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瘡疤變生態景區

在河北省承德市建龍豆子山礦業有限公司後山,記者拾級而上,幾分鐘後就看到了—大片植物園。這裡曾是礦山排土場,平整處理後,在平緩處種植了400畝油葵,在周圍山上栽植了核桃樹、山楂樹、蘋果樹共計2.8萬棵。目前,這裡已經形成集種養、採摘、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新農業區。

“我們的尾礦是單一磁鐵成分,直接種植作物很難成活,想要實現綠化與發展共贏,造地是最好的選擇。覆蓋30釐米厚的黃土,然後在上面栽種植物,我們將礦山瘡疤變成了生態景區。”承德市發改委主任劉海峰介紹,承德是個礦業大市,礦產品開發產業多年來一直在GDP中佔據首位,當前因建設京津冀生態涵養區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礦產品開發屬於限制和整改行業。

從2016年開始,承德市實施了“6743工程”,即3年內完成損毀山體全部復墾披綠60平方公里;礦權整合改造壓減700個;轉產轉型礦山企業400個;淘汰取締礦山企業300個。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承德市採取縣區包保、掛圖作戰的模式強力推進落實,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隊參加礦山披綠工作。2016年至2018年底,承德市共取締關閉240家礦山,共減少礦區面積54.6平方公里,每年減少固體礦產開採量1259萬噸,壓減礦權347個。

在礦業大縣寬城松嶺鎮松樹溝村寶山礦業有限公司的尾礦庫,數十臺大型車輛裝備正在進行開槽、覆土、植綠作業。整個工地井然有序,忙而不亂。正在工地指揮生產的公司總經理李希民告訴記者,這是一個採用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項目,總面積近千畝,總投資約3000萬元,其主要工序是在尾礦砂上進行50釐米到1米的覆土,然後再根據覆土厚度在上面栽種果樹及各種綠色植物,全部採取噴淋和滴灌方式保證樹木成活。“等到整個工程完成,樹木全部成活長成後,這裡將成為一處別具風格的礦山風景區。”李希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