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教师减负其实很简单,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这几天,南湘西州永顺县乡村女教师李田田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激起千层浪。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为应对各类检查、频繁打扫卫生而耽误了教学等问题,其中有作为教师的难、有应付检查的疲、也有对孩子教育的忧。

随着李田田事件的爆发,各主流媒体纷纷声援,呼声难得的统一。其实李田田不过其中的一个,更多的是选择沉默。

教育杂谈:教师减负其实很简单,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各项工作以各种名义进校园,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教育部明确提出为教师“减负”,正在制定清单。

各项工作为什么能以各种名义进校园呢?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教师常态化工作细化清单。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似乎啥都可以“往里装”,只要涉及宣传的,正常的部门首先都想到教育,由此想到学校,学校不得不完成这项非教育工作。

很多部门都设有宣传科,但并没有从事宣传工作,原因是宣传的工作都转给学校了。试想让医生干基建,干交警工作,干消防工作,能干好吗?

而教育似乎要求老师是万能的: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防火教育,防溺水教育,食品卫生教育等等,都可以挂上教育,原职能部门反而成了“督促”部门。

明确教师的常态化工作细化清单,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以统编教材为准。其余工作教师有权拒绝,减负自然达到目的。

教育杂谈:教师减负其实很简单,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当然,明确常态化工作清单越细越好,避免“搭边”上车。

校园的额外工作主要是“搭边上车”惹的,如:防疫工作,从宣传到措施,再到落实,乡镇均有防疫站,专业从事防疫工作。

但因宣传“免强可以说是知识宣传”,于是便搭边推给了教师,还有:法制、消防、交通安全等,均有对应单位专业人员。

但无一例外,本是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宣传工作,学校配合,却都成了学校老师的工作。

“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做”,能将事做的更好,更专业,自然教师教学外的工作减少了。但往往这些工作都是教师来做,专业人员是来“督促”的。

教育杂谈:教师减负其实很简单,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

因为很多部门工作都有一个宣传普及工作,于是很容易就想到学校,认为学校是窗口,是做宣传的最佳选择,工作便推到学校。

原本应该从事这项工作宣传、检查、落实的单位,一跃从“执行”者变为了“督促”者。以专业来查非专业的工作,造成更大的负担。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以教材范本为主,其余对应的应该有专业人员做。

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各部门对应的宣传工作的人员,直接安排到学校从事对应专业工作就可以,学校老师安心从事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

这些专业人员直接到学校,从事法制老师,交通老师,消防老师,食品安全老师,卫防疫老师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