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我在之前的許多篇文章裡都寫過,獨立思考很重要。但是時常有讀者問:什麼是”獨立思考“?有時候明明想“獨立”,又擔心自己是為獨立而獨立;有時候想特意做出“獨立”的姿態,又覺得大多數人是合理的。所以我想,還是找個機會來說說“獨立思考”吧。

關於“獨立思考”,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不從定義而是從實際例子出發。不去糾結“獨立思考”的概念,而是想想具備了哪些表現,就算做到了“獨立思考”。

從自己出發,我覺得有幾個表現是很明顯的。

坦白說,我不喜歡看羅振宇的節目,但朋友們說起他的一些觀點,我仍然要點頭,發自內心地贊同;我喜歡看高曉松的節目,但我也覺得他說的有些東西毫無根據,或者觀點很離譜;吳軍老師的書給我很多收穫,但我無法對其中的錯謬視而不見;希特勒惡名昭著,但我必須承認,他關於群眾的某些判斷和洞見並非沒有道理……

很多年前我花了不少精力玩BBS,當時也在努力追求“獨立思考”,發帖常常能引來大量爭論,最後演變為謾罵或者封版,當然當時我們也以吵架為樂趣。如今我寫的一些文章,觀點清晰,立場鮮明,卻沒有那麼多的爭論,反而有不少讀者認可。

之所以有這種變化,我以為並不完全是“信息繭”在作怪,而是我終於認識到,“獨立思考”的重點之一就是“獨粒思考”——換句話說,可以自己定義思考的粒度,而不再受外界預設粒度的約束。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有時候,是預設的粒度太大了。比如要判斷某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只能說,大多數人都是在絕對的好人和壞人之間的,與其爭論好人還是壞人,不如把粒度縮小,來聚焦看看某個人的具體言行,對某句具體的話,或者某種具體的行為,做出“好”或“壞”的評價更有意義。

有讀者留言把羅振宇說的一文不值,我是不同意的。我只能說,他的某些觀點是明顯偏頗的。但是,誰沒個錯誤的時候呢?客觀上,他也確實給不少人開闊了眼界。

有時候,是預設的粒度太小了。我們經常發現那種“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或者“以點帶面”的做法,說白了,就是以非常具體的細節判斷,直接跳躍到對複雜事物的整體判斷。

以前看翻譯的書,經常因為一兩句話不通就破口大罵,譯者不合格如何如何,“還不如去看英文版”。後來自己做了翻譯,看的書也多了,才發現譯者再怎麼用心,總難免錯漏。所以列舉幾個錯譯就推導出“這譯本是垃圾”,我以為這種論述是不成立的,需要更全面的考察。

明白了這一點,往往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獨立思考,意味著權威或偉人的言論不是現成的粒度,因為這類言論往往有特定的語境,而且即便是同一個人的話也經常會前後矛盾;

獨立思考,意味著理論的教條不是現成的粒度,因為無論哪種理論,最後都要落實到具體問題的分析上,哪怕把自己塑造成真理的化身,無法細緻分析問題也是徒然;

獨立思考,也意味著複雜事物的粒度不能直接和簡單形象對應,與其爭論一個國家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不如去分析它在某件事情上的決策過程,到底是鷹派影響力大點還是鴿派影響力大點,當時各派怎麼考慮的,這樣才更有意義;

獨立思考,更意味著全然不受相對主義“誰都不會絕對正確”、“沒有什麼媒體完全客觀”、“凡事都是有好有壞”的蠱惑。這些論斷看似充滿智慧不容置疑,其實所在的粒度過大,基本可以應用到任何人、任何事物上,所以也無法精確匯聚到當前的焦點——目前這個人說的這句話對不對,眼前這家媒體的這篇報道有多客觀,具體這件事到底是好多一點還是壞多一點。這些問題討論不清楚,看起來再“斬釘截鐵”的論斷都是大而無當的,信息價值相當有限。

所以總的來說,如果只會嚷嚷“獨立思考”,卻做不到上面這些點,那麼很可能關於世界的認知是有偏差的,只能想當然,簡單粗暴地劃出幾大塊,卻看不到真實世界的邊界往往是犬牙交錯甚至模糊不清的。

許多人都知道,北京古城改造時,梁思成、陳佔祥提出了最大限度保留古城,另建新行政中心“梁陳方案”,最後勝出的是主張“原地改造,大建工廠”的蘇聯專家的方案。如今許多人把責任怪罪給蘇聯專家。那麼,梁思成是否與蘇聯專家水火不容呢?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梁思成

仔細看當年的歷史,其實不是的。蘇聯專家穆欣的方案也是要保留古城牆,所以梁思成先生比較贊同穆欣的方案。蘇聯專家也提出,因為北京開汽車的人很少,所以不必為了強調政治意義而把長安街拓得太寬,拆除過多原有建築。這點建議也和梁思成先生一致,他認為街道太寬不利於普通老百姓生活。瞭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蘇聯專家雖然“政治化”,其實他們的“政治化”不是毫無原則、毫無邏輯的大帽子。

再比如,東條英機是二戰時日本的著名戰犯,如今日本有個著名右翼石原慎太郎,經常號召“拜鬼”。那麼,石原慎太郎是否天然站在東條英機一邊?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東條英機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石原慎太郎

其實也不是。恰恰相反,2005年,石原公開寫文章要求把東條的牌位清除出靖國神社。為什麼?因為石原認為,東條英機作為軍人,自殺時竟然未能命中要害,反而被美軍救活了,如此“死沒死相”,實在有辱“皇國”尊嚴。瞭解了這一點,我們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今日本右翼的真實面目。

以上這樣用“獨粒思考”解釋“獨立思考”,看起來不難,其實卻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獲得的能力。在討論和分析問題時,能把該聯繫的因素都納入進來,哪怕它看起來在天涯海角。要做到這一點,必然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見識,努力積攢高質量的信息,提煉高質量的知識。否則,哪怕你再希望“獨立思考”,你能設定的粒度上也沒有多少元素可用,終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最簡單的例子,當你看到一則讓人熱血沸騰的“新聞”,你是否會冷靜下來想想:讓你熱血沸騰的視頻或者照片,是不是完整的新聞?

合格的新聞應當遵守“5W1H”的原則,即告知Why, What, Where, When, Who, How(為什麼?是什麼?在哪裡?什麼時候?誰?如何發生的)。只有提供了這些信息,我們對事件才有起碼的完整認知,才不容易產生大的偏差。如果缺乏這些信息,只有少數照片或視頻,甚至連基本的當事人採訪都沒有做,那麼這種“新聞”的可信程度多半要打折扣。

什麼是獨立思考?從北京舊城改造和日本右翼的問題說起

同時,也要把不該聯繫的因素都排除在外,哪怕它看起來觸手可及。要做到這一點,除了縝密的邏輯思維,能看穿“說得天花亂墜其實毫無關聯”的偽裝,還必須保持冷靜、理性的態度——哪怕自己已經感受到非常強烈的情緒,或者抱有非常明確的觀點時,都要先反問:現在這種情緒和觀點是怎麼來的,它有足夠的邏輯支撐嗎?它應該在當前粒度上出現嗎?只要答案是否定的,就應當毫不猶豫地把它排除出去。

如今我們周圍有一種“帶節奏”的路子,就是帽子戲法。先給出一個小細節,然後或者講個歷史故事,或者扯出一大堆宏大概念,移花接木,最終得到某個結論。明明是日常生活中一個人批評另一個人不守規矩,最終可以演變出“某種人就是如何如何”或者“某國家就是如何如何”的結論,玩的就是“把不該聯繫的因素摻雜進來,影響思維”的伎倆。如果想獲取一點真知識,絕對應當警惕這種現象。

民間有句俗語,說人不聰明的話,“別人畫個圈,他就往裡面鑽”。我們提倡“獨立(粒)思考”,也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不管什麼人,畫了什麼圈,都不能假設這個圈子就是天然正確的,都應該仔細想想,圈子裡是不是還包括無關的東西?圈子外是不是還包括有關的東西?時常如此練習,久而久之,大概就會習慣“獨立思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