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足球比賽不採用籃球比賽淨時間的規則,死球就停表,感覺更公平一些?

資訊星球大爆炸


對於“足球為什麼不採用類似籃球一樣的停表”,我從四個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分析如下:

足球場面積較大,是籃球場的17倍

首先是客觀原因。根據國際足聯所規定的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為105*68m,即總面積為7140平方米。而國際籃聯所規定籃球場面積為28*15m,即總面積為420平方米。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標準11人制足球場總面積是標準5人制籃球場的面積的整17倍。由此可以分析,當中斷比賽的時候,球員將會在球場的各個部位,來回移動的同時將會耗費更多體力。每場比賽多出十次中斷暫停,每個球員去場邊每次補水或聆聽教練指導平均往返步行按40米計算,每場比賽下來,球員淨增加移動距離400米,移動時間累計較長,球員也浪費了更多體力,不利於比賽質量。

教練戰術大受影響,幾乎不復存在

眾所周知,籃球比賽往往一次進攻最多需要二十四秒,少則十幾秒甚至幾秒就可以完成。但是足球不行,足球比賽的每次進攻比籃球多出很多次的傳導,尋找進攻路線和空間。每次進攻花費時間少則兩三分鐘,多則十幾分鍾一直在中後場僵持。假設存在比賽暫停,比賽時間將變得更加支離破碎,每場比賽能夠完成五次進攻或許都很不錯了。教練佈置的戰術將無法得到執行,進球可能會很少。

球員疲態盡顯,需要不斷轉換

一旦有了比賽暫停,球員需要不斷的轉換。衝刺跑、暫停......高速帶球、暫停......角球、暫停.....,很多的動作沒有辦法連貫完成,球員心理狀態遭受極大考驗、競技狀態必定難言穩定,對於比賽的主體如此折磨,其他人就更不必說。

比賽精彩程度大大降低,觀眾體驗感下降

通過暫停比賽,在實際上或許能更為接近地計算出每場比賽需要補時的時間。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比賽精彩程度下降,觀眾不滿情緒增加,整場比賽時間幾乎翻倍。假設每次暫停的平均時間為兩分鐘,平均每場比賽暫停20次,多出來40分鐘時間,加上補時補回來40分鐘,補時期間的暫停次數粗略地按五次計算,再加上十分鐘。這樣,原有的90分鐘比賽時間加上中間休息15分鐘,共計105分鐘的時間。加上90分鐘,一共195分鐘。我想很少有人能熬下來一場三小時左右的比賽。面對一場支離破碎的比賽,很多人肯定是希望早早結束甚至自己早早退場。

即使拋開前面的所有因素,但是真正實現精確地計算時間在實際層面存在諸多困難,只可能做到無限逼近,無法精確最最佳值。更不必說前述的因素還是實際存在的,所有的這些因素,將會使得足球比賽精彩程度大大降低,影響觀眾欣賞、影響球員競技狀態、影響教練戰術安排,影響投資人的商業利益。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凱璇足球


國際籃球比賽時間四節共是40分鐘,時間不長,而且如果是死球,邊線發球耗不了多少時間,足球比賽時間是90分鐘,不算補時,不算中場休息時間,是籃球比賽時間的兩倍奪,而且足球的死球那就厲害多了去了,任意球,邊線球,點球,角球,哪個不是耗時幾分鐘的,這樣一場差不多都要四個小時,足球這種高強度的比賽哪有幾個球員能受的了



爆笑體育現場


足球比賽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項運動,場內甚至包括場外的一些事件都有可能成為比賽的一部分。這也是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當年,布拉特甚至發表過誤判也是足球運動魅力之一的言論。隨然有違競技體育精神,但也不無幾分道理。

所以換人本身就是比賽活動的一部分,算在比賽時間裡很正常。考慮到傷停和其他一些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比賽中斷,才會有適當的補時。

總之,足球比賽就是在90分鐘內比誰進水多,除了場上22名隊員意外,場內場外內的一切條件和因素皆可利用。足球是社會性屬性最強的一項運動,因此也成為了第一大運動。


當嘮的


籃球場多大?足球場多大?一場籃球賽用時間40分鐘,但往往下來打了接近兩個小時。如果足球比賽這樣踢,最後估計球員得爬出場地[捂臉][捂臉][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