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賞讀:《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賞讀】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

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梅妻鶴子”的感情寄寓於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

毛澤東在這裡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的大相徑庭。

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毛澤東這首詞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

毛澤東詩詞賞讀:《卜算子·詠梅》

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毛澤東的確以一代大詞人的風範,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詞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氣象,令人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此詞反用陸游《卜算子·詠梅》其意。南宋詞人陸游力主抗金,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卻屢遭投降派排擠,一生壯志未酬,仕途坎坷。

晚年陸游閒居家鄉,心境孤寂,但報國之志不衰。他喜愛梅花,以梅花為吟詠對象的詩詞就有百餘首。在《卜算子·詠梅》中,他塑造了幽獨冷落、孤芳自賞而又堅貞自矜、不同流合汙的梅花形象。

毛澤東在1961年12月27日批示黨內印發自己的《詠梅》詞時,對陸游的原詞做了如下說明:“作者北伐主張失敗,皇帝不信任他,賣國分子打擊他,自己陷於孤立,感到蒼涼寂寞,因作此詞。”

在一幅他自己手書的陸游詞末,則寫有“傷北伐不成而作”字樣。但他後來又做了如此解釋:“末尾的說明是我作的,我想是這樣的。究竟此詞作於何時,主題是什麼,尚有待於考證。我不過望文生義說幾句罷了。”

上闋首兩句寫季節的變化,“風雨送春歸”,意謂暮春時節,風雨交加,送走了美好的春光。“飛雪迎春到”,意謂隆冬時節,飛雪漫天,卻已隱隱地透出春意。

“送”、“迎”、“春歸”“春到”,自然界節序在嬗變,雖有“春歸”的暫時失落,卻還有“春到”的希望,“柳暗暗”的盡頭便是“花明”。

這兩句,寫的是自然現象,反映的卻是作對前景的樂觀情緒。“已是懸崖百丈冰”,是對當時世界局勢的象徵概括。在嚴寒的日子裡,“猶有花枝俏”,一個“俏”字,寫盡了玉骨冰心的梅花敢於傲霜抗寒、迎難怒放的神韻,而與陸詞“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的梅花心性全然相反。

下闋,頂針上闋末句的“俏”字,進一步刻畫梅花的精神風貌“俏也不爭春。”

陸游說“無意苦爭春”,“爭春”是可以“爭”的,只不過“無意苦爭”而已。

此詞“俏也不爭春”,反用其意,梅花的精神境界比陸詞中的更高了一層。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兩句再塑梅花甘心奉獻、隱身群芳的品格。

陸詞中有“群芳”,此詞中“山花”,二者的字面意義相同,而象徵意義卻迥然有別。陸詞以“群芳”比喻權臣,梅花“一任群芳妒”,是陸游自明心境,表示任憑權貴如何妒忌,仍然孤芳自賞,清香如故。

“她在叢中笑”與陸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大異其趣。“叢中笑”極耐人尋味,即是勝利者的笑,是快意的笑,是對前景粲然的笑。這一句,使梅花的形象昇華到了極點,全詞達到了高潮,戛然收尾,餘韻無窮。

陸詞與本詞詠梅,全詞中均無“梅”字,都是託物言志,以梅喻人。

陸詞以“愁”字為眼,抒英雄失路、報國無門之“愁”,本詞以“俏”字為眼,頌堅持真理之“俏”。

陸詞以“香如故”而孤芳自賞,本詞以“叢中笑”而光彩四方。陸詞的梅花之魂,淒涼抑鬱,本詞的梅花之魂,高昂奮進,陸詞落筆,婉轉含蓄,本詞格調,則明快流暢。

毛澤東詩詞賞讀:《卜算子·詠梅》

新書《毛澤東詩詞賞讀》已全面上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