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創業之知識付費

大家好,我是百行生e經,歡迎關注,十年互聯網創業經驗,專注於互聯網創業領域研究。在這裡我將圍繞互聯網創業,為熱愛互聯網、有志於投身互聯網的創業者提供交流學習機會。歡迎有激情、有夢想,對互聯網創業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假如,你有任何鬆懈的理由,你都不一定會選擇互聯網創業。互聯網可以幫我們實現一切,互聯網其實就是人類大腦的聯網,掌握了互聯網就掌握瞭如何獲取金錢的能力。​

互聯網創業之知識付費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知識付費創業,如果只是單純的知識分享或獲取,本身是沒毛病的,但知識付費卻是一種商業模式。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副所長陸峰曾說到:“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可以市場交易的產品或服務,以實現知識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是藉助移動互聯網手段通過市場機制優化知識信息配置的一種知識交易形式”。

市場研究機構艾瑞的調研數據顯示:知識付費平臺的付費用戶年齡主要在21歲至40歲,佔比81%;月收入5000-8000元佔比最高,佔比34.8%;分佈地域則以一二線城市居多。專家對此分析說:“中等收入人群大多對能自我提升、實用性強的知識具有較強付費意願和一定付費能力,知識成為他們虛擬消費的新寵。”

互聯網創業之知識付費

對於用戶來說,其之所以願意付費,焦慮是一方面,其更多的是希望通過付費學到知識。然而現在知識付費就像曾經的王者榮耀,吃雞手遊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

比如當今朋友圈都在刷的新劇《延禧宮略》,雖然你沒看過,但是看過幾篇有關《延禧宮略》的文章,你就有了和別人聊天談話的話語權;你沒有參加過薄荷閱讀,但是身邊的都都花了99.99參加了,大家都在SNS打卡學習,你不參加,甚至連發朋友圈都不好意思;你沒讀過《三體》,《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但是你買了,遇到這個話題你就可以插嘴聊兩句;你沒看過《大三兒》,但是看了別人的影評,你就敢像看過一樣說這是一部好片。

對於付費知識產品來說,往往意味著產品有人格的背書,有和別人交流的談資。用戶願意為內容買單,內容實際有效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馬化騰,馬雲,柳傳志、雷軍推薦了,你看了就好像有了成功人士的經驗,你和別人聊天就會有話題,談資。

在內容爆發增長、泡沫不斷的時代,使用付費的形式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消費者篩選更有質量的知識或內容。然而現在,幾乎在某一方面有點成績的,都可以開專欄進行知識收費了。金錢利益的誘惑,容易導致良心缺乏的內容製造者通過抄襲、洗文等方式盜取原創者的知識權益,知識生產和傳播環境變得更加複雜渾濁。

以前中國人見面就會問,吃飯了嗎?如今大家都會說,今天我在網上報了什麼班,幾塊,幾百甚至上萬都不等。好像,付了錢,就是學到了。

就好像健身一樣,大家都在說健康的生活。於是都辦了健身卡,可是誰又堅持去了了。大部分的人,無非是去健身房拍照打卡而已。小小的智能手機上,無數個app ,知識付費的分散,碎片化的時間真的幫助我們學到東西了嗎?但大家依然樂此不疲。

知識付費產品的商業模式一開始就很清晰,將知識比作實實在在地商品,那麼這些產品平臺就是電商交易平臺,盈利模式有多方借鑑模板。平臺直接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平臺長期的現金流都是來源,還有傳統的廣告模式。

作為以90後、80後為代表的中產階級的崛起,這群作為知識付費的主流人群已經具備更強的消費能力。這批用戶由於時從傳統的分科教育、應試教育中培養出來,知識結構上不完整不深入,加上是從信息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對知識的需求很高。

知識付費作為媒體、教育、出版行業的一個新的存在形式,理所應該佔據一部分這三個傳統行業的市場,當然,它的專業化和與信息時代的匹配性也是未來佔據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目前來看,主流產品很多,各有特色,各有定位,但是仍然缺少類似TAB這樣的壟斷性行業巨頭,作為一個比較新的產品形態,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在用戶需求挖掘、產品設計上還有很多機會。

互聯網創業之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幾大平臺:

從產品內容側重模塊來看,喜馬拉雅、得到、36氪開氪側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知識,並且是系統化的課程,需要長期的時間安排來學習,更類似於傳統的教育培訓機構的模式。這種形式的知識付費產品,好處是知識更專業更系統化、能產生長期的用戶黏性、增加用戶求知的儀式感。

喜馬拉雅:從之前的主打相聲書評的音頻產品轉型到知識訂閱付費的產品形態,主打音頻的原生優勢,迎合瞭解放雙眼的痛點,作為第一批主流產品,在音頻類知識付費產品中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另外,在產品內容上,邀請熱點IP入駐,保持了產品內容的新鮮感。

得到:3分鐘聽知識新聞5分鐘讀好書精華,利用羅振宇個人的品牌效應,帶動其它特定領域的高水準學者專家加盟,並且針對開設的課程,得到團隊有專門的知識策劃團隊,用來打造知識IP的課程體系,這就不但使得課程質量有保證,也使得其他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同其競爭。

從產品內容來看,千聊、分答、荔枝微課偏向於生活類知識技能的輸出。可以從主頁的幾個選項卡排序中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是女性成長、婚戀情感、親子、生活等模塊,這種產品形態決定了目標用戶大部分來源於中青年處於婚育期的女性。涉及知識比較實用,並且具有碎片化的學習的特點,很符合現在互聯網時代快速學習的趨勢。

千聊:和大咖交流感興趣的知識,千聊由騰訊眾創空間孵化的,是一款基於微信公眾號的高效的知識變現工具。由於是以微信平臺開發的工具產品,擁有自帶的流量優勢。專注於知識分享,因此更注重講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同時也給講師提供了多種個性化服務,讓講師更好得將知識分享給用戶。作為一個互動性學習社區,同時由於微信公眾號大V、超級知識IP、網紅公知的粉絲效應,用戶來源就有了保證。在這種可觀的用戶基礎上,拓展出全面的百科模塊,進行了從工具到自建社區生態的轉變,增加了用戶黏性。

荔枝微課:上微課,就在荔枝微課!定位:最拉風的在線培訓直播平臺,線上教育平臺,更偏向於明星方面的引入,目前,荔枝微課是國內最多明星使用的微課直播平臺。模塊設計非常簡單,主要是微課推薦和個人中心,更側重於知識輸出過程,類似傳統授課過程,內容上更生活化、泛娛樂化。通過社區優質內容篩選、自行產生的講師,社區形態更加穩定。

從產品定位來看,是以社群為基礎的知識付費APP,主流產品有小密圈。

小密圈:“連接一千位鐵桿粉絲”,定位是內容創作者連接鐵桿粉絲,運營高品質社群,實現知識變現的工具。小密圈在作為知識付費功能之外,附加精準社群的功能。高效的知識沉澱與同好間的互動社群,形成閉合的生態圈,彌補了工具屬性產品的用戶黏性不足問題。在用戶來源上,跟千聊有相似之處,但更傾向於垂直領域的中小型作者、KOL的粉絲群體;並且大量需要深入學習交流的社交群也會由運營者也會轉入圈子,這也是一個可觀的用戶來源。

由於這種類型的基於平臺的模塊產品,擁有平臺自帶的用戶和作者,推廣運營會省事很多,首先用戶的黏性有一定保障,另外由於目標用戶已知,在內容定位上會更精準。第二點就是,由平臺產出的作者本身對平臺有一定信任度,並且已經在用戶內部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圈子,用戶轉化成本更低。

知乎live:知乎live是基於特定主題的單次分享,它的消息會同步記錄,因此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是一種高效的求知方式。知乎的優勢是知乎原生的這批大V,在共生關係下能保證這一模式持續運轉下去。而且,知乎的話題種類已經覆蓋足夠多,能聊的話題總能找到相應的達人來做live。

基於內容社區的打賞模塊的產品,有微信公眾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簡書等。

這是一個完全主動性的知識付費模塊,依靠讀者用戶根據文章內容的認同感、對知識達人傳輸的價值,素養的認可,從而形成的主動付費。這一類知識付費,如果想產生好的商業效益,對知識的內容要求極高,並且會在用戶個體中形成差異性。當然對於寫作者本身而言,由於不存在預設的付費制約,寫作內容更加自由化,可能成為以後不以收費為目的的寫作者的一個輸出途徑。

慧動知識變現:為客戶提供基於微信公眾號上的知識工具及平臺定製及輸出,目前平臺較為成熟的軟件有視頻直播、付費閱讀、在線微課、分答系統、超級圖文等,目前以單個功能銷售為主,價格在1000~5000元不等,同時該平臺還提供很多主流的微課營銷推廣方法,包括任務寶、裂變海報等粉絲裂變玩法; 慧動知識變現最大亮點在於將所有知識付費所涉及到的全部服務模塊化提供服務,甚至細分到課程海報的設計,課程包裝推廣等,目前還提供整體的微課代運營服務,相信是未來較為看好的發展趨勢,可以讓老師放手專注內容創作,由其提供託管式代運營。

小鵝通:來自深圳的創業團隊,是國內做知識saas服務比較早的機構。目前提供的服務也是基於客戶微信公眾號上的知識工具,包括直播課程(類似千聊),視頻,圖文,根據機構定義號稱要打造國內最大的知識商店服務商。目前是按照包年服務,4800元一年。根據試用結果主要感覺跟微信融合有所欠缺,特別是營銷功能較差,這也是目前僅僅作為很多知識付費用戶作為包月收款的功能。

創業建議:

知識付費產品應該找準定位,並垂直深入發展,做到小而美。不管是專業性科技人文、問答實用解惑、生活常識助攻、系統化知識深入,都應該將這一點作為戰略主導,避免強行蹭熱點,附加邊界內容增加內容的豐富性;

對於任何營銷活動,用戶的信任感至關重要,知識付費作為一種新型內容營銷,信任感也是發展的制約點。對內容質量,對能否有效幫助到自己的不確定性,很可能將用戶攔在了第一步。因此除了依靠超級知識IP的權威性,首先對內容策劃嚴格把關,做到真的高效、有效。另外,淘寶作為電商找到了支付寶這樣的建立信任的工具,同樣知識營銷一樣能找到這種合適的機制。例如建立讀者學後感模塊,做一個類似買家秀一樣的模塊。

對於工具性太強這一點,可以在知識輸出過程中,建立用戶反饋、用戶互動的社區,增強其用戶黏性。

對於大多數知識訂閱的人來說,知識付費還有一些精神層面的安慰劑作用。信息社會的浮躁很多人都有,只有深入學習才能緩解。因此這種儀式感,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可以為用戶統計學習時長,課程完成進度等放在個人展示在社區中,也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措施。

對於系統深入的學習,往往需要佔據用戶大量時間。可以嘗試將內容小區段分解,或者像“得到”有一個功能“隨時聽”,是根據自己的預算時長選擇學習,這樣能保證完整的學習。對於無法分解的內容,例如音頻直播產品,可以設置閱讀標記,方便下一次快速進入。

1、培養用戶的知識付費意識

由於互聯網發展的前半段,知識信息都是免費的,加上知識是一種難以短期變現的產品,因此知識付費意識還需要慢慢培養。這方面可以,借鑑傳統出版、傳媒、教育行業的產品形態,進行適度包裝,刺激消費慾。

2、知識付費重在內容

知識付費中,內容為王,建立嚴格的內容審核團隊至關重要。結合碎片化學習的特點,將知識高度濃縮、去粕取精、二次整合,達到高效輸出的效果。

這個是被知識付費中反覆討論的問題,對於傳統出版業至今也沒有合適的防侵權措施,因此筆者也沒有很好的建議,可能還是依靠知識付費群體對知識版權意識的培養吧。

互聯網創業之知識付費

方向上,內容付費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中偏向泛娛樂化。愛奇藝會員、微博八卦問答、貴圈都算是內容付費,但是跟知識付費的目的相差甚遠。在現在很多知識付費產品中,有些有泛娛樂化的傾向,強行蹭熱點,因為這些東西更容易賺眼球,但是知識體系的嚴謹科學是自身屬性,可以通過適當寓教於樂的方式轉化,但是不能忘記產品定位,為了流量而打開內容限制的大門。

移動支付的普及為知識付費產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隨時隨地可以完成的支付行為,縮短了人們在消費環節的思考時間,大大提高了購物慾。

正如羅胖說的那樣,即便用戶付費訂閱後不去看,這事依舊是有價值的,因為單純的付費也能起到緩解焦慮、心理按摩的作用。知識付費產品的邏輯,本質上不是滿足人的需要,而是滿足人的想要。比如教你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課程,它真的能解決你在社交障礙上的所有痛點嗎?未必能行,但只要別人認可課程中的方法論,這課程設計就是成功的。把握好知識付費的風口持續內容創作開啟你的創業之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