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溼氣重”不僅是秋天裡最大的敵人,更是身體健康不可忽視的敵人。

溼氣重會引發很多疾病,輕則小病小痛,重則誘發威脅生命安全的疾病。

祛溼雖然方法很多,但是不能著急,因為祛溼的過程不僅僅是祛除溼氣,更重要的是改變我們自身的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

這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都無濟於事。由此可見,溼氣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有多大。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秋季我們該怎麼祛溼?在聊之前,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溼氣?溼氣都有哪些表現?

什麼是溼氣

溼屬於中醫的六淫邪氣之一,因發病的部位不同,症狀也會存在差異。

主要分為內溼和外溼。

內溼的形成主要與體質和飲食習慣有關,一般見於本身比較脾虛的人,由於脾胃運化功能較差,導致脾失運化,從而聚溼,其表現為舌苔比較厚膩、肥胖、胃口較差、大便粘爛。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外溼由外界原因導致,主要與居住環境或者氣候有關,其表現主要以身體的酸楚疼痛、關節疼痛為主。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溼氣的表現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怎樣祛溼?

1、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隸屬陽明胃經。

這個穴位在於小腿的外側,是外膝蓋眼下三寸的位置,是中醫調養身體,治療疾病最常用到的一個穴位。

經常按摩下足三里穴,不僅能夠調養身體,健脾養胃,最是能夠疏風祛溼。

按摩足三里穴,調養脾胃,脾胃主運化水溼,脾胃的功能變化了,溼氣也就能夠被及時的運作消化排出體外了。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2、睡前泡腳

寒溼為患,常表現為全身關節痛、行動不便,遇熱則緩、遇冷則劇,並伴隨無汗、便溏、四肢浮腫等症狀。

若寒溼之邪在頭部,以頭痛、鼻塞為主;寒溼積於小腹,女性多表現為月經不調、痛經、有血塊等;寒溼留滯於腰背部,會出現腰痠背痛、腰膝痠軟等症。

對於溼寒的人來說,睡前熱水泡腳不失為一個祛溼的好方法。

泡腳半個小時,深度以淹沒腳踝為佳,同時揉搓腳掌心的湧泉穴和腕背橫紋中點處的陽池穴,祛寒溼效果更好。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3、薏米粥

薏米有祛溼的功效,可配芡實、紅棗、高粱米、蓮子一起蒸煮,祛溼健脾的效果更好。

早晚喝一次,或者下午茶來一杯都是不錯的選擇,祛溼又有營養。

沒有時間的朋友也可以直接食用薏米芡實蓮子粉粥,又稱五珍粉,效果是一樣的。

薏米芡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都是常用的祛溼食材,生活中也很容易買到,食用一段時間後,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4、運動排汗

在所有的排水方法中,運動出汗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

秋季,適度的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力,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溼邪的產生。

同時,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還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讓身體感覺更加輕盈。但是要避免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晚間時進行,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沒有什麼祛溼的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的,人只要存在身體健康問題,只要和生活環境發生各種各樣的互動,溼邪就總能不期而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實遠比一堆方法試來試去要強得多。

秋天渾身無力、無精打采?都是溼氣惹的禍,教你四招祛溼,收藏

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