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01


最近,微博上一个关于“隔代究竟能有多亲”的话题引起了热议,短短一天时间内,竟然有2.4亿的讨论热度,一群家中纷纷含泪控诉祖辈对孩子的宠爱和溺爱。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家有一年级新生儿子的李女士说,自己的公公当兵十几年,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然而遇到孙子田田以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小陪吃陪玩,宠溺的不得了。

田田上小学后作业多了起来,上周五100题口算做错了十几道,她一下子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打了孩子几下。

“我只要声音一大,或者儿子一哭,爷爷就要进来。”李女士说短短十分钟,爷爷进来三次:第一次是送桃子,第二次是送水,第三回说要拿回装桃子的盘子。

李女士于是告诉公公,孩子写作业时不要进来,后来她一出门,看到孩子爷爷贴着门,保持侧耳倾听的动作,眼眶红红的。

“我公公这个铁一样的男人,平时嗓门梆梆响,竟然心疼孙子哭了。”

李女士说,简直不敢相信,老公小时候被公公打着长大,现在公公竟然变成这样。

李女士的吐槽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晒出自己家中老人与孙辈隔代亲一个个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些让人好气又好笑的例子背后,恰恰反应了当今家庭教育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隔代教育。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02

今年9月份,杭州李女士8岁的儿子本该由奶奶送去上学,结果没到学校,两个人的电话都没人接。

最后,民警寻找一上午才在地铁站找到祖孙俩。

原来,前一天晚上李女士因为作业问题训斥了孩子,奶奶心疼孙子,第二天早上就带着孙子离家出走,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准备离开。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无独有偶,之前南京有一位奶奶因为心疼孙子被儿媳打,跟儿媳争执了几句,之后竟气得跳河,幸好路人将其救上岸。

说起隔代亲,同事牛牛妈也吐槽,

“就因为儿子屡教不改被我河东狮吼,我爸妈就用虎啸功压我一头,还拿出杀手锏说要回家(他们和我家住一起)最后只好我离家出走……想好好单独做个规矩比登天还难。”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双职工家庭中的隔代教育是一个颇令人无奈的话题。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趋酷烈,年轻父母一般缺少时间精力进行亲子教育;

而大量老人退休后不管是时间和精力都变得充沛起来,于是他们把对孙辈进行隔代教育作为对寂寞孤独的退休生活的调剂。

根据调查显示,上海目前约六成的儿童由祖辈为主养育,北京、广州近一半,这个比例和全国各城市大致相当。

从人性上来说,隔代人亲近是人之常情,爱孩子没有错,但是隔代教育的爱必须有分寸感、有边界感、有原则性,不能因为老人的爱没有“断奶”而蒙蔽了双眼,最终变成了孩子的祸害。

由隔代亲带来的教育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比方说,过度溺爱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容易形成自私的性格,还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阻碍其人际交往;

老人出于对孩子的心疼,事事包办,这样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影响孩子的独立性;

而之前案例中的老人因为护着孙辈而跟子女争执吵架,在孙辈面前说子女的不是,甚至采取离家出走、跳河这样的极端行为,这样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对心理,不愿再听父母的管教。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西方学者赫林指出:“不良的亲子关系会使孩子形成消极回避的行为,严重的会患孤独症。子女的攻击和犯罪行为与不良的亲子关系有关”。

亲子关系越稳固亲密,家庭教育效果越好。反之,亲子关系越冷淡,家庭教育效果越差。

03


如何兴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通过找寻隔代教育的边界线和分寸感使之成为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剂呢?

1、负责而不主责

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曾说过:“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说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由于两代人教育理念有异,通常会产生分歧,那么,必须要建立明确的界限,以谁的理念为主或者说的为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以父母为主,老人疼爱孩子,但是不要越位。

过多的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不仅容易出现家庭矛盾,也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老人主要做好后勤工作,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家长。

2、喜爱而不溺爱

表姐芳芳的儿子今年三岁,从一岁多开始,外婆就要求他自己吃饭。有次,儿子不好好吃饭,全家劝了一轮都没有效果。

外婆端起饭,当着孩子的面,直接倒进垃圾桶。儿子哇哇大哭,下午也没给他吃零食和水果,到了晚饭,才给他吃。

在表姐家,儿子只有生病了才能享受喂饭的待遇,虽然外婆当初的做法有点残忍,但现在儿子吃饭吃的很好,也懂得很多规矩了。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顶了的人。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老人对孙辈的爱要适度,不要过度溺爱、事事包办。只有克制的关爱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成长空间。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3、沟通而不争吵

当父辈和祖辈在教育孩子上的意见不一致时,要避开孩子,商量更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达到认识上的统一。

当年轻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方法要得当。

而且,尽量不要在老人面前教育孩子,一是孩子有老人撑腰也不愿听父母的话,二是老人容易护着孩子不利于管教。

朋友明哥分享了他与父母沟通如何管孩子的经历:

在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父母管教前,必须和父母约法三章,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父母说清楚,其实也就是让父母像当初对待自己一样管教孙子辈,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我当初把儿子送回老家给父母管教,告诉父母,如果一个月后发现儿子白白胖胖,身上蚊子包没一个,脚上头上没破没包我就带回杭州自己带了。

一个月后明哥回衢州农村,看到他穿个裤衩,晒得漆黑还能看到身上满是蚊子包痕迹,膝盖上摔破还没好,吃饭菜狼吞虎咽。还很懂事明理,特别有规矩。

虽然看着心疼,但是明哥和父母说,“你们带得很好,就按照这个方式继续带”。如今明哥儿子已经独立在国外求学,能够有今天也是得益于小时候在农村的这段成长经历。

顺畅沟通是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重要方法,沟通要掌握技巧,就事论事,心平气和,不要破坏融洽的家庭氛围。

毕竟,充满爱的家庭,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儿媳教育孩子,奶奶竟跳河阻止——不可取


4、感恩而不埋怨

因为年龄的差距,祖辈和父辈在教育理念上肯定会存在着代沟,但在教育下一代问题上,大家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

父辈要理解祖辈爱孩子的心理,也要理解他们帮忙带孩子所付出的辛劳,要懂得感恩。

而老人也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努力优化教育观念,通过报刊、媒体、家庭教育类书籍以及家园活动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与孩子的父母多多交流关于 教育孩子的想法,以达成相同方向的教育要求。

一家人只有理解和包容,才能更好的为下一代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