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趙主明

「美文」趙主明 | 回老家的路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週末,老家來了兩個初中同學,加上市內的幾個,相聚甚歡。說他們路途辛苦,回答說“一點也不,拼車,每人80元,接到出發點,送到目的地,走高速路,兩小時到。拼車有個微信群,聯繫方便。”

的確,現在的公路四通八達,路面質量也好,出行比過去方便快捷多了。縣城到市裡160公里,價格不算貴;兩小時,也不算長。從溮河南岸坐滴滴去市高鐵東站,還需30元錢30 分鐘呢。在鄭州,從西郊到東區,自駕車得個把小時。在武漢從武昌東湖駕車到漢口,也需要一個小時呢。

你一言,我一語,敘著敘著就敘到了過去。過去出行難。聽長者說,新中國建立初期,領導人到專署開會,二百里路,全靠步行,得走兩天。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的學長跨縣念高中,到學校也要步行一百多里路。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我讀初中時,好在學校不遠,離家8裡,有條土路相通。路上經過三個村莊和一個凹衝。每週六下午回家,週日下午返校,來來回回,行走了五個春秋。

凹衝的路大約三里長,附近沒有人家,野氣十足。小時候,多次聽說有人在那裡遇鬼的故事。有個農民趕集回家,走到凹衝小橋時,一個沒有下巴的光屁股孩子正在水溝裡摸蝦,邊摸邊吃,並向他招手,呼喚他下水,嚇得他毛骨怵然,拔腿猛跑,回家大病了一場。

我多次一個人正午和黃昏時分經過那裡。炎炎夏日,路兩邊的稻田、玉米地、高粱地,遮擋了視野,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總怕莊稼地裡突然竄出個怪物,遇有響動,便驚出一身冷汗。每當此時,我就亮起嗓子吼歌,自我壯膽。

後來,這條路改道,繞過了那個野衝,與一條渠埂合為一體,寬了,直了,近了。不過,仍是土路,雨雪天,車輛無法通行。走在這條回家的路上,常遇到趕集的鄉親,或挎著雞蛋,或挑擔著柴草,或扛著糧食,到鎮上出售。那時候,老家人的生活必須品,如煤油、食鹽、草帽、斗笠、鋤頭、鐵鍬、木鍁、掃帚、雨鞋、棉布、和些針頭線腦之類,都得靠出售農副土特產品換錢購買。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1975年春,我被調去縣委工作,回老家比原來多了50多里路。沙石路面,大部分路段坑窪不平。騎自行車,兩個多小時。常喝灰,汽車經過時,帶起一條灰龍,不想沾光也得沾。

同年五月,我被調到地委工作。回老家的路程又增加了300多里。也是沙石路,晴天揚灰,雨天濺泥。成段的路面養護不精,車子經過顛簸得厲害。

那時候回趟老家,得分三步。坐班車先從信陽到固始縣城,再轉車到往流鎮,然後步行。順利的話,早出晚至。稍有耽擱,第二天才能到家。班車少,票難買,節假日,一票難求。有兩次去車站買票,排到售票窗口,票沒了,乾著急,不出汗。

買了票,還需起個早。發往南京、合肥途經老家縣城的早班車,分別是凌晨5點20分、5點30分;直達縣城的,5點40分。凌晨4點起床,步行去車站。冬天,這個時間點還是黑夜。

有兩次急著回去,又沒買到客車票,只好坐加班的“代客車”。這車就是在大卡車廂上插幾根U形鋼筋棍,外蒙一張帆布篷,廂體後頭掛一個鋼筋梯,乘客只能從從梯子攀爬到車廂裡。車廂裡沒有座椅,人挨人席地而坐。雨天濺水,晴天揚塵,冬天竄冷風,沒坐過想想也覺得不好受。

到了八十年代,市裡到縣城的公路由沙石路改成了柏油路,裁彎取直了一些路段,回老家不那麼顛簸了。到了九十年代,路面又進行升級改造。此後,營運客車發展很快,車輛多了,質量好了,坐車不再犯愁,日夜都有車輛運行。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但是這時期,從鎮上到老家那段仍是土路,晴通雨阻。有次回去遇雨,小車無法行駛,朋友約輛“小嘣嘣”送我。機動三輪在路上勉強可行,左右搖擺,險象環生。返回途中,翻到水溝裡,幸好人沒受傷,車還能動。

有年臘月二十八回老家過春節,適逢雨雪,在鎮上下車後,借來扁擔籮筐,挑上所帶的東西,東一腳西一腳踏雪回去。路上結冰打滑,孩子還滑倒兩跤。

有年夏天,岳父病逝。處理罷公務,連夜趕回。到達鎮上,朋友準備了一把雨傘,一個手電筒,我謝絕了他們護送,拐上鄉間小路。雨下小了,乾脆收了傘,一手提著行李箱,一手握著手電筒。四野漆黑一片,腳下迸著泥濘,耳畔蟲聲唧唧,偶爾幾聲蛙鳴,稻田裡響著嘩嘩的水聲。我關掉手電,停下腳步,站了一會兒,感受一下鄉間的雨夜,幾分恐懼,幾分悲傷,幾許無奈,一齊湧上心頭。不敢多停,繼續趕路。到家時,妻子一驚,埋怨說:“怕你夜裡回來,咋不等明天一早呢。”

進入新世紀,夫妻雙方的父母都去世了,老家沒了直系親屬。但是,每年至少還要回去兩次,一次是春節,另一次是清明節。過年要給父母上墳,清明節還要包墳。我不相信人去世後魂靈還在,然而每當那個時刻,我真期望他們的魂靈沒滅,能夠感受到子女的一片心意。這個時候,還能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盡孝方式呢。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近幾年,回老家更方便了。市裡到縣城,有國道,有高速路。縣到鄉,鄉鎮到村,也都修了水泥路,雨雪天不再擔心行車受阻。

這得益於多年來持續進行的新農村建設。“要想富,先修路。”全市修橋築路力度很大,構建了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鄉道、村村通的路網。據相關部門統計,到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67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50公里;國省道路通車裡程2983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23245公里。

路通物流通、信息通、人脈通、財源通,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起了助力作用。

古往今來,修橋補路,皆稱善舉。如今修了這麼長的公路,也是民心路,致富路,奔小康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路。有一次,我到山裡去,一位山民動情地說:“俺這大山溝,過去自行車扛著走,架子車抬著走,現在汽車電動車開著走,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校對:付宇峰 審核:鄭 虹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信陽晚報新媒體矩陣

「美文」赵主明 | 回老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