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初年的日本世界地圖,把中國稱為大明,卻標註有全球航路


這是大約繪製於日本江戶時代寬延三年,即中國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的雙半球世界地圖。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特許與荷蘭人貿易,1720年幕府又下令允許荷蘭人傳入西方書籍,所以在十八世紀,逐漸誕生出類似西方的雙半球世界地圖,而此圖則是西方地圖,明朝地圖、佛教地圖等世界地圖的大雜燴。

圖中的歐亞大陸。雖海岸線看起來還很不正確標準,但已經基本具備了世界地圖的雛形,南亞、中亞、澳大利亞、非洲、歐洲等一個也不缺,他依據的西方地圖可能是17世紀中期的,所以精度還比較低。

圖中的南北美洲,可以看出在美國東海岸多出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島嶼,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南美洲最南端標註了大人國,此外圖中其它地方還標註有夜國,小人國、黑人國等,這顯然是受了從明朝傳入的《坤輿萬國全圖》的影響。

圖中的日本和朝鮮,從這裡也能看出此圖的局部細節,比如四國島,九州島等,以及美麗的水波紋。韓國顯然被畫的過長了,而且被稱為高麗。然而歷史中,高麗在明朝初年就亡國了,取而代之的是由洪武皇帝朱元璋賜國名的“朝鮮”,可見此圖的依據著實有些老。

圖中的中國,被稱為大明。當時的日本地圖,將中國稱為大明,唐土,將東海稱為大明海等現象非常常見。至於清朝是啥?日本人表示和我沒關係,實際上當時閉關鎖國的日本的確沒有和清朝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圖中的印度,標註有東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中天竺,這顯然是受了日本歷史上傳統佛教地圖的影響。

圖中的歐洲,可見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此外還有通往全球的航線。如果你仔細觀察全圖,可以看到還標註了全球各大洲之間的航線,這顯然是受了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地圖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