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一位5歲小女孩乘家長不注意,殘忍將襁褓中的弟弟扔下樓,致其當場死亡。

而導致這場悲劇的發生,全因鄰居自認為的一句玩笑話“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只要你弟弟。”

毫無判斷力的女孩,將鄰居的玩笑話信以為真,荒唐地認為“只有弟弟死了,媽媽才會愛我”。

難以想象,長大後的她要是知道只因自己的年幼無知,永遠失去了自己至親至愛的手足,該會多麼地痛心不已。

隨便翻翻網上的新聞,這樣的悲劇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2015年,武漢一戶人家的大女兒將僅僅兩個月大的親生弟弟從八樓家中扔出窗口,男娃當場死亡。而起因就是鄰居逗孩子“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Ø “你是爸媽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Ø “等你媽媽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會再疼你了。”

Ø “你爸爸媽媽吵得這麼厲害,肯定要離婚,你打算跟誰?”

……

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經常聽見大人對孩子說這些話,他們自以為是地認為“開玩笑而已”

“不過是逗逗孩子”。

《中毒的父母》中,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說過這樣一段話:

小孩不能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大人看來的一句玩笑話,在孩子認知能力的有限年齡裡,他們是難以區分的,小小的他們難以消化,心理上承受著煎熬,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作為大人,請停止對孩子隨意開玩笑。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相信這點,蔡少芬深有體會。

抱著讓孩子在快樂中體驗生活的她,帶著兩個女兒包子和湯圓參加了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沒想到第一場姐妹倆就被節目組嚇得飆淚。

第一期中,有這樣的一個遊戲考驗環節,節目組讓所有孩子在玩具和媽媽陪伴卡之間二選一。

其他小朋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陪伴卡,可與眾不同的姐妹倆,卻毫無猶豫選擇了玩具。

看了姐妹倆的選擇,工作人員解釋道:“媽媽陪伴卡就代表著媽媽哦,不選的話就未來幾天就沒有媽媽陪伴了。”

聽了工作人員的解釋,姐妹倆有點懵了,但姐姐強作鎮定,安慰妹妹說:

“這是假的,媽媽不會不在的……”

接下來工作人員又“神補刀”,一再強調這是真的,還當著孩子面撕碎卡片,告知姐妹倆媽媽沒有了。

聽到這,妹妹已經被嚇得止不住淚水了,哭著喊著 “我要和媽媽在一起,我想媽媽。”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妹妹的哭聲,惹得直播室的蔡少芬再也坐不住了,完全不顧遊戲規則,慌忙跑到節目現場,一把抱住妹妹,一個勁地安慰道:“媽媽沒死,媽媽沒死,媽媽不會離開你的。媽媽在這裡,不用怕!”

節目一出,很多網友直噴節目組的荒謬:就算讓孩子明白媽媽陪伴的重要性,也不能採取這樣的方式方法呀!

是的,幼小的孩子非常脆弱,可能你的不經意的玩笑,就傷害了他們而不知。

看到被嚇得夠嗆的孩子,蔡少芬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對節目喊話:“請不要對我的女兒開這種玩笑!”

看到那一刻,我為蔡少芬點贊,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和她一樣,在別人以開玩笑名義戲弄你的孩子時,請勇敢說“不”。

要知道,置孩子們的感受不管不顧,不懂得尊重孩子,這便是最大的惡意。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遺憾的是,有些家長不以為然,認為孩子被開玩笑無傷大雅,甚至有些家長親自參與,加入到開玩笑的戰隊。

就看過這樣的新聞。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難以想象,當孤零零的女孩,一個人離開家前往福利院,是多麼地無助和無奈。

也許,總有人會這樣說,我“逗”孩子玩,是因為孩子太可愛了,我喜歡他,這是我表達感情的方式。

可不知被“戲弄”包圍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對人喪失信任,久而久之,變得敏感多疑。甚至,會做出某些攻擊性行為。

每天傍晚,小區裡有成群結隊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帶著不同年齡的孩子在花園裡玩,其中,最受歡迎的小姑娘叫甜甜。

甜甜4歲,長得像混血兒,大眼睛明亮如星星,不管看到誰,都笑嘻嘻地打招呼,可唯獨討厭鄰居李爺爺。

原因就是,李爺爺看甜甜可愛,總喜歡逗她,說一些玩笑話。

有一天,李爺爺看到甜甜在花園裡一邊做遊戲,一邊等媽媽下班,忍不住又逗她:“你媽媽現在還沒回來,恐怕不想要你了吧。”

甜甜露出吃驚的表情說:“你騙人!”

“你媽媽一定是看見別的孩子更聽話,去陪別的孩子了,所以這麼晚還沒回來。”

李爺爺看著甜甜又害怕又氣鼓鼓的小臉,暗自笑著走了。

可從那天之後,甜甜媽媽發現,每當自己誇別人家小朋友時,甜甜都會對小朋友露出厭惡的表情。

甚至有一次,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咬了兩歲的小表弟。

在媽媽的詢問下,甜甜哭著說:“李爺爺說你晚回家是去陪別的小朋友了,媽媽,你會不要我嗎?”

育兒專家李躍兒說過:“兒童不能逗,所有的‘逗’都是惡逗。”

大人隨口說出的那些“有趣的”謊言,天真的孩子真會信以為真。

孩子雖小,可有獨立人格的他們,值得被每一個大人尊重。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在四川攀枝花,有這樣一出悲劇:

一句媽媽不愛你,女孩將弟弟扔下樓:這種玩笑開不得


有一位爸爸,帶著兩歲的兒子去朋友家參加聚會,和朋友相談甚歡的王爸爸喝多了,在朋友家呼呼大睡。

兩歲的兒子呢?竟然被一眾朋友“逗”著喝了二兩酒。

後來,孩子昏睡不醒,兩天後,因為酒精中毒,搶救無效身亡。

那些讓孩子喝酒的“朋友”當初也沒想到:只是鬧著玩而已,怎麼會賠上了孩子的性命?

當意識到“逗”孩子的危害後,爸媽們究竟要做些什麼,才能制止令人反感的“逗”孩子行為?

由家長出面,及時說“不”

過年過節可以被稱為大型“逗”孩子現場,很多人像說相聲一樣,捧哏逗哏、你來我往地逗著在場的小朋友。

很多家長礙於面子,不好意思阻止親戚朋友,擔心得罪他們,眼睜睜看著孩子被逗的手足無措,毫無辦法。

其實這種時候,家長應該拋開社交顧慮,以孩子為先,第一時間站出來說“不”,保護孩子不被愚弄,讓孩子覺得安全。

家長不在場,事後及時安撫孩子

正如甜甜媽媽一樣,在發現孩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已經被“逗”,並且受到了傷害,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事情經過。

讓孩子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會犯錯,也會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喜歡。

也要與始作俑者進行溝通,讓他們知道,孩子不喜歡被“逗”,以免再次發生。

教會孩子勇敢表達,機智應對別人的“逗”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不妨教會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讓他們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能夠清楚地告訴那些成年人:“我不喜歡你這樣,如果你喜歡我,請換一種表達方法。”

如果對方不願停止,他們可以選擇禮貌地離開當時當地,徹底斷了對方“逗”的可能。

有人說:“大人一定要尊重兒童,我們和兒童的關係應該是朋友。”

保持對孩子的尊重,停止惡俗的“逗”孩子行為,不僅是關愛孩子的最佳表現,也是成年人應該有的理性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