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在甲午之戰中最後一戰,慘烈的牛莊之戰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平壤、九連城等地一敗再敗,其敗退主力為淮軍。清廷認為淮軍不可用,決心啟用沉寂已久的湘軍。

1895年2月11日,湘軍23營人馬共計一萬多人抵達遼河下游田莊臺,會同前期駐守此地的清軍,共計3.3萬餘人,對日軍佔領的海城發起第三次進攻。目的是為議和增加籌碼,其次是牽制日軍第一軍,為北洋水師的危局能挽回一點生機。(當天北洋水師已經大勢已去,但是朝廷和東北這邊還不知道。)

正在清軍圍攻海城之際,日軍制定了一個掃蕩計劃,“佯攻遼陽,實取牛莊”,意圖用主力兵力迂迴側後,佔領清軍後方的後勤基地牛莊,對圍攻海城的清軍形成包圍之勢。

湘軍在甲午之戰中最後一戰,慘烈的牛莊之戰

不得不說日軍的這招“圍魏救趙”非常巧妙,可惜的是清軍還矇在鼓裡,未能對戰事全局做出判斷,這就為後面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牛莊地處海城以西25公里,是清軍運送糧食彈藥以及餉銀的戰略要地。但是清軍疏於防範,在牛莊“僅駐武威一營”。當時有探子報告日軍動向:“賊馬隊七十、步隊數千,繞出耿莊子、古城子而去,恐襲牛莊也。”結果大部分清軍將領還不相信。

結果牛莊駐守的清軍疏於防範,等到日軍逼近之時,才手忙腳亂的進行防禦準備。因牛莊周圍一片平地,無城牆可收,清軍指揮官魏光燾命令步兵緊急壘起一尺厚的胸牆,作為防禦。並在莊內各院牆上鑿出射擊孔。

3月3日,日軍第3師團和第5師團從兩個方向出發,分進合擊牛莊。到4日上午7時,日軍各部抵達牛莊外圍。

湘軍在甲午之戰中最後一戰,慘烈的牛莊之戰

8時整,日軍用野炮12門,山炮12門轟擊清軍牛莊陣地。炮轟過後,日軍以第18聯隊用散兵線形式向牛莊發起衝鋒。駐守清軍紋絲不動,待敵軍前進至100米時,槍炮齊發,瞬時打死打傷日軍100多人,聯隊長佐藤重傷被抬下戰場。第18聯隊遭到開戰以來前所未有之重創。

日軍仗著人多示眾,採用多路衝擊的方法衝入牛莊,和清軍展開激烈的巷戰。目睹這場激戰的日本隨軍記者寫道:“此時,槍炮聲如百雷齊鳴,萬獅齊吼,震耳欲聾。數百雲朵在牛莊上空飄遊,是我軍發射的榴霰彈在空中爆炸,煙霞浮動於楊柳深處,是敵軍發炮後的餘煙”,“彈丸紛飛如雨,硝煙暗澹蔽空”,戰鬥異常激烈。

清軍雖然被突入牛莊的日軍包圍分割,但是死戰不退,以莊內各院為據點,進行奮勇的抵抗,雙方犬牙交錯在一起,戰況異常慘烈。

湘軍在甲午之戰中最後一戰,慘烈的牛莊之戰

至日落時,清軍還在牛莊城東北郅興隆燒鍋和城西牛莊衙門堅守。其中駐守燒鍋的清軍,有序施放排槍,毫無畏懼之色。日軍屢次衝鋒均告失敗,後來利用工兵,將院牆炸開兩個大洞,燒鍋才告失陷。

入夜後,各處清軍仍在抵抗,日軍死傷慘重,直到拂曉才宣佈佔領牛莊。清軍大部受傷戰死,少數突圍而出。

這次戰鬥,日軍共動用了13個大隊和若干騎兵、炮兵中隊,共計1萬2千餘人。而防守的清軍僅12營,5700餘人。

損失方面,清軍陣亡1000餘人,負傷700餘人,被俘698人。日軍也死傷近400人。更為嚴重的是,清軍在牛莊的後勤基地被日軍佔領,庫存的毛瑟快槍1500餘支、槍彈151萬發、大小炮19門、火藥1648箱及馬匹衣糧等重要軍資,均被日軍繳獲。在戰鬥中,清軍遺棄大炮24門,步槍1800餘隻,子彈39萬餘發,炮彈700餘發,以及大批糧秣、馬匹和輜重。

湘軍在甲午之戰中最後一戰,慘烈的牛莊之戰

牛莊之戰,導致在東北的清軍實力大損,後勤輜重遭到嚴重損失。牛莊之戰後,清軍在東北攻勢停滯,無力再戰,而日軍這邊由於國內局勢動盪,也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只好議和談判。

牛莊之戰,乃是湘軍最後一戰,成為悲壯的絕唱,後來袁世凱小站練兵,組建新軍,湘軍便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