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外鄉長大,不會家鄉的鄉音,常常無法用鄉音證明自己是本鄉人,你有此經歷嗎?

天勾ydez


我的老家是廣西容縣石頭鎮,人們說一口有著地方特色的粵語,與容縣其他鎮的方言有很多細節上多區別,只要一開口,別人就能聽得出“石頭味”。

我從小在老家長大,但在縣城和北流相近的鎮工作過,口音已發生了變化,夾雜了容縣、北流的一些方言口音細節。

重大傳統節日我都會回老家一次,很尷尬的事情是不被鄉村們承認,無論自已怎麼解釋都證明不了自已是本鄉人的事實,因為自已一開口便成了別人猜測的對象,有人說我的街(縣城)外人,有人說我是北流人,還有人說我是縣底人,是過節到石頭旅遊的遊客,搞到自已哭笑不得。只有自已本家人、親戚、兒時的夥伴知道自已確實是石頭鎮本鄉人。

現在石頭鎮發生了大變化,浪漫小鎮初具規模,美麗山鄉風情吸引很多外地遊客到石頭鎮旅遊觀光,鄉民們對外來遊客已習以為常,對各種南腔北調已失去興趣,不再重重複復不厭其煩的追問家鄉何處了。偶爾的回鄉,也被當成遊客接受老鄉的笑臉相迎。



大頭木木


我是一九七七年離開家鄉上大學的,畢業後在保定教書。從上大學開始就說普通話,久而久之那家鄉話就生疏了。但是,鄉音鄉情是根,“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我每每回老家,必須撥通某個家鄉父老的電話,用鄉音聊上半個小時,意在恢復和練習鄉音,因為我實在不願意回到家鄉卻說外地話,好像回老家說外地話就淡漠了鄉情似的。我離開家鄉的那一年,我的家鄉大雨傾盆連續四十天,夏糧泡黴了,秋糧也幾乎絕收,全村人靠吃國家救濟糧活著。但是,我是我們村子裡第一個上大學的“文曲星”,全村的父老鄉親感到無比自豪,我離開家的那天幾乎全村人為我行,也不知他們怎麼苦省苦檢給我送來熟雞蛋、糖餅之類,使我記憶猶新的是,黨支部書記大叔送我一本稿紙,他說,“我實在是沒什麼東西送你,就送這個吧,你好經常給我們寫信”,我激動得哭了,我說“一定,一定!”今年我退休了,九月三十日這天正是我六十歲生日,我又一次回老家了,我拿出幾千塊錢宴請了莊鄉父老;我拒絕收“份子”,最後黨支部書記送給我一副對聯,上聯是,“不忘初心家鄉情”,下聯是,“鄉音難改父老親”。橫幅是,“與國同慶”。


旭陽1954


答主從小某水利集團子弟學校上學(小學,初中,高中),父母都是年輕時招工到的集團,各說各話,所以從小答主既不會說父母的方言,也不會說出生地的方言。大學的時候,隔壁班有個女生打聽了一圈,聽說有我這個老鄉,撒丫子就跑來劈哩叭啦說了一大通家鄉話,答主聽懂是沒問題,也興致勃勃想顯示一番,但憋了半天還是不太像,被鄙視了一頓。老鄉再也沒來找過我…


大卉兒導


在外長大不會說家鄉的話很正常,其實也沒什麼只要會普通話就夠了。

我16歲出門打工在外沒有遇見過一個老鄉,整天面對的都是天南地北的人,都跟他們普通話交流,在外5年沒回過家,那個時候也沒電話要靠寫信,慢慢的就習慣用普通話交流了,家鄉口音也慢慢的改變了,到現在打工20年基本都是說普通話,我老婆也是南方人我們也說普通話。

現在回去說家鄉話有點彆扭,說不好,就乾脆用普通話交流,然而有很多人說你把自己的家鄉口音都忘了,叫忘本,每每聽到這話心裡都很難受!

可有什麼辦法,在外打工沒親人沒朋友,沒老鄉,20多年打工到現在就和自己的妻子孩子在一起,妻子南方人,孩子從小出生在南方長在南方,一家人都是用普通話交流。

這有什麼辦法呢!是環境改變了我們,我們沒能力改變環境,說什麼話不重要,重要的能聽懂就好。


甘肅二哥在東莞


我家鄉湖北襄陽口音不重比較接近標準普通話,著幾年走南闖北的汗水灑過了好幾個城市,從北京到成都然後輾轉來到上海,在這些陌生城市間到底哪才是終點,直到遇到你,一個來自南京帶著水鄉韻味的南方女子。你說愛聽我的口音特別特別地好聽,問我說我的家鄉人說話都這樣嗎?其實這些年來,我走南闖北鄉音早就不在。



凝智


在外長大的不會說家鄉話,這個沒經歷過。我家就有個例子,他是在外長的也會說家鄉話。我和我老婆是在廣東打工時候認識的,第1個小孩也是在廣東生的。小孩子到4歲的時候我們才回我們老家甘肅這邊。但是我小孩也會說,我們家鄉話也會說普通話。小的時候我老婆跟小孩說普通話,但是我是跟小孩說我們家鄉話。如果你是在外地長大的,你又不會說家鄉話,那肯定是你父母都沒有說過家鄉話,一直跟你說普通話。其實現在不會說家鄉話也沒什麼,現在人出門都是說普通話,除非是老鄉又在一起,如果你真想說家鄉話的話,你也可以學一下,應該很好學的。


岷州轉子


我雖然出生農村,但自小就隨父母遠赴他鄉,在遙遠的柴達盆地度過了少年時代,後又隨父親去甘肅並參加了工作。到我再次跟隨父親回到老家時,已是十五年之後了。不僅鄉音已改,就連家門父子以及親戚也認識不了幾個。況且我們親戚本來就少,祖上幾代都是單傳。

後來還曾跟隨父母回過幾次老家,但畢竟和鄉親們缺乏共同語言,交流溝通也較淺顯,大多數情況下,出於禮貌打個招呼吧。

後來父母相繼過世,我也年齡增大,更就很少回去了。雖然現在交通便利,我定居的城市距故鄉並不遙遠,但卻是那樣的陌生。

儘管我的故鄉非常美麗,它青山綠水,白雲繚繞,並被稱之為朱䴉的家園,可對我來說只是一種美好的記憶了!


hexinshan


我還好,我一個同學在當地長大但是隻會普通話。我想這個問題以後會更普遍,特別是在父母身邊長大、而父母又不是同一個地方的人的家庭的小孩。我和老公不是一個省的,我的兩個小孩都只會普通話,兩個省的方言都不會,回家待幾天,娃會學習幾個字的方言發音,但是一回到我們的家裡我就會給她們糾正過來,所以以後我的小孩也是這種不會方言的。


筱曉魚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也都愛自己的家鄉,但不一定都會說鄉音,在這改革開放的時代,各行各業的人員流通,長期不在家鄉生活的一部分人,都在用普通話來交流,時間長了家鄉話都會改變,這是很正常的。

我離開家鄉有40年了,鄉音還記的一部分,現在都是用普通話交流


朵朵姥姥8873


朋友說我是中國的吉普賽人,別說鄉音了,孩子國語都講不好了,聽著孩子的語法,一個頭兩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