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博士畢業之際寫的一些發文章的心得

一個博士畢業之際寫的一些發文章的心得

五年的博士學習終於結束了(本科直博),這期間歡樂,痛苦,無助,希望,興奮交替其中,我想只有讀博的朋友們能夠體會。我的專業領域有點偏工程,相較材料或者理論研究等好發論文的方向比較難發。最後取得的成績是五篇 SCI,其中 3 篇是本領域公認的頂級期刊,2篇高水平期刊,2篇本領域頂級會議,3 份專利。自己感覺也算對得起自己這幾年的付出了。先前寫過一個關於投稿會議論文的帖子,因此這篇中就不重複了。主要談談期刊論文的一些心得,希望能給還在讀博到路上奮鬥的朋友們一點啟發。

首先說一下心態,這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為什麼這麼說?我曾接觸過實驗室若干師弟師妹,他們剛進入科研領域,往往比較氣盛,自己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很不錯,理論和實驗結果能夠吻合的不錯。於是就匆忙投稿好的期刊,投稿之後的幾天興奮難眠,最容易產生幻覺,怎麼看自己寫的都覺得能中。結果若干周以後來了 reviewer 的建議,拒掉了,而且被批的很慘,於是徹底氣餒,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心態的問題。我想無論是哪個方向,大家都應該明白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上別人沒發現而只有你發現的東西,或者只有你提出的 idea 非常非常少,或者說絕對點:對於普通的我們來說幾乎沒有。因此要理性看待自己做出的成果,在文章中不要總強調自己做得多麼多麼好,要謙虛謹慎一點。正所謂文人相輕,同行看同行的成果總會挑剔。reviewer 的心態也會差不多,比如我評審其他人做的相同的東西,我也會用批判的眼光,因為我也是做這個的,非常熟悉,遇到的難點都一樣,所以會直接看這幾個困難的部分。如果發現也沒解決,就會覺得做得一般,拒掉的可能就大。反之,如果發現有一個或者幾個點有點新,哪怕不能全部解決,但也給出了有益的方向,就會高興,進而給出修改意見或者直接接收。所以在投稿之前問一下自己:你所做的方向內的研究論文及專利你都看過嗎?就算沒有全部,比較經典的幾篇你看了嗎?你做得怎麼樣?這非常重要。

2. 要明白眾口難調

這點更重要,林子大了,什麼鳥都飛,每個 reviewer 的口味都不一樣,有人欣賞你做的,有人就看不上,如果你做的東西又正好和 reviewer 的一樣,那就更有風險。所以要錘鍊自己的抗擊打能力。以我的經歷為例,有一篇文章:特別巧最後編輯給了四個審稿人的意見,一個同意直接接收,2個 minor revision,最後一個拒掉。當時簡直不能接受,導師開導我說要心態平和,仔細修改,接收肯定沒問題。所以要堅信自己,別人可以拒掉你,否定你,但是我們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3. 要厚臉皮一些

即使你的文章被拒掉,也不要輕易放棄。reviewer 要拒掉你,一定要提出詳細的理由,否則編輯都不會答應。而這些理由就是你修改的根據。一般說來,你按照拒掉的意見大修之後再投稿的話,仍舊會送到原來的 reviewer 手裡。讓他再審,這樣,接收的幾率會更大。所以不能把自己被拒掉的稿子束之高閣,要厚臉皮一些,仔細修改,reviewer 讓你怎麼改,你就怎麼改。他不喜歡這個圖就去掉,他認為多餘就刪掉。一個師弟問我:reviewer 讓他把一個圖刪掉,他不想,因為畫得很漂亮。我直接問他:你要論文發表還是要圖?這個時候不是看你個性的時候。一個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切的一切都歸結為:make them (reviewer)happy。

4. 要突出比較

一位大教授,也是一個頂級期刊的主編曾經說過:發表論文的實質是比較,比較你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在比較中才能進步。很多學生剛開始寫論文就直接寫怎麼做,如何做,實驗結果。這寫出的東西不是 research paper,而是 technical report。絕對被拒掉。所以好的論文的 introduction 部分一定寫的精彩。試想一個對該領域不熟悉,都不知道其餘人做得如何的人能寫出好的高水平文章?沒有高質量的輸入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大家也應該有感,看自己領域頂級期刊文章,開始都會將某一領域的現狀做一總結,告訴讀者別人做得如何,有何問題或者不足,進而引出自己的東西。我們管這個叫講故事。故事好,就會吸引人,講砸了,後邊就會受影響。這裡在補充一點,講故事的時候,儘量避免說別人不好,就算有,也要婉轉提出。否則碰巧遇到你說缺點的 reviewer,你覺得人家會高興嗎?

5. 重視引用

前面說過,在 introduction 部分對於其他人工作的引用和對比很重要,這些都會在 reference 中體現出來。尤其是投那些高水平期刊,審稿人幾乎都是該領域的牛人,審文章先看 abstract,弄清寫的方向後立刻看 reference,因為看看你的引用基本就知道水平了。很難想像一篇學術論文的參考文獻中少了幾個權威的文章。所以要重視。當然引用也是有技巧的。不能什麼都引。具體大家可以自己揣摩。

6. 圖片問題

圖片務必做好,酷的圖片會讓人眼睛一亮。儘量用矢量圖片。經常有人問我,圖片需要多清楚才好。我給出的意見是,你把圖片轉成 pdf 格式後,放大到最大,如果仍然清晰就是最好。只有矢量圖片能不失真。在其他軟件中繪製的圖片儘量導成 emf 或者 wmf 格式後再放入 word 中,這樣圖片絕對不會失真。繪製曲線一般用 matlab 或者 origin,根據自己的喜好。我個人傾向 matlab,因為用程序可以把圖片的的樣式固定,直接讀取數據直接繪製就行了。origin 可能還得用鼠標點半天。

7. 某些詞彙禁用

英文和中文的區別是很大的。某些我們在中文中覺得沒問題的詞彙換到英文就有問題。比如以下詞彙儘量少用或者不用: obviously, certainly,undoubtedly,probably 等。這些詞彙會讓文章的可信度降低。不要讓審稿人總是在"大概也許可能"中來欣賞你的作品。此外在評價我們自己的結果時,novel,first,most 等詞彙儘量少用。太多這樣的詞彙無疑會增加別人的反感。

8. 再說圖片

看到回覆中有人詢問繪圖的問題,這裡簡單說一下。在 matlab 中無論畫什麼圖,都會出現一個 figure 窗口,在菜單中的 edit 中選擇 copy 選項,然後直接複製到 word 中,這樣得到的圖片一定是最清晰的。我自己在投稿時,所有的圖片都轉換成 eps 格式,這樣不但清晰而且非常利於編輯的最後排版。不建議使用 bmp 或者 jpg 圖片,效果很差。對於理工科論文來說,一般就是 matlab 或者 origin。excel 多用於實驗原始數據處理,不建議直接用。有人經常在 excel 中繪圖後直接拷貝到 word,這是很有風險的。本人曾經審過某篇文章,作者在 word 中給出了一個 excel 表來說明線性度,孰不知在 word 裡可以直接打開 excel 表格查看原始數據。我打開後,仔細觀察 0 點附近數據,發現曲線帶拐彎的,與文中給出的線性度不符,於是我對文章的印象頓時變得很差,其餘的結果難道會沒問題?所以大家務必要對圖片格外小心。btw,強烈反對截圖做法。產生的圖片質量太差。

圖片的精美程度可以決定一個文章的質量,國外的 group 甚至請專業的美工來處理圖片,把一些儀器儀表畫得美輪美奐,給人印象深刻。不要以為這是表面功夫,圖片是表達文章內容最有力的工具。審稿人,如果是專家級別的話,審稿的順序一般是:title,作者,單位,abstract,圖片,introduction,圖片,reference,正文(如有必要)。可以看到圖片的重要性,就算看正文也是圍繞著幾個圖片看。因此圖片就是門面,就是內容,就是你能不能拿到入場券的砝碼。

9. 公式

公式一般就是用 mathtype。根據期刊要求設置好 style。這裡說一下什麼公式需要寫,什麼不需要寫。大家要明白審你稿子的一般會從你的參考文獻中找,所以審稿人不是初學者,不需要大家從最簡單的公式來科普。除非是必須說明的公式,否則大家都知道的就不寫,可以引用。公式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前後不一致,符號不一樣,儘量避免。

10. 關於給 reviewer 的回覆

這一點在發表論文過程中非常重要,就像打太極,幾個 round 下來,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首先要說明的是,一定要禮貌。儘管有的審稿人措辭強烈,甚至完全否定你的工作。這也不怕,處於下風往往有反攻的機會。如果你也措辭強烈的回覆審稿人,只能說自取滅忙。所謂的禮貌,就是要求務必對審稿人的每個問題都做闡述,要認真真誠,不怕沒弄清楚,就怕勉強回答,故作高深,這非常不可取。審稿人的問題可以非常好多類,有懷疑型,有請教型,有討論型,有賜教型,有建議型等。要根據每種語氣來回答,這裡面內容也多,不詳細說了。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好好揣摩。

其次,大家頭腦中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你和審稿人之間的“來來往往”,不僅僅是你們兩個人的事情!幕後有一雙眼睛一直在注視你們,就是 editor。他是一個裁判,僅僅地盯著你們兩個的交流。他有自己的判斷。即便是到最後審稿人還是不接受你的回覆,editor 仍然能決定是否錄用你。也就是說,就算審稿人不像接收,但是如果 editor 想接收,那麼肯定是能接收的。於是有人會問,怎麼能讓 editor 站在我們這一邊?那就是用真誠博得編輯的好感。在寫回復的時候頭腦中一定要時刻銘記,你的回覆是給 2 個人看得,一個是 reviewer,一個是 editor。你回覆的語氣和態度 editor 都看在眼裡,是否用心,是否真誠,這些都被 editor 注視。因為並不是每個審稿人都公正,因為必然會涉及到‘羨慕嫉妒恨’,或者圈子人際關係的問題,碰巧送到對手手裡也是經常能發生的,因此 editor 就負責來做最後的仲裁。舉一個切身的例子,我投某一個頂級期刊,給了兩個審稿人的意見,一個審稿人的意見非常中肯,能看出來他希望你的文章能接收,於是有很多問題,讓你回覆。另一個審稿人上來就否定,隻言片語,沒有具體意見。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他們的態度。對這兩個做仔細認真的回覆後,發給編輯。第一輪後,第一個審稿人非常滿意,同意接收。第二個不滿意,提出一些問題,但是問題有點超出文章範圍,於是又修改回覆。這一輪後,還不滿意,還是用問題來刁難。基本看出是不想接收。不過我仍然很認真的回覆,每次回覆達到 20 頁左右。把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回覆,並希望討論。這次回覆後,經過一個月後,狀態變為 report received,也就是說編輯收到了這個評審的意見,但是過了幾天我都沒有收到修改的通知以及結果如何。我此時很納悶怎麼會這樣?按照慣例,編輯收到意見後回在第一時間給作者郵件的。此時再看狀態,變為:Manuscript for Board level decision。就是說提交編委會仲裁。這可能說明編輯在作選擇,審稿人可能又不同意接收,但是經過他的觀察覺得我幾輪的回覆比較好。最後接收了。這中間的過程可能很複雜,涉及到心理層面的一些對抗,也不好說最後的情況如何,但是可以肯定,你在過程中的表現,編輯肯定會有一個評價。所以一定要有禮貌,有禮貌,真誠,真誠,回答問題切中要害,不要兜圈子。請大家記住。

11. 要勇於指出審稿人的錯誤

前面說過,要禮貌的回覆審稿人。但並不是說要一味的遷就審稿人,正所謂柿子挑軟的捏。如果表現的太懦弱,審稿人就會登鼻上臉,呵呵。比如,有的審稿人的評語和意見明顯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大家對一個問題的認識程度不一樣。出錯也是可以理解的。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應當禮貌的指出錯誤所在,然後給出自己的理解。這樣的好處是,審稿人會覺得你也是個專家,就不敢隨便胡說出醜了。否則就會讓人大跌眼鏡,因為 editor 還在後面看著呢。

12. 關於博士階段的科研與生活

關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網友已經寫出了很好的心得。大家可以在論壇上找到。我這裡想從其他幾個方面來說一下我讀博 5 年的感受,供大家參考,以問題的方式提出,大家問一下自己是否做到,或者正在做,或者即將做。我想讀博絕不是像本科一樣隨便過來就行,它是個特殊的時期,一來年齡大了,二來大部分人沒錢沒房沒車,三是科研的道路很艱辛,不容易。不要在讀博階段把自己讀傻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讀博,好像高中 - 本科 - 碩士 - 博士的路子很正常。慣性下來,渾渾噩噩,博士就算畢業了,工作也找的不好,還沒有碩士找的好。

(1)我的人生路向哪走?要樹立無論讀什麼,學士,碩士,博士,壯士..., 最終的目的都是工作就業。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成家立業,‘業’即是指工作。大家一定不要產生幻覺,發了幾篇牛的文章,就覺得自己自己如何如何。進入社會後你會發現你的這些文章未必會受到特別大的重視,看中的永遠是你的能力。讀博階段要明白就業是最後的出路,如今博士太多,身價不如以往,很多博士很水,甚至不如一些碩士,所以還需看清楚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自己適合一輩子在象牙塔中嗎?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科研,如果自己不適合,就趕快離開學術這個圈子,外邊的世界很開闊,儘快尋找屬於你的地方。進高校並不那麼美好,看很多青椒的待遇就知道了,不要聽信什麼只要拉到項目就行了,要知道沒有人脈的你,剛開始並不會一帆風順。很可能在你 45 歲之前,你都一直在高校過‘清貧’的日子。當然每個人追求不一樣,無所謂對錯。

(2)讀博階段,你真的刻苦過嗎?真的為了一個數據做了通宵。別人光輝的背後可能隱藏有他們的巨大努力,所以不要覺得周圍某某博士沒做什麼就發了很多文章。要知道上天還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有回報。自己永遠知道自己付出幾成努力。

(3)讀博階段,是否讀過 100 篇文章?儘管學科不同,但是可以肯定一個合格博士畢業必須要經過大量文獻閱讀的過程,而且外文文獻必須佔很大一部分。對於理工科博士,甚至不用看國內的文章(不是貶低中文文章,讀得多了,回頭看中文文章就知道檔次了)。對於文科博士來說,也應該多讀外文的,要知道漢學研究最好的不是中國。經濟學,管理學就更不用說了。SCI,EI 這一大套畢竟是美國人搞的一套,有他們的價值觀,所以要去看,看看為什麼國外能做這麼好?100 篇當然不用全部精讀,但是至少有幾十篇應該精讀,前面說過,有高質量的輸入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讀的多了,認識就深刻了,就知道論文怎麼寫了。有人總問論文到底怎麼寫? 其實不用問,就去看高水平的文章,看得多了,就知道套路了,就知道措辭了,就知道思路了。

(4) 讀博階段是否交過幾個真心的朋友?在科研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彷徨,無助甚至絕望。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周圍朋友的鼓勵。不要總是單打獨鬥,要和周圍的博士生們經常聊天,討論,彼此之間的爭論也能成為火花。也許畢業後若干年,當你回想起這段歲月時,仍能夠依稀記得那些與你共同奮鬥在博士道路的戰友們。

(5) 讀博階段是否考慮過自己的感情問題?相對於社會來說,學校裡還是很純淨的,大家也很單純。如果能在自己讀研的過程中,找到彼此欣賞的伴侶共同走下去,將會是你一生的財富。此時,你我並不富有,但是能相伴青春歲月,證明彼此並不是看中物質需求。所以讀博期間,大膽一些,去追求自己心中的一份感情。

(6)讀博階段是否與導師以及若干老師成為良師益友?這點確實不大容易,因為不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於老師們對學生的態度。但是與老師們關係融洽無疑會對日後的成長道路大有裨益。

(7) 讀博階段是否與父母聯繫變少? 無論我們幹什麼,都應該牽掛父母,他們已不在年輕。奔三的博士們此時並沒有工作養家,而父母們還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的夢想,這就是父母。做完實驗的晚上,無論做得好壞,看看星空,拿起電話給父母撥一個電話,聽聽那熟悉親切的聲音。心中定會其樂融融,充滿溫暖,會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8) 讀博階段是否太專注於自己的領域而忽略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專注本職是絕對沒錯的,但是不能僅看中終點線,沿途的風景或許會改變一生。

尾聲:洋洋灑灑寫下這些話,可能已經跑題了。但是我想這些感受或許可以給後來人一些啟迪。看了大家的回覆,都很鼓勵我,謝謝大家關注。當然也有人不贊同我說的,就像上面第二點說的眾口難調。只要多數人能從我的文章裡得到一些有益的幫助,我就十分欣慰了。最後想對仍然奮鬥在讀博道路上的戰友們說一句:無論你是否能畢業,是否能拿到博士學位,是否能年薪幾十萬乃至更多,在你的周圍永遠有你慈祥的父母,溫柔的愛人,親密的朋友們做後盾。這些是你一生的財富!要倍加珍惜。要相信自己,無論別人如何否定你,如何不贊同你,用自己的毅力和堅強去走好你的每一步。祝所有博士們和準博士們和即將步入博士階段的朋友們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夢有所成!

一個博士畢業之際寫的一些發文章的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