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大师”和“守墓人”这两个词单摆浮搁的撇在那,好像没有任何的联系。确实,这两个词相去甚远的。除非故意,即使在文学作品里这两个词也很少连在一起。谁能想到,这两个完全不搭边的词会因为一个说相声的人而联系到一起呢?这个说相声的不是别人,就是当下鼎鼎大名的郭德纲。

“大师”这个词,是喜欢郭德纲的人对他的评价。相信这个评价是发自内心得。因为,郭德纲有“陪睡”之恩;因为郭德纲“解忧”之恩;因为郭德纲有“送笑”之恩。

“守墓人”是老郭对自己的评价,他自称是传统相声的“守墓人”守护这门无人问津,弟子不务正业还故步自封的艺术。他焦急,他无奈,他决定献身这门艺术。

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到底是“大师”?还是“守墓人”呢?可能您有您的想法,可能有专业的评价,可能有“公式”可以计算一下。这些都不管。在这,笔者斗胆来分析一下。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一、什么是“守墓人”

这个墓,我想就是传统相声的墓吧!前辈故去,很多传承者没有很好的继承,而是选择推到重来,或是干脆不干这个了,老郭看的痛心。自己的坚持看不到希望,对于相声这门艺术。老郭是热爱的,甚至说是痴迷的,这个是相声狂魔。太爱相声,他坚持守候,努力前行。然而在这段路上他所经历的坎坷,一目了然。

1995年第三次闯荡北京。

1996年喜得贵子郭奇林,后来改名郭麒麟。养孩子,和家庭经济压力造成夫妻失和。之后离婚,离婚肯定和经济方面有关系,说相声不挣钱,太穷了,没钱交房租被房东堵到屋里骂街,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馒 头蘸菜汤,病了都没有钱买药。跟小戏团唱评戏,干了俩月一分钱没拿到,半夜没钱打车,夜走黄村,挥泪如雨。

2000年以后固定和张文顺搭档,北京相声大会倾注了二人的心血。观众人不多,少则一两个,多则二三十,赔钱的买卖。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2004年和王惠结婚,只领了证,没有婚礼,没有喜宴,没有喜酒,没有婚纱,后来也没补办。 说相声不挣钱,为了活下去,郭德纲到处找活儿挣钱补贴家用,在安徽台干过综艺,当副主持的副主持。最体现郭德纲当时辛酸的就是这次橱窗生活48小时节目,让电视台当猴儿一样放到街上橱窗里供人参观。老郭中途坚持不下去要退出,被威逼利诱不得不再次钻进去直到48小时结束。

2005年开始德云社逐渐火起来,与主流相声那边就矛盾不断了;

2007年师父候耀文去世,因为师父财产问题,郭德纲和侯耀华关系破裂,撕破脸。

2008年,徐德亮和王文林退出德云社,退出后在媒体面前公开表达对郭德纲的不满。

2010年,弟子李鹤彪打记者,德云社与北京台彻底决裂,德云社被停业整 顿,险些被封禁,风雨漂摇。何云伟,李菁,曹云金先后退出,元气大伤。

这一路走来,可以看出这个叫郭德纲的相声演员,在一条看不见光明的黑暗的路上,因为对相声的热爱而咬牙前行。有来自对面的狂风暴雨;有来自同行人的暗地刀子;有脚下的“三俗”泥泞牵绊;还有自己“心腹人”的无情背叛。经过了这些,他对相声这门艺术依然充满热爱,但挫败失落,也是可以理解的。所有干这个的人都在干别的,只有他在坚持和放弃的中间上下求索。那么在他心里,他不是“守墓人”他是什么?那时候的他,就是“守墓人”。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二、什么是大师?

大师(great master;master)∶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源自拉丁文的“magister”,意思是“发号施令的人”。

那么依据这个概念,我们分析老郭到底是不是大师。就得和历史上的大师做个对比。历史上的相声大师很多,咱列举几位。

侯宝林(1918-1993).相声大师,柳活相声界第一,学唱无人出其右,表 演洒脱,儒雅,风格隽永。 侯宝林真正的功劳是将相声提升到了一个高雅的高度,走进了电视和千家万户。不夸张说,相声能出磁带,能上春晚,演员能进团体挣工资,功劳以侯宝林为首。

马三立(1914-2003).幽默泰斗,刻画小人物能力登峰造极,善于观察生活,亲民,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相比侯宝林的学者干部形象,更加像个邻家大爷。

刘宝瑞(1916-1968)单口大王,嗓音先天条件一般,不具备侯宝林的大气和儒雅,但是能力全面能斗能捧。可惜去世太早,贡献微末。但是传世经典很多。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马季(1934-2006),马季可以算一位承前启后的宗师,既得到了旧社会老艺人的言传身教,基本功扎实,作为解放后的中坚力量又创作了无数传世的作品。论创作能力无出其右。而且桃李满天下,弟子的成就高于大多数艺人。

那么郭德纲是大师吗?把相声从电视晚会拉回剧场。按照解放前的戏班和剧社重新建立德云社,为传统相声开枝散叶培养人才。一举扭转没人听相声的市场。打造新一代的相声明星。尤其是这一点,现在市场有票房号召力的相声明星,几乎都出于郭德纲的门下。对于大师的几个硬性条件,老郭也具备:

郭德纲,对相声艺术有继承,是他带来了人们已经遗忘的传统相声。

郭德纲,对相声艺术发展,在传统的艺术的基础上,大量的适合于年轻人的段子包袱层出不穷,让老相声焕发青春。

郭德纲,给相声艺术天人进口。德云弟子上百,在社不在社的都是老郭徒弟。还有很多原来相声演员羡慕的影视演员,也纷纷拜在门下,哪怕是当徒孙都在所不惜。

郭德纲,引领相声相声发展趋势。《笑傲江湖》《相声有新人》不光推新人,还要告诉老百姓什么是真正的相声,真正的相声应该怎么说。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喜欢。在郭德纲串红之前,很多观众都没见过什么是传统相声。就连很多搞相声艺术的年轻从业者,也不知道老相声是什么样。郭德纲的出现,就像是异类,穿着大褂说相声,这都是当时的异类啊!但就是这个异类,让大江南北的老百姓开始听相声。很多人还因为郭德纲干了相声专业。大江南北雨后春笋般成立了的小剧场相声,嘴上可能不说,心里哪个不感念郭德纲?郭德纲不仅说了传统相声,还把传统相声说红了。人们发现,郭德纲的相声和别人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太好笑了。相声还能这么好笑啊!相声一段不是八分钟啊;还可以四十五分钟啊;吃藕还能套眼儿里啊;105路公交车还能会美国啊!太好玩了!大师!就是大师。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三、大师就是大师,守墓人只是自谦的说法

一言以蔽之吧!郭德纲是个大师,他都符合。

也许,以前的郭德纲是“守墓人”。毕竟他愤世嫉俗,满目苍凉,孤独无助上下求索。但是,现在他是大师。引领行业潮流,弟子众多,指点江山。这是老郭的成长史,也是蜕变史。当然,最终结果怎样,不是当事人说了算,更不是当今人说了算。我们期待后人吧!历史自有公断。郭德纲自己也说过,所有好的评价都是给死人的。梵高这些大艺术家生前无人问津,死后遗作价值连城。古代君王封大臣谥号也是在死后追封的。一个人活着的时候你可以说这么不好,那么不好,但是这个人一旦死了,很多先前的褒贬不一的评价都一律变成好的了。这就是舆论,既然无法左右,做好我们自己就行!

大师向左,守墓人向右。对于郭德纲的评价,为什么两极化这么严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