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不放弃,也绝不强求

张晓风: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不放弃,也绝不强求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这个世界早晚是属于孩子的,他们终将主导潮流,意见独立而强烈,人生赋予他们的各种权利,决定未来的种种。

十大散文家之一张晓风是一个十分在意下一代的作家,读她的作品,满目都是对下一代的怜爱。作为一个母亲,她在《绿色的书简中》说:

我把孩子交给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把幼小的孩子交给世界,请还给我一个完整的青年!

这是一个母亲单纯的诉求,也是一代人呼唤另一代的声音。

在她的笔下,孩子的定义并不局限于年龄,她的认知里,自认为年轻的人都还是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这个世界的慰藉。

她喜欢用包容的心态去处理与年轻一代之间的问题,她对人生的理解,她的睿智,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资源。

为此,她将对年轻一代的叮嘱全都写在了《绿色的书简》《敬畏生命》两本书中,至真至美的语言,娓娓道出她大半生的经验。


张晓风: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不放弃,也绝不强求

01

多年轻的额、多年轻的颊啊,有些问题,如果要问,就该去问岁月。

——《绿色的书简》

年轻一代喜欢描述各种生活状态,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对立关系,埋头苦干的看不惯夜夜笙歌,乐观姿态的不喜欢杞人忧天。

还有一部分人躲在角落,独自焦虑、彷徨,有释放不完的忧伤。

每个年轻的孩子都在寻找答案,大千世界的复杂性里,充斥着千奇百怪的回答——酒是答案,烟是答案,工作是答案,房贷是答案,旅行是答案,发呆也是一种答案。

答案太多,反而无从选择,所以没有一个人能逃脱困惑。人生永远不是一条直线,分叉路总在你不经意之间贸然出现,让你彷徨失措,恍然迷离。

就像张晓风说的那样,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啊,不放弃,也绝不强求。任何经历都是垫高人生的石头,很多事情的答案,往往充满了疼痛。

对人生的答案保持敬畏之心,也不要害怕去寻找它,即使那会让你遍体鳞伤。俯瞰人生的长度,追寻答案的过程,也是生命最大的意义所在。


张晓风: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不放弃,也绝不强求

02

每一类的成功者都有其身经百劫的疤痕。

——《敬畏生命》

很多年轻人太希望人生完整,以至于不管任何伤口出现,都感觉像是世界末日一般。不能接受人生裂痕的人,永远也看不到那裂痕里照射出来的光芒。

亲爱的孩子,生而为人,要明白一个道理,并不是绕过荆棘就能走上光明大道,在到达彼岸之前,往往要必经湍急的河流。当然也没有醒不了的美梦,更不是事事都有捷径可寻。

只因年轻,只因一身光灿晶润的肌肤太完整,你就舍不得碰撞就害怕受创吗?

张晓风曾经遇到过一个年轻人对自己抱怨,他说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章,被退稿了,他感到很沮丧。张晓风对此很是惊讶,她说,投稿就该投中吗?天下哪有如此好事?而年轻的你却为一篇退稿陷入低潮?

失败处处可见,在生意上,在学业上,在爱情上,在职场上,相比于这些,退稿确实不算什么大事。面对挫折的境遇时,无效情绪是对人生的一种极大浪费。

正如几米的漫画《希望井》中描述的那样:

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张晓风:有些问题只能去问岁月,不放弃,也绝不强求


03

生活里最快乐的事是聊天,而读书,是最精致的聊天。

——《绿色的书简》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白岩松,中国现在这一批青年学生,他们的哪种变化最能触动到你?他说,大学的时候读的书太少了。

读书少似乎越来越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个死穴,太多人体会不到读书对自身带来的变化。

总有人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获得一种惊喜感和饱满感,是为了更精致地活着。人不能总是被物质的世界所包围,精神上的解放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意义。

张晓风曾在文章里写道,能跟山对话,能跟水唱和,能跟万紫千红窃窃私语的人是幸福的。她把读书当作一件神圣的事情,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

把读书当作一场精致的聊天,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样子。在读书这块踏板上,你永远不会掉落,只会越跳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