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从俺门前过

李增迁

“哗哗,哗哗”,西北天际,乌云伴着雷声滚滚袭来,霎时间,大雨骤然而降。正从田里返回的村民李子俊急忙将农用三轮车开进了高速桥洞,来此避雨。这是正在兴建的(天)津石(家庄)高速公路途经大城县东窨子头村的一个普通桥洞,偌大的桥洞足可容下十来辆三轮车。雨在不停地下着,李子俊拿出了一瓶水,望着洞口外的雨景,美滋滋地喝了起来。

李子俊何许人也?他是村子里的能人、典型的“高富帅”:高高的个头,魁梧的身材,红朴朴的脸上总是泛着光亮,凭借多年的打拼,如今已是“大康之家”了。虽已年近古稀,但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身板硬朗,精神饱满,丝毫不输年轻人。李子俊又是村子里的“活地图”“百事通”,村情村貌,街头巷尾的信息都了然在胸。街内“四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改水改厕、“煤改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近些年来,村子里“脱胎换骨”,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都艳羡不已的好日子。这一系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无不令饱谙世事、饱经风霜的李子俊为之动容,为之怦然心动……

去年秋天,李子俊与村子里的几名妇女穿上了“黄马褂”,每天负责街里村外的环境卫生,为创建美丽乡村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年轻人一样,他多年前就用上了微信、支付宝这样的“先进工具”,而且早已驾轻就熟。不是吗,村子里的“豆腐匠”老李头也用上了微信,在群里贩卖豆腐,一改旧日的走街串巷,满街吆喝,俨然成了“外卖小哥”;前些年每到月底,开始收电费的时候,电工何师傅总在大喇叭里广播通知数日,有时还对个别用户着急发顿火。如今,人们在手机上就能轻松自如地完成缴费,再也不用到村委会跑了,而何师傅广播催缴电费的声音也销声匿迹了。哦,老黄历用不得了,这些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早已过上了现代生活。

王小成是李子俊看着长大的后生,令李子俊大惑不解的是这个早已飞出农窝的大学生怎么又回来了呢?“没出息吗?”“连锄头都没拿过,搞农业创业,能行吗?”不,现实令李子俊刮目相看了:十年前,王小成考取了省里一所有名的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如今,已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佼佼者。这些年,毕业返乡的王小成凭自己所学,学以致用,在自家的田里搞起了8亩葡萄园,3亩香椿大棚,同时还兼营1个大棚花卉、绿植。订单农业吃上了定心丸,加之网络营销,订单应接不暇,源源不断。如今,“家庭庄园”式的农园做得风生水起,事业蒸蒸日上。是啊,王小成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青春汗水挥洒在田间苗圃里的可畏后生啊!

李广发,这位事业有成,在县城搞农业机械的成功商家在村南建起了农业合作社。是啊,庄稼人历来粗放型的散打散闹,无法形成规模,增产增收的瓶颈始终桎梏着人们。如今,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了。届时,入股的农民及附近村庄的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均可通过“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集约化模式运营,依托网络营销全国各地,无疑为村民及周边农民开辟了一条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村里各主要街道、房前屋后青翠尽染,大、小金叶榆碧翠欲滴,吸人眼球。通往乡间的路上,塔松成排,槿花怒放。置身于斯,漫步于斯,徜徉于斯,宛若到了旅游景点一样,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每当夜幕降临,66盏太阳能灯华灯初放,照亮街景,照亮村民的夜生活,同时也扮靓美丽乡村,扮靓美丽农家。

李子俊的侄子李迎秋就是美丽庭院示范户,所居环境令人羡慕:翠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南墙,煞是惹人喜爱,院子阳台前花池内,月季花争奇斗艳,院内石榴树上果实缀满枝头。外院碧绿的菜畦内种着应季菜蔬,茄子、豆角、韭菜、茴香、黄瓜……除自给自足外,还不时给县城里的亲友捎去吃鲜解馋。如今,村子里每一个转角就是一处小景,每一户家庭就是一道风景。村民们陶醉其中,乐享其中,过着惬意舒心的日子。

不知不觉,雨停了,天放晴了。李子俊的思绪回到灿烂的现实中来。不远处,筑路工人们“叮叮当当”的施工作业声又响起来,那里是正在兴建中的高速口。“哦,高速从俺门前过!”从这里上路,40分钟可到天津,半小时可达雄安新区,2小时可抵石家庄。这无疑与外面精彩的世界开辟了通道,缩短了时空,沉睡千年的大地苏醒了。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即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望的田野一片翠绿葱茏,李子俊从桥洞开出了三轮车,奔上了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希望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