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遼寧哪個地方的口音最好聽?

將來遊走中國


這個問題問的好,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要說遼寧什麼地方的口音好聽,佔時還真想不出來,從瀋陽開始,雖然瀋陽是整個遼寧地區沒有太多的外音,但是也是口音挺重的,然後最近的撫順基本也是一樣的,再說說離的近的遼陽,鞍山,都有自己的鄉音,至於沿海的那幾個城市,說話基本也都是一樣的,營口,丹東,大連,都差不多,而且大連跟青島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了,要真要說遼寧地區什麼地方的口音好聽,那只有我們遼寧人自己說的算,總之個人認為都好聽!沒有地域之分!


寧80519137


我覺得吧,還是丹東的口音最好聽,尤其女孩子的聲音特別甜美,而且柔和,還特別慢。因為我是一名本溪人,從小在撫順上學,所以對於撫順和本溪已經習慣,發現兩者並沒有什麼特別。

配圖為錦州地區農村!



龍澤正能量


我說實話,遼寧的口音如果放電視上聽,比如採訪街頭阿姨大娘啥的,真的不太好聽。

遼寧口音太多,大連和丹東類似,瀋陽與瀋陽周邊類似,還有鞍山話,錦州話,錦西話,蓋州話,莊河話,細聽都能分辨出大致區域。

如果說講話最好聽,我認為男人說阜新話,女人說瀋陽話。

1.阜新算是口音最小的地域方言。

2.瀋陽話,以前也叫臭妮子話,瀋陽女孩說話比較嬌,其實方言裡女孩說的瀋陽話在遼寧算是比較好聽。


大連一小哥哥


遼寧省所屬的幾個城市,要問說話口音最為標準,也最好聽的不是什麼丹東、大連、瀋陽……胡謅!

遼寧普通話說的最好的是我們阜新市

阜新最大的優勢和好處,也是唯一,就是土生土長的阜新本地人(注意:是阜新市區之內的人,市區以外的口音不在範圍,也絕對的說不標準)無論男女老幼,一張嘴說話,天生的,與生俱來的都是標準的國家極力推廣普及的普通話,標準音。這絕對是我們阜新人的驕傲和自豪。

阜新雖然其他的什麼都是螞蟻串豆腐提不起來,GDP歷來都是全遼寧倒數第一,唯有口音標準這麼一點點優越足以!😜😄

做為阜新人,身處窮山惡水,有一點好處就知足吧!

這是沒辦法的,出身地域不是誰能自己把握和決定了的事,認命了。

以前煤炭資源豐富沒枯竭,發電廠效益好的時候,基本市區其他工廠也都存活,像紡織廠,有線電廠,電纜廠,化工設備廠,橡膠廠,機床廠……人們活的還好,起碼生活有保障,普通老百姓工資雖低,但最起碼上班了,出力了,到月按時發工資,吃好吃賴不說🙊,最起碼能吃飽了,不用擔心溫飽問題。

現在到好,社會越進步,普通百姓越貧窮,關鍵是你想打工,找個工作,養家餬口,沒有要人的地!

實體店也就是實業基本都關門了!

用小瀋陽的話說:為什麼呢?為什麼呢?

用宋小寶的話說:損色!想活命自己想辦法去!臭不要臉的!錢💰都是我們當管的!不知道哦?

用範偉的話說:將就活吧,還要什麼自行車!

提起阜新感慨萬千!扯了一堆,抱歉!😂😷

回到主題,遼寧各地口音大不相同,瀋陽口音無論男女,說話激勵抓啦,像是吵架一樣;大連說話滿嘴海蠣子味;錦州說話拉長聲尾音上挑;

丹東、本溪、撫順、鞍山、遼陽等地口音相近,說話軟綿綿胎歪歪,缺錢陽剛之氣;朝陽說話山根子味

……

總之,遼寧地區論說話好聽,口音標準非阜新莫屬!👍👍👍👌👌👌












山野菜養生


丹東的口音最好聽了,聽起來親切,就像回到了家鄉。

"一方水土一方人",集安在鴨綠江中上游,丹東在鴨綠江入海口,丹東人說話的口音和集安一模一樣,就像是一個村子裡的人。我想可能是當年闖關東時,東北地廣人稀,少有陸路,人們便沿著鴨綠江走,走一程,留下一些人定居,再走一程,再留下一些人定居,直到全部定居為止。聽老人講,我的老家就是山東登州府蓬萊縣人,也是這樣到的集安,在鴨綠江江邊一個叫二股流地方定的居。

定居以後,很多人以開荒種地,或在鴨綠江上放木排為生,鴨綠江水路,就是闖關東的人定居以後,走親訪友最便捷的通道,久而久之,人們的口音相近,甚至相同,也許還有別的原因,但“一方水土一方人"卻是人們所公認的。


老林子28


有口音的地方才有歷史,才有出處,才有沉澱…所以東北地區只有遼寧省才叫有故事兒的地方!瀋陽話綿軟好聽,代表作的口頭禪“來家”,“合計合計”,“咱爸咱媽”…瀋陽話和瀋陽的城市一樣,巍峨壯觀大氣,瀋陽最繁華的年份,一口瀋陽話就如同當下北京口音一樣,是身份信息,滿滿的自豪感歸宿感榮譽感…

以大連話為代表的遼南口音,是因為歷史上的遼南地區歸登州府管轄,登州府即現在的蓬萊,說白一點,就是官員之間往來,民間的頻繁走動讓遼南地區人民的語言有了煙臺方言的東北版本~濃郁的海蠣子味道兒,咋聽是“腥”,熟悉了令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

靠近河北的錦州地區有特別爽口的“王大拿”調兒,尾音上調…連山海關北戴河都被錦州腔赤化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部分的朝陽口音,也就是範偉演繹的範氏腔,土腥味兒雖重但是卻有遼北人獨有的淳樸和紮實之民風!

至於瀋陽周邊的本溪撫順鞍山…一帶人的口音,既秉承了沈城的原音又有一定的創新,“老師(老屎)”讓為人師表的職業人,大跌眼鏡…😂

………以上故事兒僅僅是一位長期跑遼寧業務員的一家之言,不當之處,請遼寧的高人匡正!


醫用膠


因為工作關係我走遍了遼寧省各個縣市,聽遍了各個地方方言,聽人說話基本能分辨出是那個市的。實際上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都認為自己的"母語"是最動聽的,確實聽習慣了我也這麼認為。遼寧各市的語言與普通話比,主要差在平捲舌及音調上,及其發音部位不同產生的差異,如果說那個市人說話與普通話比較接近,應該是阜新市市區的人,而且是中心地帶的人,這是因為阜新市是因煤興建的城市,歷史不長,後期大量外地人口移民進入及部隊駐軍較多,需要語言規範統一,因此口語相對較輕,但實際與規範的普通話比,還有很大差距,但與其他市比要好多啦。要說我喜歡聽的方言,女生我喜歡聽丹東,大連的,男生我喜歡聽阜新的。其他市也不錯都聽懂了,也喜歡學說二句。


癩皮狗0501


作為一個錦州人 要說遼寧哪裡的口音最好聽 首先還是朝陽的姑娘們口音 溫柔平緩不急不慢還沒有雜味 可以與哈爾濱普通話相媲美

其次是丹東 雖然海蠣子味也不輕 但沒有大連那麼“刁” 只是語速快了聽不懂

再次本溪 接觸過一個同學 但她本身就是綿軟型的軟妹子 口音本就不重 不好判斷

鐵嶺 我就一個男同學是鐵嶺 本身就是糟老爺們 口音較重 代替不了鐵嶺不好判斷和評判 他的愛好是騎行 去年十一 七天時間從鐵嶺騎行到北京 從此我叫他“鋼蛋”

然後葫蘆島好像也稍微不錯 仔細回想了一下 身邊接觸過的葫蘆島同學 樂觀開朗 高興了哈哈大笑 不高興就嗷嗷嚎 口音這方面沒怎麼太注意

當然 我的參照標準是以:瀋陽 撫順 錦州 阜新作為參照的 瀋陽口音是太難聽了 我大錦州口音絕逼無敵 應該申請非遺 至於阜新 以前我領導有個阜新的 我嘞個去了 他說話 我居然聽不懂 總想在他嘴下邊掛個LED配個字幕!

我們錦州口音 不想吐槽了 說點具體的市內一個音(就是質疑全世界那個調) 凌海一個音(餃子一般讀“餃只” 自己體會) 溝幫子北鎮黑山一個音(嘴裡像是有塊筋斗雲 十萬八/秒 說話像是漏風 平舌音較多 但絕對不是把翹舌說成平舌) 義縣一個音(是北鎮和阜新的混搭)而是回民更多 所以口音有些生硬 但現在年輕人好了很多

還有還有 我還有個營口的朋友 總是笑話我質疑世界 說我口音重 但從來不知道她自己說話音調都是拐彎的

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婞運多鍢


早年,在瀋陽上大學,同班遼寧人佔多數,有瀋陽的,大連的,鞍山的,丹東的,本溪的,朝陽的,錦州的,營口的。說實話口音都不一樣,瀋陽、大連、錦州這三地方口音最有特點,一聽就能聽出來。在我聽來朝陽口音更近似普通話(或許是地處遼西,靠近河北承德,內蒙赤峰緣故吧)!丹東話口音柔弱耐聽點!錦州話尾音偏高,聽起來有種偏猛偏衝的感覺!大連話海蠣子味濃,聽起來有種偏倔偏裝的感覺!瀋陽話發渣有股大碴子味,聽起來有種發誇偏裝的感覺!😬😬🤓🤓


MAGODAN2


我家是朝陽的,但是感覺我說的不是朝陽口音,為啥呢?我家離朝陽一百里,離錦州一百里,屬於夾在中間了,但是確實歸朝陽管,所以導致了我們這邊說話沒有朝陽往西那種乾麵子味兒(晚們逗到這咧嫩咋才類捏),也沒有錦州的那種疑問句,(洗心革面那,重新做人那),完完全全是東北口音,可能在這歲數大的沒啥,像我這種歲數小的,就容易被別的口音帶跑偏了,去年我去北京工作了一年,然後回家了,和我同學聚會,我同學說你這咋去北京一年一嘴京片子味呢,跑偏啦?然後我才意識到,,,

當然了,回正題,哪的口音我都喜歡,無論是瀋陽的平翹舌不分,大連海蠣子味兒,錦州的疑問句,還是我家往西的朝陽乾麵子味兒,我都喜歡,尤其是朝陽女孩的乾麵子味兒,老好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