不用老两口受累了。可是,自从儿子们都结婚后,都顾着自己的小家,就算是想要帮父母干点活,因为有媳妇的阻拦,最后也是有心孝顺,无处用力。

此时的于奶奶,开始后悔当初自己生的是两个儿子,也羡慕人家有女儿的家庭。

其实我想说的是,儿子女儿都一样,想要孝顺的,谁也拦不住,不想孝顺的,谁也劝不了。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03

五年前,于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剩下了于奶奶一个人生活,于奶奶倒是有心跟着两个儿子一起生活,可是两个儿媳妇,谁也不想要她。

见到这种情况,于奶奶也不再说什么。毕竟她是当母亲的,不管儿子怎么对她,可是她心里始终惦记儿子,害怕因为自己,导致了儿子的家庭矛盾,更怕会导致他们离婚。

于奶奶今年都已经七十岁了,两个儿子平时谁也不给生活费,七十岁的她,也不能再种地了,那几亩地包出去,一年能有些收入,也就是于奶奶的生活费。

平时于奶奶什么也舍不得买,什么也舍不得吃,穿的衣服还是多年前买的,因为于奶奶太过于节省了,所以说,一年下来,这些生活费也花不完,多少能存下一些。

几年的时间,于奶奶也算是有了三四万块钱。

要不怎么说,儿女对父母都藏着心眼呢。两个儿媳妇谁也不说自己家有钱,当着婆婆的面,都是一通哭穷。并且两个儿媳妇在得知婆婆手头有一点积蓄的时候,竟然还动起了婆婆钱的主意。

刚开始是大儿媳妇,借口说自己家房子要重新装修一下,所以借去了一万块钱。这件事过去了没多久,二儿媳妇听说了大嫂在婆婆那里借钱了,自然觉得心理不平衡。

正好这个时候,二儿媳妇的儿子要上大学了,所以二儿媳妇花言巧语的,竟然在婆婆那里借走了两万块钱。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这下本以为两个儿媳妇都尝到了甜头,应该都高兴了吧?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听说弟妹借的是两万,大儿媳妇气冲冲的去了婆婆家,用手指着婆婆说:“同样的儿媳妇,凭什么借给她的那么多?既然你这么偏心,以后就指望你二儿子养老吧!”

听了大儿媳妇的话,看得出大儿媳妇很生气了,婆婆就一直解释,说孩子上大学是好事,上了大学,就不用留在农村了,就不做庄稼人了。

可是大儿媳妇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对于她来说,就是婆婆偏心了老二家。

现在是大儿媳不搭理婆婆了,婆婆也别指望着两个儿媳妇以后谁能还自己的钱了。而两个儿子,现在有媳妇在中间的挑拨,不仅兄弟之间的感情不好,同时,他们对母亲的那份孝心,也在逐渐的减退。

听着于奶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叙述自己的无奈,叙述两个儿媳妇的行为,真的觉得挺心疼的。

尤其是于奶奶说:“我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就连去市场,买十块钱的苹果都舍不得,可是到头来,就算把心都掏给他们,可是也不落好呢?”

老人子女多,养老保障未必多,因为有些“老有所依”,在儿媳手里

04

是啊,父母能够为儿女掏心掏肺,可是儿女能够回报给父母的,又有多少呢?

作为儿子,父母生养了你,不容易。孝心这事,不需要攀比,只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就好。然而,像于奶奶,她的两个儿子,难道心里就没有愧疚吗?

作为儿媳妇,虽然公婆没有养过你,可是当你和他们的儿子结婚的那一刻,就应该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他们就是你的爹妈,不指望你能当成亲生父母,起码的孝顺还是应该做到的吧?

诚然,于奶奶值得人同情,她可以借助法律的手段,从两个儿子那里得到赡养费。

可是,这对于老人曾经幻想的“老有所依”,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曾经幻想的是,自己的“老有所依”里,全都是微笑和幸福。

但是,如果通过冷冰冰的法律,来让自己有“老有所依”,没有丝毫的温度,甚至连可怜的亲情都会维系不住。

父母生养子女,把子女带到这个光彩的世界上来,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心力。身为儿女的我们,一定要多设身处地的为老人考虑。

并且,也一定要记住,你们也是为人父母的人了,你们的言行,必将给你们的子女,提供榜样。

请把你们的正能量,传给你们的子女。

请不要让你们的无良,展现在子女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