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雜談:教師減負其實很簡單,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做。

這幾天,南湘西州永順縣鄉村女教師李田田一篇題為《一群正在被毀掉的鄉村孩子》的文章,激起千層浪。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為應對各類檢查、頻繁打掃衛生而耽誤了教學等問題,其中有作為教師的難、有應付檢查的疲、也有對孩子教育的憂。

隨著李田田事件的爆發,各主流媒體紛紛聲援,呼聲難得的統一。其實李田田不過其中的一個,更多的是選擇沉默。

教育雜談:教師減負其實很簡單,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做。

各項工作以各種名義進校園,佔用了教師大量的時間,教育部明確提出為教師“減負”,正在制定清單。

各項工作為什麼能以各種名義進校園呢?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明確的教師常態化工作細化清單。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似乎啥都可以“往裡裝”,只要涉及宣傳的,正常的部門首先都想到教育,由此想到學校,學校不得不完成這項非教育工作。

很多部門都設有宣傳科,但並沒有從事宣傳工作,原因是宣傳的工作都轉給學校了。試想讓醫生幹基建,幹交警工作,幹消防工作,能幹好嗎?

而教育似乎要求老師是萬能的: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防火教育,防溺水教育,食品衛生教育等等,都可以掛上教育,原職能部門反而成了“督促”部門。

明確教師的常態化工作細化清單,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以統編教材為準。其餘工作教師有權拒絕,減負自然達到目的。

教育雜談:教師減負其實很簡單,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做。

當然,明確常態化工作清單越細越好,避免“搭邊”上車。

校園的額外工作主要是“搭邊上車”惹的,如:防疫工作,從宣傳到措施,再到落實,鄉鎮均有防疫站,專業從事防疫工作。

但因宣傳“免強可以說是知識宣傳”,於是便搭邊推給了教師,還有:法制、消防、交通安全等,均有對應單位專業人員。

但無一例外,本是專業人員到學校開展宣傳工作,學校配合,卻都成了學校老師的工作。

“專業的事情專業的人做”,能將事做的更好,更專業,自然教師教學外的工作減少了。但往往這些工作都是教師來做,專業人員是來“督促”的。

教育雜談:教師減負其實很簡單,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做。

因為很多部門工作都有一個宣傳普及工作,於是很容易就想到學校,認為學校是窗口,是做宣傳的最佳選擇,工作便推到學校。

原本應該從事這項工作宣傳、檢查、落實的單位,一躍從“執行”者變為了“督促”者。以專業來查非專業的工作,造成更大的負擔。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應以教材範本為主,其餘對應的應該有專業人員做。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各部門對應的宣傳工作的人員,直接安排到學校從事對應專業工作就可以,學校老師安心從事自己教書育人的工作。

這些專業人員直接到學校,從事法制老師,交通老師,消防老師,食品安全老師,衛防疫老師等,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