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隨著昨天下午一眾互聯網大佬陸陸續續到達烏鎮,第六屆烏鎮互聯網大會在今天拉開帷幕,今年的主題是“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考慮到今年的經濟和大環境的嚴峻性,大佬們都多了一些憂國憂民的情懷,少了一些表演和套路。

事實上,今年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在人工智能,5G,物聯網,雲計算等概念紛紛落地之際,今年的烏鎮行業演講某種意義上也隱含行業風向標的作用。在今天的演講中,李彥宏就首次提到“智能經濟”新趨勢。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01 什麼是智能經濟新趨勢?

李彥宏給出的答案是:“數字經濟在經歷了PC的發明與普及,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三個階段新的活力,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智能經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是拉動全球經濟重新向上的核心引擎。”

簡單來說,智能經濟將在三個層面帶來重大的變革和影響:首先是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其次是IT基礎設施層帶來巨大的改變,最後是產生新的業態。

如果說過去20年是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的20年,那麼未來20年將是人們對手機依賴程度不斷降低的20年。原因在於,隨著5G和雲計算技術的普及,大量的智能終端將會進入人們的生活,比如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甚至包括窗簾,熱水器。而這些設備都將具備一定的智能性,迄今為止,谷歌,蘋果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這意味著未來智能終端的應用也好,服務也好,都會發生與之對應的變化。

從長遠來看,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變化。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在去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如果說李彥宏談AI覆蓋國民經濟三大產業還是“前菜”的話,到了今年,正餐“智能經濟時代”已經登場了。

李彥宏甚至還表達了對“永生”的嚮往和期待:他說, “每一個人說的每一句話,乾的每一件事兒,甚至你的記憶、情感、意識等都可以數字化存儲下來,放在網盤或者其他的雲端,你的思維方式可以被機器學習出來,遇到新問題,通過技術進行現實還原,就可以與後人進行超越時空的對話。”

我不知道李彥宏先生是否看過《超驗駭客》,這部由德普主演的電影說的正是一個男主肉體消失,但卻在虛擬世界重生的故事,也許在不久的未來,真的可以實現思想和意識的永生。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01 智能經濟時代與美國工廠時代的終結

在美國人史蒂文·博格納爾拍攝的《美國工廠》結尾,曹德旺去視察工廠時,陪同的工廠管理層介紹工廠的效益和產能,還不忘指著不遠處的一個正在作業的機器介紹說,現在這裡已經是自動化的智能設備,再過一段時間,這幾個工人也會被機器替代掉。

《美國工廠》是一部講述了美國和中國製造業差異,包括文化衝突的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導演刻畫了兩個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製造業工人是如何應對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的工作方式。很多網友看完指責美國人懶,中國人勤勞,其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俄亥俄州代頓市經濟不算髮達,對應到中國也是一個普通小城市,年輕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而福耀作為行業翹楚,所在的工廠能吸納全國最優秀的工人前來工作,拿中國的特種兵和美國的民兵相提並論,顯然有失公允。

後來曹德旺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回應時解釋說,機器人使用的修理費、折舊費等可以抵扣稅了。而使用人工的話,費用是不能作為成本抵扣稅的,相當於要付雙倍的錢。出於成本考慮,以後能夠用機器人替代的,會全部用機器人。

美國工廠說的是現在美國,其實也在說未來的中國。說白了,資本還是尋求廉價的勞動力。耐克,阿迪等美國品牌紛紛到東南亞開廠就是一個例子。沒辦法,越南的工人一個月工資只要2000人民幣不到,並且同樣的勤勞能幹。而隨著中國經濟不斷髮展,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已經不是秘密,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某一天,中國的製造業工人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下,中國的工廠會不會也會變成“美國工廠”?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李彥宏的說的智能經濟時代,這種情況可能不太會發生。

要了解這個,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內卷化發展。

所謂內卷化發展就是低效率的不停的重複勞動,比如一個工廠需要更高的產能,A工廠的解決方案是研究科技,最後研發了效率非常高的機器。B工廠的解決方案是僱傭更多的人,那麼長此以往,B工廠就是陷入了“內卷化發展”的陷阱,永遠不會進步。

而智能經濟社會正在改變這種情況。

我們暢想一下未來基於人工智能的社會到底是什麼樣的?現在打車已經可以呼叫無人駕駛的出租車了,百度推出的AI眼底篩查一體機已經在500個貧困縣幫助當地的醫療機構篩查發現青光眼、黃斑病這些病症,並且檢測準確率達到有10年左右經驗的專業醫生的水準。人工智能正在醫療,交通,農業,工業等領域全方位落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基於數字化的新消費需求,新的商業模式將層出不窮。

一個簡單的例子,未來的工廠會有更多的崗位會被人工智能代替,人工智能技術非常適合解決製造業面臨的挑戰,如不穩定的質量及良率,生產線設計缺乏靈活性,產能管理困難以及生產成本上升。AI可以幫助解決這些問題,改善質檢流程,縮短設計週期,消除供應鏈瓶頸,減少材料和能源浪費,並且提高產量。

百度此前展示了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去鑑別鋼材的質量的能力,去年10月26日,百度又宣佈和寶武鋼鐵達成合作,藉助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搜索、地圖等技術領域的優勢,幫助傳統鋼鐵企業完成AI化。

過去鍊鋼需要大量工人去生產和品控,但現在可能工程師的一段代碼就可以搞定,這並不是說人要被機器取代了,而是說,過去那些危險環境下的工作,比如幾千度高溫,以及放射性環境以及危險的機床流水線,都可以用機器去替代,這樣其實是保護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安全性。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02 智能經濟社會是大趨勢

AI對人類社會就業的改造將會是一個長期而漸進又不可逆的過程,資本、勞動力、技術三股力量將會相互制約,技術躍升期和技術平臺期將交替出現。

李彥宏所言:“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AI沒有關係。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AI,儘快使自身AI化。”

至於是否未來大量的人將無工作可做,我並不這樣覺得。AI每“攻陷”一個工作環節,都會在這環節的上下游產生一些新的職位,正如過去並沒有所謂的AI訓練師,每一項技術的興起,都意味著產業上下游會產生更多的工作。

以《美國工廠》為例,那些撿玻璃,操作叉車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對應的是,操作AI,維護AI以及訓練AI的崗位也出現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創新,可以說,在數字經濟的年代裡,新產品的迭代速度都是以月甚至以天為單位,大公司也需要非常快速敏捷的迭代,在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面前,新科技帶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

正如李彥宏所說的“我們看到,人工智能正在滲透不同的產業,切切實實融入我們的生產、生活,看得見摸得著。”智能經濟時代背景下美國工廠,可能並不會出現。

人工智能會讓人“永生”?

股市中那麼多人賺錢,為什麼那個人不能是你呢?

​飛鳥與魚與漁 祝所有 關注我 的朋友們在股市中都賺錢!!!

學習更多股市內容關注:飛鳥與魚與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