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全職媽媽一年戰勝病魔: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健康

29歲全職媽媽一年戰勝病魔: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健康


01

自從幾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後來每一次去醫院我就步履沉重、戰戰兢兢,只怕又查出來什麼問題。

記得最清楚的是,每一次躺在檢查臺上,我都要不停告訴自己,不要怕,沒事、沒事。這樣來安慰自己。

可是,檢查結果並不會因為我的祈禱而變得更好。

一年前,工作不如意,每天在辦公室忙忙碌碌,重複著不喜歡的事情,壓抑緊張。回到家,孩子又被老師投訴,作業又寫不好,無數把大叉讓我愈發崩潰。

家裡事又特別多。

每天都處在焦慮、急切、暴躁的情緒中。定期檢查時,單上寫著的幾個字眼果然

真正能夠讓我們變好的,是我們的情緒,是愉快與歡暢的內心狀態。

一年前,我工作不如意。。下定決心辭掉工作後,情緒變好了一些。我又慢慢重拾從小就喜歡的寫作。在寫作中,我越來越快樂,認識了很多朋友,大家互相鼓勵支持,溫暖著彼此。

我不再像過去那樣長期焦慮、擔憂、害怕。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份滿足讓我無比快樂,情緒始終積極樂觀。

幾個月後,檢查結果出乎意料,問題減輕了很多。上一次看到結果不好時,我曾做過最壞的打算。可是,原來只要情緒愉快,就能讓疾病停止發展。

今天的檢查結果,更是讓我大吃一驚,所有問題都沒有了,我又一次痊癒了。

驀然間,我明白了很多。

生與死之間,隔著一個情緒。情緒越穩定樂觀,積極昂揚,越能創造奇蹟。

29歲全職媽媽一年戰勝病魔: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健康

02:很多病,都是心病

知名哲學家鄧曉芒曾說,自己在寫書的過程中產生了自我懷疑,說自己的胃“嚴重的自我否定(胃潰瘍)”

其實,鄧曉芒知道自己的胃病就是自我懷疑的一種表象。

很多時候,明明生病不嚴重,但內心十分著急害怕,越發覺得自己已經病入膏肓。

知乎網友李慧敏分享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她說,從上個月得了急性腸炎後,身體心理發生了許多變化。覺得自己身體變“虛”了,不能吃複雜的食物,對抗疾病的能力也弱了很多。心理的變化是,覺得自己要做回一個孩子,撒嬌享樂。

每天醒來都覺得頭暈,起床後又似乎覺得身上每一塊肌肉都疼得厲害,甚至消停了很久的牙齦也好像有一點模糊的痛感。於是,就向男朋友說自己身體的不適,還說了很多遍;“我想我要去死了,我好害怕死去。”然後自己突然就哭得很傷心。

在任何疾病面前,人都容易脆弱無助。因而,就會覺得十分難受,總是會因為內心的恐慌而不自覺地認為是疾病加重了。

疾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嚴重,嚴重的是,我們內心對疾病的恐懼感。

換言之,很多病,都是心病。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常年病病殃殃,弱不禁風。現在來看,林黛玉就是心病太多,思慮過重,一點點病也會讓她覺得好似千斤重擔。

人人都以為身體健康的寶釵,同樣有孃胎裡帶來的病。有一回周瑞家的送宮花,身材豐滿的寶釵竟也咳嗽起來,且治病用的冷香丸更是需要花費極大的心思才能做出來。

但是,寶釵不似黛玉那般心病重。所以,身體上一點病對她來說算不上什麼事。

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縱然,身體上的疾病,會有一些真實的痛苦,但如果再加上心病,往往會讓人分不清是身體還是心病,就會愈發難受、痛苦。

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讓內心的恐懼大於身體的疾病。

29歲全職媽媽一年戰勝病魔: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健康

03:不怕身體得病,只怕心情糟糕

張先生早上起床上班,洗臉時把手機順手放在了旁邊。妻子進來看見了,怕濺上水,拿到了餐桌上。兒子吃早飯時,不小心把手機打在地上摔壞了屏幕。

張先生撿起手機,把兒子大罵一通。妻子責怪他太嚴厲。張先生暴躁地摔門而去,到了單位,發現忘了帶文件。折回家準備拿文件,但到家又發現忘了帶鑰匙。

妻子忙著上班,回家送鑰匙也著急不已。不小心撞翻了路邊賣菜人的籃子,賠了500塊。

張先生上班遲到,被上司狠狠訓斥一頓。兒子因為心情不好,準備了3個月的圍棋比賽也輸掉了。

這就是有名的踢貓效應。

這告訴我們,情緒糟糕帶來一連串的反應和結果,遠比事件最初要大且深很多。

這不就是我們的內心狀態與疾病的關係嗎?

假如,疾病最初是一個圓點,驚恐與畏懼的情緒就是圍繞在周圍的其他圓點,這些圓點慢慢交織在一起,越來越大,讓人分不清,也讓人愈發崩潰。

如果沒有內心情緒的刺激與影響,疾病這個最初的點,仍將是一個簡單的點。

朋友曾向我說過一件事。

她懷孕到四個多月時,得知老公考研的分數有點低,心裡十分失落。後來,有一天睡覺沒睡好,就開始腰疼,疼得越來越厲害,又不能用藥,起床都有些困難。

不久,那一年考研分數線下來後,老公居然剛好踩線過關。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她高興壞了,一瞬間感覺腰也不疼了,就這樣腰疼也好了。

每次說到此事,朋友也覺得十分奇妙。她完全沒想到自己的病跟心情關係如此大。

因為,心情愉快所帶來的正向能量比你以為的要大很多倍。

身體得病不可怕,內心對疾病的認知與承受度,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29歲全職媽媽一年戰勝病魔:掌控了情緒,就掌控了健康

04:心情愉悅,是最有效的良藥

2007年,《人民日報》知名記者凌志軍得知自己患了肺癌,並且已經腦轉移。上海、北京兩地名醫會診他活不過三個月。

那一時刻,他和家人陷入巨大的恐懼之中。但是,很快凌志軍就調整了心態,他積極收集診療信息,甄別真偽。又不斷觀察病友的成敗,多方溝通,確定出最佳治療方案。

他在《重生手記》中這樣寫著:“當初大多數醫生都認為我顱內的病灶是惡性的,必須手術。結果我執意繼續觀察。最後,那個病灶自行縮小了。我開始發現了自身力量的偉大。”

凌志軍患病5年,從最開始被宣告活不過3個月,到後來不再是病人。除了積極正確的醫療,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態。

最初短暫的絕望後,他在內心建立起強大的力量,冷靜、勇氣、樂觀和堅韌。他喜歡上了攝影,開始發現並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這讓他內心更充實、豐富以及快樂。

凌志軍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你自身建立的強大信心,才是抵禦疾病最有力的武器,而不是什麼神奇藥物。”

很多時候,因為對疾病的未知,所以我們會恐懼。但是,既然疾病是未知的,那誰又能判斷它的力量一定會強大過你的內心呢?

我們無法知道疾病的發展,但我們能控制自己內心的狀態。

唯一可以掌控的內心情緒,何不讓它快樂、開心、喜悅,因為這才是你真正能夠制勝的法寶。

也許,沒有人可以不生病,但絕處逢生的一定是你內心的力量。只有內心的灑脫、放下、無懼才是最好的良藥。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知足快樂、歡欣喜悅、自信平和,讓自己擁有最飽滿的戰鬥力,才能贏得生活的美好。

願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