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我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将忧和思统归于思,将恐和惊统归于恐,如此,七情可简统为五情:怒、喜、思、悲、恐,以对应人之五脏:肝、心、脾、肺、肾。

那么这个顺序是不是可以换一下呢?答案是不能。我一直觉得怒伤肝,恐伤肾等说法是中医的经验之谈,然而黄元御却用他独特的思路,将阴阳之气的变化与五情结合了起来。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肝木之气在天为风,在志为怒。

心火之气在天为热,在志为喜。

肺金之气在天为燥,在志为悲。

肾水之气在天为寒,在志为恐。

脾土之气在天为湿,在志为思。


阳升而化火则热,阴降而化水则寒。

——《四圣心源》

离火居于上位,其性热散,能泄不能藏,燥金居右而敛离火,则在上之离火交于在下之坎水;

坎水居于下位,其性寒凝,能藏不能泄,风木居左而升坎水,则在下之坎水交于在上之离火。

四象特性:木生火长,金收水藏。

阴从左升至半而化阳,未至茂长之时,则郁勃而为怒。至其茂长则神气舒畅通达,故而喜乐生焉。

阳从右降至半而化阴,未达闭藏之境,则牢落而为悲。至其闭藏则志意幽黯沉沦,故而慌恐生焉。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

——《四圣心源》

中气斡旋,升降阴阳而化四象,以生四情,若中土不运,升降失职,则喜怒无以生,悲恐无以作,土气滞结,食而无味,纳谷不化,气结于中而生忧思。


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气升达于上而酣适,人身居高位而权重,得意故笑也;

肾在志为恐,在声为呻——气沉陷于下而幽菀,人身处低谷而不振,失意故呻也;

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气方升至半而未达,人劳事半途而无功,欲得不能故呼也;

肺在志为悲,在声为哭——气方沉至半而将陷,人中道将废而不舍,哀其将失故哭也;

脾在志为忧,在声为歌——中气结郁而不运,人欲展鸿途而不能,故长歌以泄怀也。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养生之道不但要用正确的方式保养身体,保持恬淡虚无的精神情志同样至关重要。五情过度对身体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大怒伤肝:肝藏血,血载气,肝木本生心火,盛怒则血气奔涌,心火过盛而煎灼心液,阳中无阴则阳亢不归,故神狂智躁,口渴便坚;内向之人不善表达,久郁不发则肝气郁结,胁肋不舒,木盛乘土,故反酸欲吐。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喜极伤心:心藏神,火性盛茂,平人心肾相交,离火归于坎水,则水温而神明,过喜则气散无度,耗竭心血,化神不足故魂迷神颠。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忧思伤脾:脾藏意,主运化水谷,久虑则志意低靡,气结脘腹,中土不运,故腹胀便难,食饮无味。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悲哀伤肺:肺藏气,气性凉降,悲恸则气乱无章,肺失降敛则心火燎亢,故咳痰喘嗽,疮衄痘斑频作。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惊恐伤肾:肾藏精,精生魂,平人水温精盈,开泻有度,骤惊则肾水失藏,故精溺流泄,魂动不安。

中医奇书《四圣心源》解读:七情过度为什么会生病

可见,学中医学的不仅仅是医术,也是在学习修身养性之道。懂其理,自然情绪收发有度,宠辱不惊;不懂其理,则容易由性而发,于人于己都不是一件幸事。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斧正。如果你对中医养生感兴趣,记得关注我。我是小郎中,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