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作為採購,每天看著隔壁部門的同事按時下班,自己卻被龐大的供應商、繁雜的物料拖著,加班、加班、再加班……說多了都是累!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當然,上文說的只是一個表象,下面讓老K具體說說,然後找找原因,看下要如何優化。

1、供應商數量龐大,每個採購平均負責五十多家供應商。

即使是每週拜訪一家供應商,也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把所負責的供應商拜訪完。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每年都會有新產品開發計劃,採購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拜訪供應商,更別提對供應商的管理了,一兩年下來,還有幾十家供應商僅僅限於電話和郵件溝通。

2、供應商對該企業的平均銷售額逐年降低。

除去十餘年的匯率變化,該企業的採購額增加一倍,而供應商數量增加五倍,平均每個供應商每年對該企業的銷售額降低了60%,這種情況下,供應商的積極性逐年降低,供應商的管理難度逐年增加。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3、採購員的工作量和工作負擔增加,但效率降低。

採購要面對太多的供應商和內部流程、文件性的任務,低價值工作量增加,工作壓力和工作負擔增加,採購的工作成就感越來越低,也造成採購部員工離職率一直居高不下。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個:

(1)每一任採購經理都會對供應商進行洗牌。但每一個採購經理的任期都沒超過三年,所以供應商洗牌沒完全結束,下一輪洗牌就又開始了,每一輪洗牌,現有供應商都會有新的備選供應商,這是導致供應商數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設計、研發、工程、質量等部門推薦供應商。每開發一款新產品,都會有新的供應商被推薦進來,研發人員會推薦他們認為最適合他們開發的新產品的供應商,採購在供應商選擇的問題上一直處於低話語權的狀態。

(3)供應商開發和採購流程不完善。採購在供應商開發的過程中只起到了蒐集潛在供應商信息、建立商業關係的作用,企業管理層憑個人喜好決定某一個新物料開發幾家供應商,而採購流程就成了一張廢紙。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相信有很多企業也存在上述這樣的情況:

供應商群體龐大,但缺少核心供應商;

採購天天很忙,卻一直在做低效率低價值的工作;

採購戰略僅僅停留在概念上,採購流程隨管理層心情變化而變化;

採購對供應商的管理越來越難;

整個採購情況的改善也越來越艱鉅……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在採購領域最可怕的死循環:開發新產品——無合適的供應商——開發新供應商——無規模採購優勢——淪為非戰略供應商——開發新供應商……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如何優化?

供應鏈毫無疑問已經成為製造和流通企業的核心,而供應鏈的優化首先要從最前端的採購和供應商管理開始。供應商的整合對採購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和非常有難度的工作,其中涉及到模具的回收、供應商庫存清算、物料轉移樣件確認、小批量樣件確認、新報價評估等一系列的工作,而且很多供應商由於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成功地整合供應商,必須達到以下條件:

1、企業高層意識到戰略採購的重要性,並將採購提高到戰略的高度,支持供應商整合。

2、採購團隊有強烈的內部整合意願,面臨這種惡性循環的情況,要麼選擇拍屁股走人,要麼忍氣吞聲混日子,要麼有人牽頭對現狀進行徹底地改善。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3、需要研發、工程、設計等其他部門的配合。很多產品、零件的高度重合,需要涉及圖紙等文件的變更,甚至需要新的設計思路,開發出通用型的零部件取代多個料號。

4、需要銷售和市場團隊的認同。當一個企業並不具有太大競爭力的產品銷售出現問題時,很多銷售會希望增加新產品完善產品序列,而當多種型號的產品充斥市場的時候,核心產品往往也失去了競爭力。蘋果iPad的成功和漢王電紙書的近百款產品對比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相信,從這4個方面著手,再按實際情況,逐個深入優化,定能大大提高企業效率,也能解決採購的頭疼大事。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編輯/老K,圖文素材來自網絡,侵刪)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是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我,但你卻還沒關注採購那些坑~

採購人的頭疼大事:供應商太多,物料太繁雜,如何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