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一提起張曉林,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的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誇他是個好帶頭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擔任村民兵連長、副主任,到任村委主任,再到支書、主任一肩挑,張曉林在村裡工作了34年。

“我是大家選上來的,要對得起全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已經65歲的張書記說。

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上村村位於澤州縣下村鎮北部,長河源頭,丹峰山腳下,是一座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國家級傳統古村落。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第一波浪潮中實現了個人先富的張曉林,再加上多年的村幹部工作經歷,被群眾推選為村委主任。

上任伊始,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村民們吃水靠肩挑,致富無門路,外出打工創業又無技術,張曉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要想富先修路!”通過充分的村情民意走訪調查,徵集村裡老幹部的意見建議,張曉林發誓要把心中的藍圖變為現實。

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村集體無收入,他就拿出自己的積蓄墊付工程材料款,發動群眾籌資籌勞,擴寬硬化了東西南北四條村內主幹道,同步實施了連接鎮區的出村路硬化綠化美化工程,率先在全鎮實現了“戶戶通”。與此同時,他千方百計增加村集體收入,通過內應外聯,“318”鑄造廠、王坡煤礦等企業紛紛落戶上村村,村集體經濟從原來的一窮二白,漸漸有了豐厚的收入。

2000年,張曉林一心為民的辛勤付出再次贏得村民們的信任和支持,他支書、主任一肩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也把“家”徹底安在了村委會。

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一年一項民生工程,一年一個紮實腳步。在張曉林“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下,村裡累計投資2000餘萬元進行了整村改造,接通了自來水,修建了4棟村民住宅樓,改善了全村80戶的居住條件。之後,又建成起了村委辦公樓,修建了村民文化大院、衛生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接通了清潔煤層氣,實現全村集中供暖,完成村莊亮化。在切實提高村民生活品質的同時,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上村也一躍成為全省衛生示範村、市級寬裕型小康村。

為了搞“戶廁革命”,今年一開春,張曉林就帶領兩委班子成員赴山東淄博、河北及河南等地考察學習。取經歸來後,張曉林鑽研起了三格式化糞池的具體構造。從導管的長度,到具體留置口的開設;從蓄水馬桶的容量,到防凍管的安設,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研究,反覆驗證。用他自己的話說:“咱不能把惠民工程當任務完,草草了事,早早收場,咱得讓老百姓真正用得上、用的好、用的長久。”

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在張曉林的先行先試帶動下,短短三個月,全村農戶改廁570多座,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村裡還購置了兩臺吸糞車,成立了廁所維修及糞液拉運服務站,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

“他一年365天天天是在村委辦事,回家除了吃飯、睡覺,什麼活都不敢讓他幹。兩年前做腰錐盤手術時醫生就告訴他不能再這麼幹了,可村裡的大活小活他乾的比誰都積極。”張曉林的老伴兒經常埋怨他。

三十四載初心守望——澤州縣下村鎮上村村黨總支書記張曉林的鄉村振興實踐

可張曉林根本沒有休息的意思。他瞄準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提出了依託被列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歷史底蘊,以“明清古韻+現代文明”的文旅康養髮展目標。經北京鄉科院精心規劃設計,全村保存完好的4萬多平米明清古建築已進入高規格修復保護階段。同時,還將增設民間書畫館、傳統手工藝館、織布館、鐵器館等八大傳統民間手工藝術展館,修繕張家祠堂、張氏兵部尚書民宅等十大傳統院落;將老年日間照料中心與鎮中心衛生院上村分院充分融合,提升服務條件,優化功能設施,建成下村鎮首家鄉村康養中心,全力打造集民宿客棧、觀光采摘、康養服務、休閒度假為一體的農林文旅康田園綜合體。

張曉林還看好了高品質石榴農業項目。“石榴樹可生長50年,並且經濟價值較高,市場前景可觀,是種植小麥、玉米的幾十倍。”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上村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已經流轉回土地100畝。按照計劃,明年春天將先期試種30畝高品質石榴,同時充分利用戶廁改造後的無害化沼液做有機肥,走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道路。按照張曉林的規劃,石榴樹三年便可掛果,林下還可套種花生、藥材、豆類等經濟作物,4、5月份賞花,8、9月份觀賞加採摘,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秦熠 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