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財富管理時代正在到來

個人理財者的錢袋子會往哪些產品、哪些資產類別走,對此,我們在實踐中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感受,就是中國以資產配置為核心的財富管理時代正在到來。

資產配置對於個人投資者的錢袋子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於社會經濟發展也會有非常巨大的推動作用。

我認為,當前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有5個非常根本性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由固定收益類到權益類。5年至10年後,在個人理財者的資產組合之中,50%甚至更高比例將配置到權益類產品上,這與現在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的組合配置非常不同。從打破剛兌到轉換至權益類、淨值型產品,這給資產管理機構和各類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讓投資者知道自身應該承擔什麼樣的風險,這樣的變化是非常深刻的。

第二個趨勢,由短期投機到長期投資。長期到底有多長?至少是一年以上。理財應當解決理財者真正要實現的、重要的生活目標,例如18年之後,小孩上學;30年之後,退休養老需求得到解決等。必須建立10年、20年甚至30年持有這個組合的邏輯,這就給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提供了長線機會。

第三個趨勢,由中國到全球的變化。目前在理財者的資產組合中,超大比例都是人民幣資產。展望未來,組合中將會有相當的比例是中國之外的資產。參照美國、歐洲的比例,應該是20%到30%。現在以及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這種國際化配置將會通過QDII、滬港通、滬倫通等途徑來實現。

第四個趨勢,由單一產品到資產組合的配置。過去我們與投資者溝通,當說到投資時,投資者首先想到的是房產和股票。而在歐美市場,個人投資者首先想到的是資產配置,組合配置這樣的邏輯在中國還沒有真正建立。

第五個趨勢,就是由一代到二代,這個深刻的變化在未來10年內基本上要完成。改革開放40年創造出的鉅額財富由創一代、富一代所擁有,由200萬名高淨值、超高淨值人士所擁有,未來10年左右的時間,這些財富將會易主到二代。這種變化將催生很多金融方面的需求。

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存在兩個主戰場,第一戰場以高淨值、超高淨值人群為主,在中國有200萬人左右,這些個人理財者代表著大約100萬億元的可投資資產;第二戰場是大眾富裕人群,這類人群平均可投資資產大約處於10萬美元到100萬美元的水平,大概有3000萬人,他們代表著另外一個100萬億元的市場。服務這兩大群體的方式不大相同,高淨值人群需要類似私人銀行的服務,而有效服務大眾富裕階層則需要利用科技或數字化的方式。不過,做好服務的核心邏輯是一樣的,就是做好資產配置。2016年,宜信財富提出面向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以母基金的方式超配另類資產。面對大眾富裕人群,我們也給出了類似的建議: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以基金定投、基金組合的方式進行長期投資。

今天,我們的高淨值和超高淨值客戶,人均配置有2.7個資產類別,既有短期、固定收益類為主的產品,也有屬於中長期投資的、權益類的母基金產品,還包括了保險保障類的產品。

科技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科技的方式,服務大眾富裕人群,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為客戶畫像,對客戶風險情況進行識別,遠程生成資產配置組合。在資產管理這個層面上,我們在私募股權母基金投資的過程之中,通過人工智能,每秒能實時處理1000萬條大數據。科技在內部管理、服務客戶、識別客戶風險、投資等各個方面都幫助金融業變得更好。

(本文作者為宜信公司創始人、CEO,文章為作者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演講實錄)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