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國慶以來,電影《攀登者》熱映引起來褒貶不一的評論。故事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衝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的故事。然而,真實的珠峰攀登過程,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得多……

自1953年新西蘭登山家第一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之後,到2007年,共有3243人成功登頂,截至2012年,全世界登上珠峰的人數接近6500人,但是與此同時,從2002年至今,也有200人左右在攀登的途中不幸殞命。

看似大多數人成功了,但實際上犧牲者不僅人數重多,而且極其慘烈。到底是什麼在支撐那群登山愛好者以各種名義攀登珠峰呢?

也許在登山者的眼裡,珠峰的頂端就是人間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個地方讓朝聖者神往,戰勝了它,離心中的聖界就不遠了,離夢想也不遠了。所以有那麼一群人“趨之若鶩”,像但丁攀爬淨界山一樣,即便是前面曲折迂迴、千辛萬苦,也要盡力而為,決不放棄——但丁知道,只要爬上了境界山,就能見到此生的至愛貝雅特麗齊。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珠峰上的貝雅特麗齊也在等待自己的意中人,召喚那些登山者開始朝聖之旅。但是,珠峰這個可以俯瞰一切、仰視“天庭”的地球制高點,也極其冷酷險峻,不近人情。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2013年4月18日,中國登山愛好者張翔海鼓起勇氣,穿越群山,翻過了埡口,進入海拔5000米以上的珠穆朗瑪峰區域。

那一刻他知道,他的登山行動正式開始了。爬上5000米以上的珠峰,基本上就進入了死亡之地。果不其然,首先迎接張翔海的,就是聳立在山間的上百名遇難者墓碑群。這些墓碑群立於冰雪寒風之中,彷彿在告誡登山者不要輕易再往前踏進一步。

尼泊爾政府會定期清理山上的屍體,將遺體收集起來在山間集中掩埋。但是有些遺體因為夾雜在冰雪或山體的裂縫之中,或者海拔實在太高,很難運輸並且處理。於是,這些遺體,就成了攀登珠峰後繼者的路標——見到了屍體,登山者就知道了方向。

這多少讓聽者有些不寒而慄,更讓那些踏出第一步的登山者心生畏懼。但是,即便如此,也鮮有人願意聞風而逃。張翔海也知道,心中的貝雅特麗齊就端坐在珠峰之巔,只要不停地攀爬,不懈地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即便是途中死了又有何妨?他完全可以向前輩一樣,把自己的“凍骨”奉獻給後繼者,讓它成為他們的指向標,告誡他們朝著頭顱的朝向、目光之所在,就可以找到通往封頂的康莊大道。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19日,在經過一天的攀爬之後,張翔海到達了5400米的珠峰大本營。海拔垂直高度400米,他用了接近一天的時間——這中間得有多少曲折的路啊,第一天所遇到的艱辛不言而喻。

很多人在面臨這種困境時,都會被恐懼籠罩,從而失去攀登的信心。成功只屬於極少數臨危不懼且富有攀援精神的人。張翔海很明顯就是這樣的人。

珠峰一共有5個營地,除了大本營之外,還有海拔5900米的一號營地,6400的二號營地,7500的三號營地和7950的四號營地。

乍看起來,營地與營地之間並不遠。500米、900米、250米……但是,在這米與米之間的實際道路,卻比想象中的要遠很多,因為你不可能垂直攀爬,而是需要迂迴前進。在前進的途中,冰天、雪地、大風、寒冷,每一個威脅都可能帶走登山者的性命。

“煎熬”二字很難恰到好處地反映登山者的登山之旅。這種“煎熬”,一般人很難想象的出來,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真正懂得這種“煎熬”中的無奈和價值。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又過了5天,24日,張海翔發現自己拉肚子越來越嚴重,鼻炎也快讓自己在睡夢中窒息,記性和反應能力也在急速下降。他目光呆滯,如同秋木。他在日記中寫道:回去還能做人否?

管它呢,已經爬了這麼遠了,怎麼可能半途而廢。

但真正的恐懼還在後面。6400米,昆布冰川——傳言中,在這個地方有30%的人會命喪黃泉,所以登山者們也習慣稱它為“恐怖冰川”。在6400米的這塊地域,有成千上萬條冰縫被冰雪掩埋,登山者一旦不幸踩中,就會立馬掉進“深淵”,連屍體也找不到。而且,在這塊地帶也經常發生冰崩——冰縫可能會要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命,但是一旦冰崩,幾乎就會要掉全隊的命。

從大本營到第一營地的途中,必須經過昆布冰川!如果想登頂,就必須越過這個地帶。這個神秘的地帶曾經讓很多人在此殞命,它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生命的終結,但是,一旦攀爬過這個地帶,離成功就又進了一步。這需要極大的耐心,也需要極大的勇氣。登山者的品質,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能放棄!張海翔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住。他常常給自己打氣,終於在28日身體狀況得到些許改善,睡眠變好了很多,只是眼睛稍微有點紅腫而已。但是緊接著,又有一個噩耗傳來了。30日,馬卡魯傳來一條消息,中國隊員在該處登山時,不幸滑墜遇難。這是張海翔攀越珠峰的過程中第一次聽到有人喪命的消息,而且這個人還是一箇中國人。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緊接著又有壞消息傳到了耳邊——不,這一次是他親眼所見——5月4日,張海翔見到了給自己分配的夏爾巴(夏爾巴人是住在中尼邊境的跨國少數民族,他們身居深山老林,因為經常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對當做嚮導或背夫而著名)。他的負重終於可以減輕一點了,他很慶幸自己終於得到了一點解脫,前面的路雖然越來越難走,但是至少多了一個人分擔他的輜重。可是緊接著,一直到8日,連續有3名夏爾巴在剛出發不久後就墜落遇難。

經驗豐富的夏爾巴尚且不能自保,何況自己呢?張海翔開始變得越來越焦慮。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本營就像一個白雪覆蓋的星球,我們都是流放的犯人,每天看著來來往往的直升機,吹起漫天雪,等待衝頂後的刑滿釋放。

他仍然堅持著,因為在那樣的高度,顯然已經沒有了退路。再往前堅持一點、再繼續堅持一點,勝利指日可待。

5月18日早上,一切順利,再往前爬一點就到了四號營地了。張翔海在做出發前的最後準備,他興致勃勃地去“上了個廁所”,他走到帳篷外兩米處的一邊去接手,沒想到一下子踩到了冰川暗裂縫,整個人都卡在了裡面。他來不及緊張,來不及恐懼,而是憑藉之前的各種經驗,迅速朝著與冰川走勢垂直的方向躺下,增加自己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過來一小會兒,一個夏爾巴發現了他,將他用冰鎬從冰縫裡面拉了出來。

如果掉了進去,恐怕很難再爬回來了,張翔海很感激自己當時沒有過激的掙扎,而是用平穩的心態擺正姿勢,等待救援。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當天中午,張翔海到達了海拔7950米的4號營地。到了4號營地就意味著,下一步就是登頂了。他鼓足幹勁,鼓舞晉升,準備做最後的衝刺。

同樣是5月份——登臨珠峰的最好季節,1953年第九支英國登山隊從加德滿都出發,於5月28日11時30分登上了世界之巔。站在珠峰的頂端,安德蒙·希拉里和旦增·諾蓋相互擁抱。希拉里後來說,站在那裡,我感覺好極了。旦增說,我想到了神明和神的創造。經過了一番生與死的較量,這種最簡單的話語,代表了全部的掙扎於興奮。

張翔海期待著那種感覺。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1998年5月,美國四十歲的女登山家安森特衛在下山途中,因為極度缺氧而虛脫,倒在了珠峰頂端244米的地方。

“不要丟下我!”

這是安森特衛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隊友沒辦法再去拯救她,所以不得不放棄她的生命,選擇繼續下山。在《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這本書中,作者喬恩·科萊考爾說:在海拔8500米以上的地帶,人們無法苛求道德的尺碼。

張翔海成功地登頂了,但是他知道,正恆的危險也許並不在登山的過程中,而在下山的過程中。如果他在下山的途中倒下了,不會有人拯救他——沒有人願意在帶著成功的喜悅的歸途中為了一名隊友,而拖累自己。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張翔海想,盡全力吧,已經登到山頂了,已經足夠了,這一生還有什麼遺憾呢?假如死於歸途,那就繼續讓我的屍體做後繼者的路標吧,告誡他們,成功就在不遠之處。

在《登上地球之巔》這篇文章的最後寫道: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現在,他們三人的頭頂上,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

多麼激動的時刻!

這也是張翔海最激動難忘的時刻。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真實的珠峰攀登,遠比《攀登者》要驚心動魄

張海翔不是特例,在中國的另一個地方,有一個叫夏伯渝的人,用了40年的時間準備攀登珠峰。在這四十年裡,他失去了雙腿、他患上了癌症,他一共經歷過4次攀登的失敗——第一次遇到了暴風雪不得不撤退,第二天,他因為長時期受凍,失去了雙腿。他裝上了假肢,打算再次登山,卻在這時有一個噩耗傳來——他得了癌症。

緊接著就是和癌症的鬥爭,經過了四次手術之後,他終於戰勝了它。第二次攀登珠峰,他意外受傷,不得不中途再次推出;第三次,因為雪崩他再次登山失敗;第四次,他遇到了尼泊爾地震……但是他沒有放棄,他克服了失去雙腿的痛苦,戰勝了癌症,甚至敢於和自然環境作鬥爭,最終於2016年4月3日第5次開始攀登珠峰之旅。

曾經有人問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為什麼他那麼執著地要登上珠穆朗瑪峰。喬治說:“因為他就在那兒。”喬治為了登上珠峰,最終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24年6月,喬治和他的登山夥伴安德魯·歐文因為衣物和裝備準備不充分,在距離珠峰頂端僅僅幾百米的地方雙雙遇難。

人類能戰勝大自然的品質是什麼?是理想,也是精神。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理想即精神,精神即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