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9月20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清早,笔者就和班利教会的段牧师、还有其他两位弟兄一起,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糯福教堂。

一路上,丛丛绿树、低矮的平房、起伏的山坡和玉米庄稼地一一从眼前掠过,尽管小路崎岖、山路十八弯,但清新的空气、山乡村野的美景让人沉醉。

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到了糯福乡,笔者和教会同工去探访了一户拉祜族信徒家庭,那个村宛如世外桃源,民居依山而建,四周树林茂盛,均为一层半的木质小楼,是竹木结构的木桩斜顶房。

靠近地面的半层为堆放木材等杂物的地方,上楼后有客厅、卧室和厨房,饮食起居都在一层,客厅的一侧是居室,另一侧有火塘,以便做饭和取暖。

他们都是讲拉祜语,笔者听不懂,只在主人家热情的招呼下喝了茶水、吃了山上摘的野果,了解到当地人在山脚种很多柠檬来为生。

在一位拉祜族小姑娘的带领下,我们在村里走了走,地上有成群的小鸡在啄食,屋前种着蔬菜和花儿,村政府前的场子上晒着稻谷。

沿着一个陡坡往上走、再登台阶,就会到当地的教堂,它在较高的山上,站在那里,整个村庄的景色尽收眼底。这位姑娘十分健谈,在聊天中得知,她曾在拉祜族基督教培训中心读书,成绩优异,有舞蹈天赋、又活泼开朗,很想去云南神学院继续读神学又担心自己考不上,更难的是,她的母亲不希望她离开家。这也是段牧师和同工前去探访的原因,想鼓励这个家庭,带着信心让女儿出去深造。

“你可以去学建筑学,回来后把村里的建筑改建成更高档的民宿,发展旅游业,这地方环境多好啊。”一位弟兄这样建议,他很希望这位拉祜族的小妹妹能走出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给这个村带来改变的可能。

离开了那个信徒家,我们在路边吃了午饭,随后就去糯福教堂。这座教堂也是建在山上,沿着台阶上去、穿过树林,就看到了那座传说中的拉祜族建筑风格的教堂。黄色的外观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但四周十分安静,野草和绿树丛生,能听到鸟鸣。在野外,小虫子也很多,和笔者一同前去的摄影师就被蚊子咬了几个大包,但看到这么美的教堂,惊叹之余,他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拿着相机、选取不同的角度拍个不停。

糯福教堂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福乡政府西北小山上,于民国11年(1922)由美国浸信会牧师威廉·马库斯·永 (William Marcus Young),(中文名为永伟里)来传教时建。

据悉,中缅甸边境地区澜沧、西盟、耿马、双江各县的基督教浸信会,都是美国传教士永伟里传教所及,他在数十年间建立的传教网络,中心是糯福教堂。

该教堂总建筑面积为506.6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纵向双十字形相连之木构架,平挂瓦屋面,内有礼拜堂、拉祜文教室、牧师休息室,曾在战争时期遭到部分破坏。

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这是座拉祜族杆栏式围廊建筑,平面呈纵向双十字形。百余根一米高的梅花形脚柱支撑底部,四周为木板壁,中为礼拜堂,左右四面耳室为拉祜文教室。教堂内部装修为欧美教堂风格,有欧美式三角形窗子,半圆形门。建筑风格独特,雄伟壮观,隐匿在小山之巅的丛林之中。

教堂内有圣台,上面摆着花和圣经,前方贴着信仰主题的画,整个会场十分宽敞,摆了一排排长木椅后还剩下很大的空间。

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可是,四围空无一人,见不到守望者的痕迹。“令人感到难过的是,教堂里没有专职负责人,只是偶尔有位同工去打扫一下,平时都锁着门,尽管礼拜天也有人聚会。真的无法想象,如果那不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被别人怎样对待。”后来讲起糯福教堂,摄影师也略带叹息地说。

1985年3月,该教堂称为澜沧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经云南省文化厅拨款作过一次修缮。

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拉祜百年教堂,拉祜族、佤族福音发源之堂。”在参观间隙,段牧师于朋友圈发了一张教堂照片,写了这句话。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其中基督徒最多的地方为糯福乡和东回乡班利村。

内容来自 福音时报

世界教堂巡礼;云南祜族特色糯福教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