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请远离身边的这三种“好人”

我们都愿意与好人相处,他们心地善良、待人宽厚,还不会损害我们的利益。然而,并非所有好人都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有的好人不仅委屈自己,还会伤害身边的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类。

心理学:请远离身边的这三种“好人”

一、无原则的老好人

老好人总是会表现出随和、厚道的样子,他们普遍不愿意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的请求,缺乏原则性。然而,现在社会中普遍反对老好人主义,甚至将其视作一种不太好的人格特质。

这种人虽然看上去特别好相处,但他们内心并不是真正的热情、友好。有时候他们的行动并非是自愿的,而是迫于某种压力。所以,即便是答应了别人的请求,他们内心往往也不情不愿,甚至充满怨言。与这种老好人相处,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得罪他,也没有解释和弥补的机会,因为他从来不把不满表现出来。

究其行为背后的本质,这种老好人往往害怕被忽略、缺乏安全感,所以会想尽办法吸引他人注意。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童年阴影,有些是因为得不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需要通过不断讨好的方式换取温情;也有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受过同学嘲笑,在群体中被孤立过,需要通过讨好换取集体温暖与他人的接纳。

心理学:请远离身边的这三种“好人”

二、嘘寒问暖的“热心”人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在与亲戚和朋友的聚会饭局上,有的人总爱过于关心他人的私事,“打破砂锅问到底”。比如:有对象了吗?工作如何啊?听说你被上司批评了是怎么回事呀……

这种人看起来对你非常关心、热情,仿佛对你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很上心,然而当你向他们认真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之后,往往会得到一句很敷衍的回应。所以,这种人也不是真正的好人,他们表面上关心他人、嘘寒问暖,实则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通过各种问题的轰炸,来窥探他人的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你很真诚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之后,往往不会得到任何支持与建议。

心理学:请远离身边的这三种“好人”

三、利己主义的“好人”

有的人虽然愿意帮助他人、友善热情,但他们的“好”是有前提的。在他们眼中,提供帮助他人能够获得他人的回馈,那种不计回报地做好事是愚蠢的。这种观念正如同人性假设中的“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他们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当你收到这种人的帮助之后,他们往往会期待更大的回报,就好比等价交换,你从他们身上获得的给予,都会在日后偿还回来。所以,这种人也不是真正的好人,而是期待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利己者罢了。

心理学:请远离身边的这三种“好人”

- The End -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