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九月初,我回了一趟老家,正值棉花采摘季节,想起以前在家种棉花时,一种对棉花的情怀由然而生。

稻棉油,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以前在家种田时,家家户户的田地都种上了棉花。每到开学时期,卖了头花给学生凑学费,特别是给考上大学和正在读大学的凑得一部分钱,解燃眉之急。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因为8月份棉花就开榨吐絮了,到9月初,就有棉花卖了。

现在由于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加上棉花投工多,成本大,现在棉花面积少了许多。

棉花的生长期很长,采摘完后,从11月份棉株拨梗后,选晴天烧制火土堆积在苗床。老家有烧制火土的传统,用火土制营养缽育棉苗,松而不散,易扎根出芽,苗壮整齐。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到了第二年四月中下旬,是棉花育苗的最佳时期。把先年烧制的火土用水拌成泥坯,再用制缽器制成营养钵,每钵放一粒杂交棉种,喷上杀菌药,撒些治蚜虫土蚕的呋喃丹颗粒,种籽上覆盖一层薄细土,用竹片拱起地膜,把整个苗床封起。经常观察,地膜被风掀开没有,棉苗出土后,晴天要搭荫棚,防高温烧苗。稍大点,敞开两头炼苗,使苗适应外界环境,直到揭膜移栽到大田。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从苗床起苗移栽到大田,挑水施肥、喷药治虫、补苗除草、整枝打芽。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雨天排渍,天干抗旱,大田培管劳动强度之大,其中的艰辛只有种过棉花的才知道。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到了采摘棉花时,棉农是白(天)加黑(夜)的干,白天把榨开的棉朵采摘回家,晚上把花从棉朵里剥出来,白天好出晒。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一家一户就夫妻二人,大部分没有帮手,剥起棉花来是通宵达旦,困了就在棉花堆里打下盹,饿了泡包方便面。有收入就有干劲,再苦也乐意,卖出棉花,就有钞票。

种植棉花的苦与乐

棉花是国家大宗农业产品,国家实行指导价,随行就市,市场调节。有时是中间环节引起价格下跌,记得2000年籽棉跌的只有一块二三,超责任制以来最低。由于这些年棉花需求大,政府重视,棉花种植面积大,滋生了很多大商小贩。只要有钱赚,生意就有人去做。有坐庄收购加工的大贩,有走村串户的小贩。

小贩们的花嘴巧舌,甜言密语,又都是附近的乡邻,加上农户劳动强度大,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卖花,投个方便,只好卖给贩子们。农户不管长跌,就在贩子随意游说。

棉花只要经过贩子们的手,从中就能赚到一笔钱。小贩子随时与大贩子保持联系,做到价格心中有数。价格是波动的,随时在贩子们的掌控中。时间久了,农户也知道大概价格。贩子出了门,还是想收到花的,有些农户嫌价格低了不卖,于是贩子加点价,最后就卖了。就出现张三贩子一个价,李四贩子一个价,王五贩子一个价。不管怎样,贩子们是有底价的,超出他们收购的价格,没有钱赚,他是不收的,是不白白给农户卖花的。贩子是不亏的,亏本生意是没有人去做的。有时亏是收的花没有及时出售,当价格上涨时,想多赚点钱,把花压起,和压宝一样,赌它一把,陡遇价格下跌,有时一段时间赚的倒贴在压花上,甚至连本都亏。亏了,压农户的价格。

贩子在利益的驱驶下,变着法儿赚钱。赚钱的容易,加上棉花大量需求,使贩子们萌生出掺杂使假的歪念。原本农户晒干的棉花经过贩子的操作,成了超水份花。皮棉里掺籽花、掺棉籽、撒水,棉籽发水。还有甚者,在皮棉中掺石灰粉,还有可恶的掺白水泥,成了水泥花包,到了棉纺厂就是一个水泥块,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斧打锉,锉入木,最终受伤害的是农户,出现第二年籽棉一块二三的极端价格。

大小贩子赚得盆满钵满,企业受损肯定要压低来年收购价,中间商陪了也要从中赶出亏空,种种一切好像都要农民来填。其是农民只得到其中应得的部分钱,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方面是贩子搞活了乡村经济,另一方面从某种层面讲,又是贩子减少农户收入的始作者。

自从上世纪末出现棉花掺杂作假乱象后,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凡掺杂作假的棉花一律拒收,并没收和巨额罚款,直到现在棉花市场秩序一派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