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烏橋島

本文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學習、交流,非商業盈利用途。

說起烏橋島,作為上年紀的汕頭人都會知道,它位於老城區(金平區)的西北部,四面環水,為梅溪河兩條支流所圍合而成。追溯淵源,最初是一片海灘地,清光緒年間兩廣水師提督方耀在此修堤浚河,圍海造田。隨著歷史的變遷,滄海變桑田,烏橋島便逐漸成為依託小公園鬧區的繁華地帶。東與中山公園相向,南與市區隔河相望;西與牛田洋對岸相看,北與光華埠、廈嶺港相鄰,是一個具有舊城風貌的島嶼。解放前夕,烏橋島的居民大多數都是住在簡陋的板棚屋(用竹蓬、木板搭建而成),不小心就十分容易著火,歷史上也曾發生過幾次重大的火災,被載入汕頭的百年大事記。但這裡卻曾經是潮汕百載商埠交易鬧市的中心,是城市歷史文脈和商業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回瀾、同濟、解橋、光華四座橋,是島上通向市區東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有如烏龜的四隻腳,也成了烏橋島的獨有特色。

記憶烏橋島

1974年10月初,我自海南農場回城頂職,從一名下鄉知青轉變為城市國有企業的辦事員,來到位於烏橋島同濟三直路111號的“食品臘味廠”報到,踏上新的起點。每天都必需過橋上下班或到市內聯繫業務,對於島上的一街一巷,一路一廠都明瞭指掌。儘管島上的面積僅有0.78平方公里,卻星羅棋佈設有各種類型的倉庫,如鹽倉、糧倉、土產陶瓷倉、糖果雜品倉;以及不同系統的工廠企業,如罐頭廠、麵粉廠、立德粉廠、醬油廠、電池廠、五金建材廠、毛巾廠、食品廠……鼎盛時期據說將近60家。單單我們外貿出口就有食品、果菜、陶瓷、土產等四個公司近10家,後來均因基礎設施落後,場地窄小等原因相繼搬離。

記憶烏橋島

離開烏橋島將近30年,偶爾也幾趟回過舊地拜訪老同事與他們拉家常。坑坑窪窪的石板路,窄而曲折的小巷依然歷歷在目,鱗次櫛比的低矮平房照樣存在,泛黃的外牆上已寫上大紅的“危房勿近”和“拆”字樣,有的甚至還貼上封條釘上木板,嚴禁出入。目前烏橋島尚居住著六千多戶,約有兩萬多人,大多數都是老年人,他們都在這裡守望著政府的改造方案實施得到改變。

記憶烏橋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