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題記:西安城即唐代長安都城。長安位於關中大平原中心,自古起即十分開放。西安城西面有豐水,於其北方注人渭水。此河西面有個地方叫"豐",即文王的豐宮所在之處。其東面是武王時建的鎬宮,成為之後的周代都城。另外秦始皇的咸陽宮在今天的咸陽縣東面,渭水北岸。隔河有阿房宮。之後漢高祖時才將都城建在長安。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西安

在今天西安城城西北還建有漢代的未央宮和長樂宮等。隋文帝時在距離此漢代古城稍偏東南方向的地方建造大型都城,稱大興城,繼而成為唐代的長安城。此都城規模宏大,東西約二十里,南北約十六里,面積約為20.7平方公里。今天,我們就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唐長安城和唐帝陵,瞭解古長安的建築構造文化。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唐長安城

唐長安城的建制

唐長安城正中北部是皇城和宮城。皇城即設置宗廟、社稷、諸官衙之所在,宮城即皇宮。唐高宗時在都城東北方向建大明宮,之後成為皇宮。唐玄宗時又在都城東面建興慶宮,宮內有著名的龍池、沉香亭等。

都城內部東西南北方向皆通道路,區劃井然。以大路形成的區劃稱坊,各有名稱。與日本寧樂、京都城市制度相比,寧樂都城面積剛好是長安城的四分之一,京都比是四分之一多些。從規模上說日本畢竟無法相提並論。但從大路小路的安排、街道區劃的方法與宮闕制度來看,寧樂、京都進步得多,也完備得多。換句話說,日本當年多少參考了一些長安城市制度。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唐長安城

隋唐時代都城內建有許多大佛寺,但今天大部分已毀,殘存的有薦福寺與唐初建造的十三級磚塔,即西安小雁塔。慈恩寺中還存有唐高宗永徽三年所建的七級磚塔大雁塔。該塔第一層牆壁嵌有唐太宗親撰的"大唐三藏聖殿亭"碑和高宗親撰的"聖教序記"碑,都是褚遂良書丹,非常精美。

又有興善寺,曾為不空三藏居所。又有石佛寺,即唐代青龍寺,日本弘法大師入唐後在此跟從惠果阿闍梨學習密教。另外,今天的西安城城內有規模宏大的文廟,其中有碑林,保存唐宋以後石碑數百種,其中以歐陽詢、虞世南、顏真卿、歐陽通、徐浩等唐代名臣書寫的碑刻最為精彩。此外還有張旭、懷素、蘇東坡、趙子昂、董其昌等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刻。

唐開成年間所刻《十三經》碑尤令人驚異。此類碑刻大抵由大理石雕成,螭首側紋等可觀之處不少。文廟附近有寶慶寺,又名花塔寺。佛殿內牆壁上嵌有許多唐代石佛。城西門外有元代所建的崇聖寺,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孤獨地矗立在荒郊野外。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西安城以南六十里左右處終南山凌空突兀而立。從西安城到此山之間多少還殘存一些唐代佛寺,其中西教寺(西安城以南六十里)內玄奘三藏塔、慈恩大師塔、圓明法師塔三塔並立,都是唐代開成年間建造的磚塔。香積寺(府南二十五里)也有唐代磚塔。府東南二十里有漢宣帝的杜陵,是一座方墳,基座邊長五百五十尺左右見方。附近散落許多陪冢。

唐帝陵建築規模

以西安城為中心對其附近遺蹟進行調查,先是從西安城出發向北走三十里左右到達渭水。渭水北岸稱畢原,存留許多周漢時代的陵墓。其中有惠帝的安陵和景帝的陽陵,以及漢高祖的長陵。安陵和景陵都是方墳,四面殘留閾門的遺址。渡涇水再向北走到達三原縣(距西安城九十里)。其附近有寺,稱木塔寺,有三級木塔站立。這一帶缺乏樹木,塔類建築多由磚築,故木塔極其珍貴。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唐崇陵

三原縣西北五十里處有嗟峨山,山上有唐德宗的崇陵,陵前左右方一對石華表站立。是八角柱,高三十尺左右,各面雕有美麗的唐草紋飾。接著按龍馬一對、石鳳一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的順序,依次左右排開。再接著有高四米左右的大石獅一對。接下去按陵墓制度應該還有一些東西,很多已遭到破壞。

從此崇陵向涇陽縣進發,唐太宗昭陵。昭陵建於高五千尺左右的九峻山山頂。在此之前中國的陵墓均建於平地,其中最大的是秦始皇陵,高五十丈。第二大的是漢武帝陵,高十四丈。其他的不過十二丈以下,有的是五六丈。唐太宗時才開始在山上築陵,優點是消耗民力少,規模卻很宏大。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九峻山

九峻山和富士山外形一樣,但坡度更陡。人們在山的南面數百尺絕壁上鑿出七十五尺深的橫穴,藏入棺木,在北面坡度稍緩處立玄武門。此外還安放許多石人石馬之屬,但如今無一存留。僅玄武門內按唐太宗所愛之馬雕成的六駿石像如原樣站立。這些馬雕都是半浮雕,極盡生動形象寫實之妙。其中以按照唐太宗親自拔除馬胸所中之箭傳說雕刻的駿馬圖最為精彩,是研究唐代服裝、馬具等絕好資料。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六十一藩臣

山上山下有公主、嬪妃、文武功臣陪冢一百七十餘座,散落在三十里範圍之內。其規模之大令人不勝感嘆,確為一代英豪陵墓。此類陪中當年都有碑石,但如今大抵喪失,僅殘留三十座左右,其中有房玄齡、溫彥博、李靖、尉遲敬德、褚亮、孔穎達等碑。

昭陵以西的武將山上,有唐肅宗的建陵。再向西北前行,可見乾州城以北十里處有唐高宗與則天武后合葬的陵寢:乾陵。此陵在唐陵中保存最為完整,設施均按原樣留存。此陵建於梁山山頂,遠遠望去兩丘並列,在其上方有磚築闕門相互對立。登頂可見兩丘間有一處平地,寬約一千五六百米,正面聳立著陵寢。

從唐長安城建制到唐帝陵,十分鐘瞭解古長安及周邊建築文化

無字碑

乾陵入口處有石華表、石龍馬各一對。前行一百米左右有石鴕鳥一對、石馬五對、石人十對夾道等間距並列,行儀如禮。繼而有磚築闕門、述聖碑、無字碑、石藩臣、石獅子等次第排列。此石藩臣是武則天為向後世誇耀當年唐代國力,特按來華的藩臣形象製作的二十來個石像,分為左右站立在陵前。過去石像背後各自雕有名字,但如今無一可辨讀。另外藩臣頭部悉數被破壞,已不存。總之,乾陵是唐初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唯一陵墓,其研究令人興趣盎然。

參考文獻:

《十三經》

《唐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