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被迫離開後,聯想就再也不是高科技公司了。

倪光南院士是聯想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聯想的功臣。聯想的名字即來自於他所研發的聯想漢卡。

倪光南被迫離開後,聯想就再也不是高科技公司了。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造不如買”的氛圍下,連“運十”大飛機項目都下馬了,更何況倪光南所主持的企業研發項目呢!從倪光南院士當年加入聯想時,所提的“三不”條件(不開會、不做官、不接受採訪。)看,倪院士是一個理想主義知識分子,這也是老一代科學家的“執念”——只想做研究不願搞行政。倪光南主持了聯想程控交換機的研發。後因與柳傳志在技工貿和貿工技公司發展路線上的分歧,最終於1999年被逼離開聯想。從此,聯想全面轉進貿工技路線,離技術驅動型公司越來越遠。

當年,若聯想沒有放棄技工貿路線,那如今也許會成為中國的又一個華為。華為自主研發程控交換機時的實力遠比聯想弱小,然而華為硬是憑著自身的努力成為世界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於2004年成立的華為海思半導體,2018年已擠身世界5大芯片設計公司。

倪光南被迫離開後,聯想就再也不是高科技公司了。

核心技術的缺失和戰略轉型的隨意性和不持續性,讓聯想元氣大傷。對於今日的聯想,人們更多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倪光南被迫離開後,聯想就再也不是高科技公司了。

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年代裡,倪光南院士身為一名科學家,始終不忘初心,為民族產業的發展搖旗吶喊,更是值得每一個國人去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