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人物简介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龙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1982年作品《52 公分迎宾大挂盘》,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等奖、获艺术瓷总分第一名,被誉为当代“国宝”,收藏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

人物故事:

1956年,年仅13岁的徐朝兴因为家里贫困而不得不失落地来到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乡下作坊,学做瓷碗。其实,小学时候,徐朝兴的成绩很好,但因为生活的艰苦,通常是吃了上餐没下顿。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徐朝兴


“瓷厂很远也很偏僻,不通车。我父亲带我从早上六点走到下午四、五点钟才到,一整天我踉跄地随着父亲走着长长的山路。”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龙泉青瓷


也就是在那时候,徐朝兴明白了,其实做瓷碗不是低人一等,是老百姓无可奈何的一条谋生之路。从那时起,徐朝兴笃定自己要跟青瓷打一辈子交道。

乡下作坊,生产设施与普通的砖瓦厂差不多。年幼的徐朝兴因为不怕苦、不怕累,手脚勤快,常受到师傅们的夸奖。

不到两年时间,凭借聪慧的天资禀赋和勤奋用功,徐朝兴掌握了制作一般陶瓷器的基本技能,这也为以后的艺术生涯打好了基本功。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因为青瓷研究上的业绩和工作表现,1980年组织上破格提拔徐朝兴任龙泉青瓷研究所所长。这一年,徐朝兴才36岁。

从那开始,徐朝兴真正步入了他青瓷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他一心一意、兢兢业业、埋头到青瓷研究所的工作中。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徐朝兴


他常常想:龙泉青瓷除了继承传统外,在创作工艺上应该有新的突破。然而,外界不知道的是,这个新突破是徐朝兴拿命“换”来的

他爬进高温窑清理煤渣,全身烧伤,没日没夜地在工作室研制青瓷,以致疲劳过度摔倒不省人事……但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对青瓷艺术技术研新和创作的步伐,因为他热爱青瓷,他更有责任。

有一次,他在北京故宫里看到一只青瓷大盆,直径约40厘米左右。他突发奇想,如能把盘径再扩大一点,制成哥窑挂盘,必获佳效。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当时厂领导的大力支持。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龙泉青瓷


于是他夜以继日研究试制52厘米迎宾大挂盘和一米三迎春大花瓶。厂里还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以他为主攻关技术难题。

于是他与攻关小组人员一起制定了设计方案,调整配方、刀形、上釉、烧成工艺等制作方法。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连续几个晚上都在试验工场工作……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徐朝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30余次反复试制,这两件哥窑产品终于试制成功了。

他创作的这件52厘米迎宾大挂盘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会上,荣获一等奖,获得艺术瓷总分第一名。现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阁”,一米三迎春大花瓶则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

2007年,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成立,徐朝兴被推选为行业协会会长,也是在这一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这两个职务,决定了徐朝兴会既要把握青瓷行业发展的动向,及时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又要培养学生和徒弟,宣传青瓷文化,传承青瓷烧制技艺,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徐朝兴


从艺50多年,徐朝兴一路建功立业,德艺双馨,他带出来的徒弟有全国陶艺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或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大都活跃在青瓷第一线。

百师®人物 | 青瓷泰斗徐朝兴:用一生塑一部青瓷史

呗呗说人物:

从事龙泉青瓷工艺六十余年,徐朝兴从一个普通的学徒工做起,一步步成长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先后培养徒子徒孙多达200余人,为龙泉青瓷的复兴和繁盛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是陶瓷界公认的青瓷泰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