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點菜”我“接單”旌陽協作越西如期脫貧摘帽

2016年8月,四川省公佈了《四川省省內對口幫扶藏區彝區貧困縣工作方案》。四川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原有“7+20”對口援藏總體不變的基礎上,確定一批經濟基礎較好、財政實力較強的市、縣(市、區),開展省內對口支援藏區貧困縣、扶貧協作彝區貧困縣工作。

《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對口幫扶雙方共同努力,到2020年穩定實現藏區彝區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為此,德陽市市委、市政府安排了旌陽區幫扶越西縣、綿竹市幫扶甘洛縣、什邡市幫扶喜德縣和廣漢市幫扶金陽縣。

近日,人民網記者跟隨德陽宣傳部組織的採訪團赴大涼山深處,再次瞭解對口幫扶的進展情況。

越西縣,古稱越嶲,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在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200多名來自德陽市旌陽區的幹部人才先後堅守在大涼山深處,與越西縣幹部群眾一起攜手吹響了“如期脫貧摘帽”的集結號。

“2016年9月以來,旌陽區將省內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頭等大事來抓。”德陽旌陽區援彝前方指揮部指揮長、越西縣委常委、副縣長江小軍接受採訪時說。

數據顯示:三年來,旌陽區始終秉持“越西所需、旌陽所能”原則,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803.14萬元,實施完成項目56個,派駐幹部人才200餘人次,助力越西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4.1%降低至2018年的7.89%。

旌陽區派出的幹部辛勤付出,所做出的成績得到了越西縣各族幹部群眾的高度認可和由衷讚譽,在對口幫扶上,從居住環境、產業發展和教育衛生等方面均交出了滿意的答案。

申果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徹底改善群眾住房條件

走進“申果村”易地扶貧安置點,看見一排排整齊的小洋房錯落有致,整潔的道路、綠化和路燈一應俱全,恍若世外桃源。

你“点菜”我“接单”旌阳协作越西如期脱贫摘帽

申果村新貌

申果村屬於申果鄉,距越西縣城88.5公里,是典型的二半山區行政村,平均海拔2700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2戶、683人,貧困發生率73%。

“原先來說,這個村條件差、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自然資源匱乏,主要糧食作物為馬鈴薯、蕎子,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外出務工或種養殖業收入,全村無集體經濟。”江小軍說,最重要的是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普遍存在“等、靠、要”思想。

2017年,旌陽區前線指揮部通過研討最終確定,對申果村採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的方式,搬遷到越西縣大瑞鎮瑞塘村2組,實行“一體化”推進安置點建設。

據介紹,旌陽區對越西縣實施對口幫扶以來,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00餘萬元,用於申果村異地搬遷戶住房建設補助、安置點居住環境以及配套設施建設、村級產業發展、“四好建設”等。目前,聚居點住房及配套設施項目已實施完成,84戶集中安置戶全部入住,群眾的住房和生活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你“点菜”我“接单”旌阳协作越西如期脱贫摘帽

申果村村民活動點

申果村,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個點位,真可謂匠心築村。從總體來講,旌陽區堅持以“住房安全有保障”為重點,按照“佈局合理、功能配套、設施齊全”思路,著力把易地扶貧安置點打造為安全宜居、生活便利、環境優美。

瞭解得知,在抓好安全住房建設上,投入財政幫扶資金925萬元,為4個定點幫扶貧困村新建7個安置點、375戶安全住房,實現了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安全住房全覆蓋;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上,注重提升安置點整體服務功能,通過直接投入和協調項目資金,修建2座“旌陽”便民橋、5條通村通組便民路,同步推進村委會、村衛生室、村幼教點以及村級陣地建設,實現群眾出行方便、辦事方便、就醫就學方便、生產生活方便;在優化功能打造上,在集中安置點,將民族特色和旌陽元素有機融合,實施風貌打造和“微田園”建設,按照“門前一片田、屋後一方園”的思路,在安置戶前庭後院規劃一小塊菜園,改變了彝族群眾生產生活習慣,打造出彝鄉幸福美麗的“旌陽新村”。

保安爾蘇生態農業:探索出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

越西縣作為落後山區,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十分普遍,產業扶貧如何解決?旌陽區對口幫扶前線指揮部集思廣益,最終採用填實“空殼、多模式發展產業富民”的方法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保安爾蘇生態農業綜合示範園位於越西縣保安爾蘇藏族鄉平原村,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生態良好。按照“農旅融合”模式,旌陽區攜手越西縣在保安鄉平原村共建爾蘇生態農業綜合示範園。示範園規劃面積800畝,利用天然溼地優勢,分片發展蘋果、甜櫻桃、向日葵和特色水產養殖等觀光休閒農業,並逐步發展農業觀光體驗旅遊,走農旅融合發展路子。

你“点菜”我“接单”旌阳协作越西如期脱贫摘帽

萬畝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2017年,引入越西東方農業公司進駐園區,形成“公司投資入股,農戶土地入股,政府項目扶持”的發展模式。項目計劃總投資500萬元,由旌陽區、越西縣民宗局、東方農業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其中旌陽區投入100萬元,主要用於園區圍欄、噴灌設施建設等。園區現已建成蘋果園170畝、甜櫻桃30畝、育苗基地50畝、水產養殖基地50畝,目前,蘋果園已首期掛果,正分批進行採摘。投產期後,園區將按照每年不低於10萬元的標準進行保底分紅,村集體、土地入股群眾及全村貧困戶各享受三分之一。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園區務工、土地分紅、村集體二次分配等最多享受5次收益。示範園建設以來,解決園區周邊農戶務工3000餘人次、實現務工收入近40萬元。2018、2019年,村集體通過園區獲得4萬元收益。

從產業發展上看,旌陽區採用的總體思路為: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發揮幫扶資金的橇動、引領作用,先後投入專項資金500萬元,引入龍頭企業技術、管理優勢和資金,多模式共建扶貧產業示範園,著力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

其具體做法是什麼呢?首先是“飛地經濟”模式做實集體產業,通過向4個定點幫扶村注資併入股的形式,建設千畝蘋果“飛地”產業園,幫助定點幫扶村集體經濟從“空殼”到“實心”,有效破解高山貧困村產業發展難題;然後是“四位一體”合作模式實現“智志雙扶”,按照“政府引導、多方投資、企業服務、農戶受益”的“四位一體”模式建設“旌越甜櫻桃產業脫貧奔康示範基地”,讓貧困戶參與種植經營、學習技術並分享收益,預計將帶動貧困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發展;其次是“農旅融合”模式助推轉型發展,建設“保安爾蘇生態農業綜合示範園產業基地”,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500元,同時將結合爾蘇藏族文化、古絲路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發展民宿旅遊,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立足越西貢椒核心產區,組建專業合作社,引進企業,發動群眾,合力打造萬畝貢椒產業園。實施“以獎代補”計劃,在定點幫扶村培育106戶種養大戶。

旌陽幼兒園:讓彝區孩子享有優質的學前教育

在越西縣越城鎮文昌大道北段,“旌陽幼兒園”內的“德孝樓”和“文昌樓”兩棟教學樓格外引人注目。

“幼兒園是旌陽區和越西縣共同投資700多萬元合作共建的一所標準化示範性幼兒園,教學樓是採用越西和旌陽兩地文化來命名的。”江小軍說,不僅緩解了越城鎮幼兒及異地搬遷貧困群眾子女入園的難題,同時讓當地孩子享有了優質學前教育。

走進園內可見,人工草坪、戶外玩具以及各類戶外遊戲運動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幼兒園佔地面積3744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戶外活動面積2700平方米。

你“点菜”我“接单”旌阳协作越西如期脱贫摘帽

對口幫扶幼兒園一角

據介紹,幼兒園現開設有大中小11個教學班,在園幼兒378人,其中一半以上為彝族幼兒,幼兒園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在編教師20人。同時,園區開設了幼兒閱讀區、繪本區、角色扮演區、圖書室、美工區等區角遊戲,通過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討,有效促進兒童個性和能力的發展。

“我們彝族地區很多婦女不識漢,字這些孩子通過學習後在回家路上會告訴媽媽不能創紅燈。”旌陽幼兒園副園長範曉泉說。

據介紹,這所幼兒園開園以來,旌陽區四所優質公辦幼兒園持續選派優秀教師駐點支教,通過深入交流、環境創設、專題培訓、精彩示範、實操指導等方式強化規範化管理,開展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坊交流活動,推廣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方法,讓旌陽幼兒園得到了快速的成長。

你“点菜”我“接单”旌阳协作越西如期脱贫摘帽

對口幫扶幼兒園一角

“在來幼兒園工作前,我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範曉泉說,在旌陽區前來支教老師身上,我學習到很多學前教育的知識,才感受到學前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教育衛生扶貧該怎麼抓?旌陽區給出了智力“造血”、多維度深化教合作的答案。總的來說,就是建立互聯、互學、互通機制,全方位、多維度推進兩地教育衛生合作交流,為越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培養一批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具體做法是什麼?

首先是搭建協作平臺促互聯,三年多來,旌陽區所在的46所學校和11個醫療機構與越西對口單位開展全覆蓋結對,教學互動交流240餘場次,向越西縣捐贈價值64萬元基礎醫療設備,發動社會力量愛心助學捐贈款物140餘萬元;然後是強化人才交流促互學,先後53名優秀教師支教越西教學一線,培訓骨幹教師400人次,兩地300餘名教師開展互訪交流,通過名師送教送培、省級課題共研等方式促進越西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累計選派醫衛人才109人次開展“傳幫帶”,培訓本地醫衛人才2100餘人次,為越西編寫鄉鎮衛生院第一本西藥手冊,開展首例“兒童神經發育測試”;然後是共享優質資源促互通,開通“雲朵課堂”,運用“互聯網+”模式,讓兩地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網絡互動共享,開展互動教學45次、視頻教學15次。主動監測艾滋病2000多例,巡迴義診7場次、綜合施治患者1000餘人次,讓越西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醫療資源。

看到對口扶貧幫扶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堅持戰鬥在一線幹部的艱苦奮鬥。旌陽區在選派援彝人才隊伍上,嚴格按照“政治、紀律、能力、閱歷、崗位”五過硬要求,目前全區常駐涼山援彝幹部人才158名,分類組建10個工作組,分別派往在越西縣30餘個縣級部門、25個鄉鎮,48個貧困村,成為越西縣社會管理、道路建設、醫療教育、產業發展、技術培訓等一線骨幹力量。(郭洪興 薛偉光 林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