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当前,中国政府扶贫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指标下获得当前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贫困地区要永久的脱离贫困,还得依靠贫困百姓自身,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摆脱贫困首要意义并不仅仅是摆脱物质上的脱贫,还在于摆脱意识和思想的贫困,把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摆在突出的位置,贫困地区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要特别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开展“励志人物”宣讲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努力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并不是要大包大揽。人穷志不能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为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战役,浦北县坚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民生工程,认真按照中央、自治区、钦州市的各项工作决策部署和要求,结合浦北县实际,派驻了78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安排了133个帮扶后盾单位和1.3万多名帮扶干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计,坚持扶志、扶智、扶技多管齐下,为脱贫攻坚战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夯实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对贫困群众先进典型进行表彰

围绕“脱贫攻坚中的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问题”,以浦北县为样本,通过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工作队员、村干部等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实地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进行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探讨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激发其参与精准脱贫的主动性与可持续性的积极举措,切实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树立“精准脱贫、自强脱贫、光荣脱贫”思想意识,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一、浦北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情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总面积2521平方公里,管辖17个镇(街道)273个村(社区),总人口93多万人。十三五期间,浦北县共有贫困村78个,2015年底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042户52314人(含2014、2015年退出户),其中2014、2015年退出户3381户11919人,未脱贫人口9453户40695人,当年贫困发生率为4.38%。

近年来,浦北县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号民生工程,坚持贫困群众主体,激发其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结合起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开展“润心励志·振兴乡村”百场演出进村入户、评选金牌课件、精英讲师宣讲活动、精准帮扶“三方”见面活动、百场公益电影等一系列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用“造血”功能巩固“输血”成果,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树立“精准脱贫、自强脱贫、光荣脱贫”思想意识,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全县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信心和观念明显增强,摆脱贫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显著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取得重大进展,脱贫质量全面提升,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通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经过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的脱贫攻坚,共脱贫摘帽贫困村57个,脱贫贫困人口4954户22586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14 %,其中,2016年浦北县摘帽20个贫困村,脱贫1344户6017人;2017年浦北县摘帽13个贫困村,脱贫1834户8510人;2018年浦北县摘帽贫困村24个,脱贫1773户8059人。目前,全县尚有21个贫困村未摘帽,5046户20020贫困人口未脱贫。2019年浦北县计划摘帽贫困村21个,计划脱贫贫困人口12940人;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二、浦北县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表现

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因为他们缺乏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反贫困过程中,政府的推动力是扶贫开发的外因,是外在动力,贫困群众自身的力量才是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俗话说,扶贫必先扶志,“输血”更要“造血”,外来的力量重要,但内生的力量更值得珍惜。只靠政府单方面的扶贫推动力,如果不注意与贫困群众的内生力量对接,扶贫开发就成了一厢情愿的举措,很难达到应有的目的,就会遭遇贫困群众的冷脸。

(一)部分贫困群众农业结构调整意愿不足。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大包大揽,使贫困群众力量弱化、依赖性增强;一些贫困群众虽然得到了补助,但缺乏对现代科技的了解,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仍习惯于水稻等传统粮食生产,对发展新的种养业项目缺乏兴趣。除了掌握基本种田、养殖技术以外,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有难度,在传统种植养殖上跟种跟养情况普遍,创业能力不高。在扶贫产业之路上逐渐掉队,加之缺乏有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信心不足,不愿参与,在困难面前容易打退堂鼓。张八是联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动员他种植前景比较好黑黄皮,可他总是说不懂管理,一直不愿意种植,同村的大部分贫困群众都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号召下种植了,并且第二年就有了好的收成,而且有好几户还因此实现了增收脱贫。

(二)部分贫困群众参与扶贫意愿不强。调查显示,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培训比例远低于一般劳动力。外出务工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对现代科技的了解,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庞五是六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为了让他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动员他种植百香果,并自己出钱为他购买了2亩的百香果,庞五种植后,因技术管理不到位,所种植百香果都没有草长得好,镇、村所组织的培训要不愿意参加,到年底所种植的百香果基本上没有收成。

(三)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意愿不强。表现在把主要精力用于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上,而不是谋划自身发展,存在“有活不想干、有事不做、有地不种、有钱不挣”,“头天扶贫的鸡苗,第二天就变成下酒菜”,“发了鸡苗猪苗树苗,还追着要饲料和肥料”等现象。不去分析“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等问题,个别贫困户甚至认为脱贫是党委政府的事,是帮扶干部的事,认为“我不脱贫干部难交差”。陈三是富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帮他在县工业园区找到了份保安的工作,包吃包住每月工资有2500元左右,按他户的情况,如果他坚持做,年度就可以实现脱贫摘帽,可他嫌弃晚上要值班辛苦,辞工回家了,还说“每月领的低保金可以过日子,不想那么辛苦”。

(四)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烈。存在着“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心态上“你急他不急”,已习惯于有的“吃饱穿暖”生活现状,知足而乐,使得脱贫成效不甚明显。态度消极。消极被动是贫困户显著的表现,平常工作时他(她)们就缺少工作热情,一旦遇到问题时他(她)们就会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对待。部分贫困群众自戴上“贫困帽”,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实惠”确实不少,于是在思想上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越扶贫反而越不想脱贫。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少数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陆某是西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学和发展动力不足致贫,以当选“贫困户”后,整天想着怎样获取更多的财物、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只关注帮扶干部什么时候拿米和油不慰问他,当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动员他种植百香果和柑橘时他总是借口说不懂技术,更是希望能够不劳而获,在家坐等。

(五)部分贫困群众攀比思想严重。在走访100户贫困户中,发现:有60多户攀比思想十分严重。按照脱贫的标准,有些贫困户本来是很容易脱贫的。但是他(她)们攀比之心太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看不惯别人比他(她)们多得一点。譬如,杨三是一个茂平村的贫困户,家有5人,有一间80多平方米的砖混房子,还有两个孩子读高中,因学致贫。帮扶人三番两次到他家帮助他申请学校生活助学,他不但不感谢帮扶人的好意,反而埋怨帮扶人整天来登记信息,到头来连个低保也没有捞到,他总是埋怨地说:“别的贫困户又有危改又有低保,我什么都没有,哪里脱得了贫。”李五是良村村的一名贫困户,没有稳固住房,前些日子帮扶干部已经帮他申请了危改,建好房子,可是他攀比思想太严重,总是埋怨自己得到的比别人少。

三、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较高的风险对贫困群众的行为的制约

贫困群众与一般群众相比,在生产上面临着很多的风险。一是较高的技术风险。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的应用具有区域适应性,而贫困群众较低的文化技术素质更增加了新技术和运用新品种的风险,这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技术风险。二是较高的自然风险。贫困地区往往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他产业明显的不同是对于自然界的高度依赖性。这导致了贫困群众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的自然风险。三是较高的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贫困群众由于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生产面临着较强的市场风险,一般不愿意冒险经营。由于贫困群众没有过多的物质资产可以转换以降低其风险,他们的物质资产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宁愿选择收入和产出偏差与风险较小,抛弃哪些收入可能较高同时风险也较高的活动,只能对风险采取回避的态度,因而收入水平也较低。当政府推行推广农业新品种或新技术和产业化等外部机制和来帮助农户脱贫致富时,由于新品种对自然环境的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其结果是贫困群众拒绝使用新技术和技术人员提供的新品种。

(二)较低的生产效率导致贫困群众经济行为动力不足

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群众是自主经营的经济活动主体,提高经济效益,追求最大利润是其基本目的,也是贫困群众经济运行的动力所在。贫困群众从事一定的活动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或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利益,贫困群众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贫困群众在分散经营条件下,交易成本高昂,即使获得较高的产量也未必就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因为新产业没有任何把握保证收入能够稳定增长,从而导致贫困群众的农业生产结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受收入约束的贫困群众不敢采取可能导致收入下降的结构调整行为。

(三)整体能力不足导致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受年龄、教育、身体健康状况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贫困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技能水平较弱,贫困群众自身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成长的内在动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贫困群众由于要素短缺,他们的整体能力不足表现在:一是劳动力素质低。较低的文化程度,降低了参加培训的愿望,使得农村贫困劳动力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有限,从而降低了培训的质量。理论和实践均表明,良好的培训效果是建立在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基础上的。二是缺乏资金。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没有能力去承担产业结构的风险,也没有剩余的资金去奢望现代农业科技,更新的生产要素的引入是很难的。

(四)部分扶贫政策助长了“懒汉”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由于一些地方扶贫方式简单化,为了赶进度,搞“突击式”脱贫,给贫困户发钱发物“一发了之”,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这些扶贫方式助长了不良风气,变成了扶贫政策养“懒汉”。面对雪花片飞来的钱和物,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事,助长了一些贫困群众产生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产生坐等靠要的思想。特别是一部分有劳动能力,但比较懒散,又好吃懒做,就等着国家的救济,知道自己的“贫困”政府一定会管、有人一定来帮,从来不思进取,没有脱贫的意念,更易产生依赖心理,出现“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生活状态。

(五)部分扶贫干部开展工作办法不多

一些地方只注重对贫困群众在物质上的帮扶,在精神、思想上的帮扶不足,在引导、动员贫困群众立志改变贫困面貌力度不够,缺少群众工作技巧,方法不多,出现了干部“热”、群众“冷”的怪象,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出现结对干部跑断腿,贫困群众“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

四、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举措

扶贫,“扶”只是外力,贫困群众才是内力,是核心,关键是要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培育和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成为取得反贫困成功的关键。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政府的外在推力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激发内力、增添动力、产生效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扶贫

(一)强化参与式扶贫,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实践中证明,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决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法。贫困群众由于认识水平和切实利益的考虑,对政策的认知必然与政策制定者有或多或少的差距。针对贫困群众被动参与而影响扶贫开发效果等问题,建立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通过促进赋权、创造机会等途径,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赋予贫困群众项目实施参与权、决策权、知情监督权、管理维护权和评估监督权等,从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和水、电、路、网等具体项目的选择、建设等方面,都积极引导让贫困群众参与,让他们有机会或责任根据他们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参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吸纳到脱贫攻坚决策中,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扶贫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需要投工投劳的,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借此改造贫困群众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逐步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二)强化政策落实,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潜能

充分发挥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助推作用,按照“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工作思路,实施金融扶贫大攻坚工程,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施策,多点突破,着力解决束缚困难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贷”动贫困户“造血”致富。在扶贫资源的配置上,政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资金要起到引导和补贴扶贫项目的作用,使扶贫资源更多的流向“发展的穷人”,对贫困群众实行必要的财政补贴,打破无偿提供和平均分配扶贫资金的做法,逐渐培养和激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投资效益。积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纽带,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贫困群众以土地租赁、产品回收、股份合作、产业捆绑等形式,最大限度激发贫困群众潜能,形成风险共担、互利互赢的紧密联结关系。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通过实施产业“以奖代补”政策激发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

改进帮扶方式,实施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设施及鼓励就业奖补激励机制,通过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积极发展产业项目,避免扶贫政策养“懒汉”,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项目,提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性,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产业增收稳定脱贫的目标,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工作。发展产业生产设施奖补,贫困群众为了发展产业所建设的猪(畜)栏、鸡(禽)舍、棚架等符合相关规定的农业生产设施,按规定补助标准进行一次性补助,但已获得过财政补贴的产业生产设施不予奖补。实施劳务奖补,通过制定出台转移就业补助实施方案,鼓励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创业和务工,实现稳定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

按照“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特”的原则,激励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目标,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引导激励贫困群众自主发展扶贫产业的重要举措,创新出台一些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和“以奖代补”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因势利导,着重发展本地区主导产业,着力推动形成特色产业大格局。在扶持办法和奖补政策的驱动下,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参与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他们获得感,大大激发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拓宽增收渠道,让贫困群众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增强了贫困户产业脱贫的信心,点燃致富梦想。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通过产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

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以深化“六个精准”提升脱贫攻坚实效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为目的,按照“脱贫带穷户、先富帮后富”的基本理念,紧扣“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和带动增收”三大环节,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带动有成效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并与创业致富带头人签订“带动贫困户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带动3名以上贫困户大力发展自身的产业直到贫困户脱贫。充分发挥乡镇致富带头人在创业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示范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创业致富,更好地引领带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强化文化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扎实开展文化励志扶贫系列活动,集中开展励志宣讲、“百场演出”进村入户、“新时代讲习所”、道德讲堂、精准帮扶“三方”见面、感恩教育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宣传教育的形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想思考、自觉接受转化,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自信心和决心。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开展励志宣讲活动

组织开展励志宣讲活动。充分利用评选获奖的金牌课件和精英讲师,分别到贫困地区的学校开展励志宣讲活动。通过精英讲师结合金牌课件及一些本地区脱贫榜样、道德模范的生动例子,鼓励学生们要勤奋好学,立志成才,弘扬正能量,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别具一格的课件和授课让听课学生的入耳入心入脑,激发学生好好学习自强不息的斗志,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幼儿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培养他们养成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良好习惯,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他们自觉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向家长传递新的道德理念,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开展“百场演出”进村入户活动

开展“百场演出”进村入户活动。整合本地区文艺资源,创排了一台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节目,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村中开展慰问演出,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创新扶贫工作新局面。通过文化“扶志”励志,激发脱贫攻坚创新动力,极大地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达到“扶贫先扶志扶智”目的,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创建“新时代讲习所“宣传国家扶贫政策

创建“新时代讲习所”。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师资、有制度、有标识、有资料的“六有”标准,建设“新时代讲习所”。根据各地区不同实际、不断创新“新时代讲习所”的载体,拓宽宣讲的平台、模式和方法,利用大喇叭、大祠堂、大田园、大篷车流动讲习所,努力实现基层理论和脱贫摘帽宣讲零距离、全覆盖。“新时代进习所”按照本地区实施的产业扶贫、住房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脱贫攻坚战总体目标,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对象“量身定制”讲习内容,巩固脱贫成果,补齐精神短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邀请懂农村、懂农业、懂农民的技术专家、脱贫之星、创业种植养殖大户带头人、村“两委”成员、驻村第一书记等组建县、乡、村三级“精神脱贫”典型宣讲团,紧紧围绕“七讲七促”活动载体,开展讲思想促发展,讲党恩促感恩,讲政策促生产,讲技术促本领,讲典型促赶超,讲文化促精神,讲道德促文明,及时把党的扶贫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树立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补足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之“钙”,有效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树立群众脱贫信心,真正让他们干有动力、做出成效。

(五)强化感恩教育,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条件,更多的是需要对贫困群众的一个思想的引导,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观念,即“口袋”与“脑袋”都要同时富起来,要增强贫困群众“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识,鼓励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提高贫困户对脱去贫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让他们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才能实现“口袋”和“脑袋”同时富。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通过开展精准帮扶“三方”见会活动

开展精准帮扶“三方”见面活动。以村为单位开展贫困户、脱贫户和帮扶联系人“三方”见面活动,进一步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由脱贫户介绍脱贫经验、体会和脱贫后享受的政策,未脱贫的贫困户现场受教育、受启发、受触动,既增强脱贫户脱贫光荣的自豪感,促使其坚定信心持续发展,又发挥了脱贫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未脱贫的贫困群众打消脱贫后无法享受政策的顾虑,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其在外力帮扶的基础上,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依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脱贫致富。

开展道德讲堂教育。以“学习道德模范,脱贫致富光荣” 为主题,充分发挥道德讲堂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按照“看一部短片,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曲,谈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的流程,开展道德讲堂建设,传递了道德正能量。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有固定场所,也可以组织流动道德讲堂,把道德讲堂办进屋场院子、办进贫困群众家中,通过“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广泛宣扬中华美德,让道德理念、美德故事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道德自觉。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通过脱贫攻坚”励志人物“宣传团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各级帮扶干部及党建工作站干部、驻贫困村工作队员、村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普及扶贫知识政策,向广大贫困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等重要讲话精神,使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各项政策深入人心。让贫困群众认识扶贫工作的初衷,明白扶贫工作的要求,期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使其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上来,达到不甘贫困、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教育效果。通过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多种多样等形式开展宣讲扶贫政策和感恩教育活动,重温扶贫政策受益事项,进一步增进帮扶工作感情,让贫困村群众感受党恩普惠、政策优待,引导群众树立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和激发广大农村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安贫可耻、勤劳光荣”的思想意识,变“要我脱贫”的被动意识为“我要脱贫”的主动自觉,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六)强化技能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底气

因地因人制宜,加强对贫困群众知识、技能等的针对性培训,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向贫困群众传授技能和农业新技术,通过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能力,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贫困群众勤劳脱贫致富能力,确保有贫困家庭劳动能力实现稳定就业。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创建的就业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开展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和“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思路,把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作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吸引贫困群众参与到生产扶贫中来,贫困户通过参股或到生产企业务工、学技术等,不但能足不出户增加收入,也学到技术等,激发贫困人口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张贴横幅标语、手机短信等方式,大力宣传就业扶贫车间的补贴政策,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实现“造血式”脱贫。

开展就业扶贫系列招聘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稳定和扩大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通过举办招聘会,全面宣传国家积极就业政策,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搭建起一个面对面、零距离的对接平台,使乡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为实现社会充分就业、企业迅速发展、经济稳步增长、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的“多赢”目标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加强与本地区用工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援助服务,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开展就业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技能

积极开展好就业培训。抓好贫困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是脱贫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缺乏技能的实际,采取“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精准培训,采取“订单”“定向”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有意愿创业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SYB)工作。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在贫困人口集中的镇(村)设立培训教学点,打造“创业导师+扶贫对象”的创业扶贫培训模式。通过邀请资深高、经验丰富的种养专家到村到点进行现场指导,加强对贫困群众劳动力的培训,使贫困家庭劳动人口掌握一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让贫困群众亲身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种养技术。培训合格的颁发创业培训(SYB)合格证书,享受有关创业扶持政策,提高了贫困户劳动技能,提升贫困群众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七)强化榜样引导,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通过举办“自强励志·脱贫榜样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在收集一批榜样人物线索的基础上,认真抓好榜样人物新闻议题策划,树评一批依靠自己勤劳致富脱贫、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弘扬脱贫榜样“不等不靠、艰苦创业、力争早日脱贫”的奋斗精神。评选出本地区一批脱贫榜样人物,除了制作成专题宣传片、召开表彰大会外,还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制作成画册,分发到每个贫困群众的手中,让广大贫困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标榜。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发挥“励志人物”榜样引领作用,鼓励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传授先进经验、讲述致富故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观念,树立崇尚脱贫致富光荣的理念,不断增强贫困群众争取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发展生产,用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浦北县:扶贫扶志“七大”举措 提升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志气

图为浦北县“自强励志·脱贫榜样人物”代表

打好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宗旨,事关人民福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标志性指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尽管从总体上看,脱贫攻坚工作完成的精准且高效,然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复杂,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减贫的一般规律是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当前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足是决胜扶贫攻坚战所面对的共同难题。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现在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扶贫干部要增强历史的责任感,进一步加强紧迫感和压力感,克服一切困难,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配合扶贫工作,培育“造血”致富能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努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确保当前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浦北县脱贫攻坚信息宣传办 吴达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