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河边的一座城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岳占东

一座小城,如果有一个自然风光宜人的去处,是件值得欣喜的事。

地处黄河晋陕蒙三省交界的河曲古城,因地理闭塞,交通不便,山外的人一直鲜为知晓,也因依傍一条大河,比及周边的城镇,多少得了一些灵气。来河曲作客的人,大都为其扑面而来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所吸引,殊不知,其实在大山之外熙熙攘攘的都市里,多数人应该是早已接触到有关河曲这片古老土地的信息,只不过“地以人名,人以地灵”的秘诀在河曲的身上多少显得有点阴差阳错。河曲在中国文化领域的历史上是做出过贡献的。与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的白朴祖籍就在河曲;流行于大江南北的“信天游”《走西口》亦与河曲挣不断的源渊关系。只因那位遭受人生劫难的词曲家,一生浪迹山水,以诗酒优游,行踪在外,人们喜欢读白朴的词曲,对其故乡却知者渺渺。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譬如《忻州日报》曾刊登了一幅汇聚山西历代名流的画卷,上面甚至有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却独不见白朴的影子。这画应该是山西画家所作。连故土的儿孙们都不知白朴是自己的祖辈,何况外人乎?“信天游”曲儿尽管老幼皆和知,但人们大都以为这曲儿源于陕北,殊不知河曲与陕北只有一河之遥,自古一脉相承,只不过现行的行政区域将河东河西一分为二。河曲不仅河之曲,而且“信天游”山曲儿汇成了一条亘古华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大河。汉文帝与母亲薄太后的避祸之所,黄河上唯一有人烟的岛屿“娘娘滩”就在河曲,可知道汉文帝的人甚多,知道薄太后携儿避祸的人又有几个?知道“娘娘滩”的人,更是微之甚微。

河曲在长城内外星罗棋布的古城中属无名小卒,她像一位呆在闺中待嫁女子,只有亲眼目睹她的芳容,才能真正为她的秀美所打动。

不是吗?在众多的外来客中,我在河曲呆得时间不能算不长,不能说对河曲不了解,然而,某一日,当我携妻儿漫步在黄河岸畔的生态路上时,我才真正为河曲独特的灵气和别具一格的青山绿水所折服。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这是一条与黄河齐肩并行的柏油路,由北至南与黄河一起像两条宽舒的玉带环绕着河曲县城。漫步其上,耳边隐隐响着黄河水滔滔流淌的声音,放眼望去,路的一边是城郊郁郁葱葱的农田,另一边却是一望无垠的人工林。大概生态路的称谓,就源于这一片翠绿吧。

我和妻儿置身于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漫步而行,脚随路前进,路随河延伸。河曲路亦曲,曲到极至,却见一座依河而建的护城楼。河曲古时为边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这座护城楼,垛口明晰,昭昭于天地之间,依然可见当年烽火连天的印迹,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城楼再无需护城,而是幽然建一座庙宇于其上,名曰:玉皇阁。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这里草台莺歌、游人云集、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朝拜神圣,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护城楼的北边是一处绿树繁茂的生态园。园内树木葱茏,花草馥馨,亭台跌宕,游廊环绕,与古色古香的护城楼遥相呼应。每天早晚,这里便成了寻常百姓锻炼休闲的场所。音乐此起彼伏,人群自由组合。跳广场舞的,横纵成行;打太极拳的,悠然自得;踢毽子的,环环相扣;最数年轻男女大胆,树荫下的椅子,亭台上的游廊,都是他们相拥而坐的倩影。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走过护城楼,便是西口古渡广场,当年走西口的人便是从这里辞乡登船,走上漫漫谋生旅途。一曲《走西口》情真意切,哀婉凄怨,表现的就是从这里走出的男子,舍家谋生与妻子离别的场面。也许是为了求得河神的庇佑,乡人在这里修建了禹王庙,供着大禹的圣像。庙的对面,是背靠黄河的古戏台。每年七月十五日,最具地域特色的河灯会便在这里拉开帷幕,是日夜,人们敲锣打鼓坐船到河心放游三百六十五盏河灯,祈愿一年的风调雨顺,祈愿在外谋生的游子们平安归来。而今,停船靠岸的地方已修筑了音乐喷泉和观河听涛的凉亭。盛夏一到,伴随着轻柔的乐曲,清澈的水流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凌空而起,形成了流光溢彩的阵阵泉涌。凉亭里的人们迎着习习凉风,看喷泉的落英缤纷,听黄河里的汩汩水流,不时地有水鸟的鸣叫声悠悠入耳,咕咕的声音,如小儿般的笑声,愈发显得夏日的黄河畔空旷而幽远。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离开古渡广场,穿过长长的河堤,再往前就是“鸡鸣三省”公园。黄河在此转了九十度的大湾,也将晋陕蒙三省划分得泾渭分明。站在“鸡鸣三省”的碑石之下,面对环绕而过的黄河,对岸的左边是陕西,右边是内蒙。在浅露的河滩上,水鸟的身影终于在这里显现。最多的是鸿雁,密密匝匝地拥挤在一块,关关地叫着,争夺浅水里的鱼蚌。还有绿头鸭,它们远离河滩,成群结队地漂游在河面上,倏忽间便一头扎进水里,没了踪影,好大工夫才从远处的河面上冒了出来,如果遇到惊吓,便扑棱棱地凌空飞起,留一圈圈涟漪顺着河岸荡漾开来。公园的四周仍旧是高低错落的树木,与河岸上自然生成的红柳形成明显的对照。低矮的红柳与河岸上的水草混杂一处,形成了天然河堤屏障,而河堤上的人工林,各种树木依次排开,枝干虬曲的山楂树和海红树质朴而敦实,宛若返老还童的老人,让满树白色的花朵熙熙攘攘;挺拔俊秀的枫树和白皮松独树一帜,大有树中美男子玉树临风的姿态;最为耀眼的要数那些被嫁接过的风景树,洋槐粉红色的花朵嘟嘟囔囔地缀满枝头,金叶榆满树的叶子发出金灿灿的色泽,云杉的针叶毛茸茸地透着翠绿色的光芒,都仿佛是被清水洗过一般而娇嫩欲滴。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在公园的台阶上,我遇到了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张。他现在是县里环境监测站里的一名干部,每天负责监测河畔附近排污口处的水质。说起河畔的环境和这满目的风光,老张深有感触地说,这青山绿水的多好啊,排污企业少了,水也变清了,树也栽活了,再过几年这河里也该养出大鱼来了!老张说着,便指着河畔上垂钓的人影不无羡慕地对我说,等再过几年退休了,他也该加入到那些垂钓的人群中去了。他倒不在乎能钓上大鱼来,他觉得每天看着这清澈见底的河水就是益寿延年最好的法子。

在我和老张说话的不远处,有一处泵房正在叮叮当当地安装作业。老张告诉我,整个城区里的污水将通过那个泵房抽到南边的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处理厂运转起来后,黄河里的水质将变得更加清澈。老张说话的时候,脸上一直洋溢着自信的微笑。这是他在多年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他们这些老干部对待工作总是这么认真执拗,想必这黄河畔一天好似一天的自然环境感染了他,让他像孩子一样总是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吧。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一直不断用手机拍摄风景的妻子,在将最后一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后,不无感慨地说道:这样的景观,具有大气魄的人才可为呀!妻子的感慨像老张自信的笑容一样都是内心世界毫无掩饰的表白。他俩的表白虽然近乎忘乎所以,可面对生态路上近千亩蔚为壮观的人工林带,他们在秀美的自然风光中油然而生的那一份激情却无可厚非。

河曲的百姓都知道这近千亩的林带,是十几年来河曲治理母亲河开发当地旅游业所做的一件实事。近千亩的人工林不仅染绿了黄河岸畔裸露的黄土,而且与娘娘滩、护城楼、河神庙、西口古渡、鸡鸣三省公园、文笔塔等景观相映成辉,让这座承载了黄河文明的古老县城大放异彩。

站在波光粼粼的黄河边上,我遂想:河曲这块古老而富有灵气的土地曾经蕴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当自然环境回归原始之美,当花鸟鱼虫竞相生存,这一脉相承的黄河文化是不是将在这座小城里孕育的更加灿烂辉煌?这位躲在深闺人未识的女子是不是才会穿上嫁衣,走出大?

那一刻我听到河道里的鸿雁正群起而鸣叫,那仿佛孩童般的笑声响彻河岸两畔。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获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征集活动散文组二等奖,原发《五台山》2018年第11期

黄河边墙散文《河边一座城》

作者简介:岳占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定点深入生活作家、鲁迅文学院第2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作品散见《文艺报》《黄河》《山西文学》《五台山》等报刊,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躁动岁月》、《今夜谁陪你度过》、长篇小说《厚土在上》、长篇纪实《西口纪事》《黄河边墙》,长篇日记体纪实《鲁院时光》。作品曾先后获中国校园文学评比一等奖,《文艺报》作品研讨二等奖,《中国青年报》专题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红袖添香"网络文学征文三等奖等奖项。现为河曲县文联主席。社会职务兼有:忻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忻州市长城学会河曲分会顾问,走西口研究会副秘书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