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運營商如何乘“雲”而上(雲計算)?

匿楓


5G對於運營商的雲計算業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基於5G,運營商有可能可以顛覆現有的公有云的格局,因為運營商是唯一具備全面部署“邊緣雲”的企業。

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邊緣計算。我們一般的雲計算,雲數據中心一般都離我們很遠,例如如果湖北公司的業務部署在阿里雲上,實際上服務器位於阿里雲杭州的數據中心。這種方式有一個問題,就是時延比較大,例如四川的用戶訪問湖北公司,實際上是跨越了四川到湖北的光纖來訪問,這樣訪問的延時就很大。


而5G業務有一個特點就是某些業務要低時延,比如我們看VR,或者使用雲電腦,玩玩雲遊戲,時延超過20/30毫秒就會有明顯的反應遲鈍的感覺。傳統的雲計算的部署肯定無法滿足這個要求,因為四川到杭州的網絡傳輸時延可能就有50ms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案就是把數據中心設置在最靠近用戶的地方。比如同樣是湖北的這個公司的官網,成都用戶訪問時服務器在程度,長沙訪問時服務器在長沙,甚至北京西城區訪問時服務器在西城區,海淀區訪問時服務器在海淀區,就近訪問的時延肯定最低的。


這就是邊緣計算,發展邊緣雲,讓雲服務儘量靠近用戶,位於和用戶最接近的地方。

未來的一些低時延的業務都需要邊緣計算,比如現在的智能攝像頭,發現你路過時需要馬上計算判斷和比對你是不是逃犯,第一時間預警;再比如雲遊戲,我在控制遊戲人物時,位於雲上的遊戲服務器需要馬上對控制操作反饋,否則時延太大等個50ms再根據你的操作反饋,控制的遊戲人物早就死翹翹了。


所以邊緣計算對5G非常重要,5G的工業應用場景URLLC主打的就是低時延的應用,沒有邊緣計算是不可能實現端到端的低時延的。

在這個前提下,運營商就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顧名思義,邊緣計算需要把邊緣計算數據中心儘量的靠近用戶,也就是需要有各地靠近用戶的機房才能完成,目前只有運營商有這個條件,由於需要建設基站的緣故,運營商的機房會遍佈每個行政區,這個是運營商得天獨厚的條件。


傳統的公有云廠商,例如阿里雲、華為雲等等是不可能每個城市每個區域都有機房放置邊緣計算設備的,他們頂多頂多做到每個城市設置一個機房。而且即使是這樣部署,通過5G傳遞到公有云機房的時延,也會比直接通過運營商的承載網傳遞到運營商的邊緣雲的時延要大的多,因為跨越了不同的網絡,時延無法精確保障。

所以,我覺得5G時代,邊緣計算業務是運營商的最大的機會,依託運營的5G基礎網絡和遍佈的機房,運營商可以提供最優最快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只要運營商可以找準基於5G的業務應用,發掘依託5G網絡邊緣計算強相關的業務,發展邊緣雲,運營商說不定會實現彎道超車。


IT老菜鳥


我認為雲計算時代會來臨但是不會壟斷個人終端的整個存儲、計算功能。

有人簡單理解雲計算為中央計算,個人終端只負責顯示就完了(主機功能可有可無,全中央化了),看起來很完美,但事實上很殘酷。

一切依賴網路的工作,一旦停網,人們除了發狂發顛,丟掉手機,就是面壁。

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發生了,就會改變互聯網生態平衡,進而出現壟斷,霸凌和互聯網壓制,這是互聯網初始設計的錯誤。

未來,中央存儲空間是有限的,但人類存儲空間是無限的。未來網絡空間構建應為:

你的手機剩餘5G存儲空間,我的20G空間,他的100G空間,

這些可動態空間由統一機構管理,連網成片,如同現在的房屋,自發電併入國家電網一樣,收租或出售。

如此一來,天下網絡存儲空間之大,大到可以無窮無盡。

當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帶要做好。譬如我決定出售出租我的網絡空間,要有一套完善的可靠制度來保障我不能查看、複製出租空間的內容,我不能湮滅網絡空間內容。已出租的公共空間儲存的是加密數據包。打包存儲,解密使用。

網速的快慢取決於中央控制系統取包的時間,如a要調用名稱為:資料1000,此資料包存在張三手機,張三手機放入焚屍爐已湮滅,則取備份李四1,又湮滅,取黃五2,又湮滅,取備份3,不好意思,第三個人就保存好了,成功取包(又或者,備份處一旦少於五個,信息自動複製備份到另一個新人,確保信息五人同儲制),對於湮滅者,適當經濟處罰。如本來可得存儲金500元每年的,只得0元。並記數據丟失者黑名單。

我認為,在高速互聯網絡之下,每一粒沙子都可互聯,是人類願景。

越高速,越不怕信息分散化,因為速度太高了,分散化對信息的整合,調配,存儲,使用,不構成任何影響。

說白了就是等於未來超高鐵建成後,你住在中國的任何一個角落,和住在北京,都是一樣的。一個小時內到達中國南北西東,未來不是夢想。


燃永亮


隨著5G的不斷髮展,將會改變我們整個社會,邊緣計算市場的紛紛興起,未來對雲計算的需要和要求會越來越多,這對於雲計算的提供商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並且伴隨著無限的挑戰。目前我國對5G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我先先來談下5G網絡,它帶給人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快”,5G身上也有很多新標籤:“大規模天線”“新的編碼技術”“超密集組網”等等,5G的“高帶寬、高速率”這兩個有別於4G的特性,使得5G網絡的峰值速度比4G高出20倍。在5G時代,人們能流暢地觀看比現在1080p分辨率更高的視頻,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鄧偉還用視頻舉例過,希望讓普通用戶更直接地瞭解5G的特性。

然而,這些只是5G最基礎的本領,5G更大的厲害在於它的“低時延”特性。4G網絡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一般為5毫秒,終端到服務器的時延為50~100毫秒。5G網絡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可降低到1毫秒,終端到服務器達10毫秒。這也是對雲廠商的重中之重的有利之處。

從4G對比來看它更偏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接,而5G則偏重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聯接,最後真正的實現萬物互聯。同時,諸多5G業務要求達到高速率的萬物互聯,而這將給運營商後臺數據中心帶來極大挑戰。對此,華為考慮到5G到來時巨大數據處理的挑戰,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在架構、平臺和硬件三方面對雲數據中心進行創新,助力運營商加速全雲化,實現商業成功。

那從華為方面來看最大的機遇已經出現了,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讓萬物互聯,聯得更寬的管道正在逐步鋪設完成。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今年10月華為雲也帶來了適用於5G時代的首個成熟應用——華為雲電腦。而且借5G網絡這股“東風”,2020年之後,“遠程手術”“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也將進一步走近消費者。根據目前業界的分析,全球5G應用領域將主要集中在車聯網、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媒體及信息娛樂四個方面。這也算是5G網絡最大的價值,而在這些方面對雲廠商來說也是很好的機遇和挑戰。


無為而為55


運營商要有開放合作的態度,對市場做精準測算,面對阿里雲等運營商的雲服務技術還是有待提高,只有提高技術及安全保障,提高服務水平,才有可能乘雲而上


一縷陽光zqj


我認為5G時代的運營商應該注重邊緣計算,在物聯網通信裡面,端計算和端存儲是特別重要的,而且繁多高頻,市場利潤遠比4G終端要大


三目言媒


科技不斷髮展,隨著5G的不斷髮展,將會改變我們整個社會,邊緣計算市場的紛紛興起,未來對雲計算的需要和要求會越來越多,這對於雲計算的提供商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並且伴隨著無限的挑戰。目前我國對5G的研究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我先先來談下5G網絡,它帶給人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快”,5G身上也有很多新標籤:“大規模天線”“新的編碼技術”“超密集組網”等等,5G的“高帶寬、高速率”這兩個有別於4G的特性,使得5G網絡的峰值速度比4G高出20倍。在5G時代,人們能流暢地觀看比現在1080p分辨率更高的視頻,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鄧偉還用視頻舉例過,希望讓普通用戶更直接地瞭解5G的特性。

然而,這些只是5G最基礎的本領,5G更大的厲害在於它的“低時延”特性。4G網絡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一般為5毫秒,終端到服務器的時延為50~100毫秒。5G網絡下,終端到基站的時延可降低到1毫秒,終端到服務器達10毫秒。這也是對雲廠商的重中之重的有利之處。

從4G對比來看它更偏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接,而5G則偏重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聯接,最後真正的實現萬物互聯。同時,諸多5G業務要求達到高速率的萬物互聯,而這將給運營商後臺數據中心帶來極大挑戰。對此,華為考慮到5G到來時巨大數據處理的挑戰,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在架構、平臺和硬件三方面對雲數據中心進行創新,助力運營商加速全雲化,實現商業成功。

那從華為方面來看最大的機遇已經出現了,10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全球。讓萬物互聯,聯得更寬的管道正在逐步鋪設完成。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今年10月華為雲也帶來了適用於5G時代的首個成熟應用——華為雲電腦。而且借5G網絡這股“東風”,2020年之後,“遠程手術”“智能家居”等應用場景也將進一步走近消費者。根據目前業界的分析,全球5G應用領域將主要集中在車聯網、公共安全、智慧城市、媒體及信息娛樂四個方面。這也算是5G網絡最大的價值,而在這些方面對雲廠商來說也是很好的機遇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