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唐代“開元通寶”錢以面文版式複雜、背面紋飾豐富而著稱。早期“短頭元”文字高挑、行筆流暢,如“短頭元—本體”、“退元—小頭元”、“闊井”、“高辵”等等。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隨後“開元通寶”的面文文字風格逐漸向低矮、寬大演變,如“短頭元手—大元”、“短頭元手—狹貝寶”、“短頭元手—開足元”、“短頭元手—短寶”等等,個別版式文字的筆畫也比之前的早期“短頭元”粗了很多。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這種文字逐漸趨於寬大的風格在“開元通寶”純早期中段以後的個別版式上就已經出現了,比如“仰冠寶”和“仰冠寶—斜足寶”類,後者即我們俗稱的“大字狹寶”版式系統(下圖後兩枚)。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容弱”版式的出現,其面文風格和錢體形制又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文字筆畫更纖細,折筆、提勾及頓點處圓楞圓角,背面紋飾也開始逐漸豐富起來。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容弱”版式的出現是開元通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結點!

詳見(《開元通寶“容弱”版式面文區分》)

在“容弱”版式出現前後的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種自成體系的版式系統—“直元”。說其自成體系,是因為“直元”系統內的若干亞版式,既有文字高挑、狹長者,亦有文字低矮、寬大者;同一時間段出現的亞版式,既有背郭寬厚者(肥郭)亦有背郭纖細者(細郭)。更重要的是“直元”系統還開創了“開元通寶”錢面紋飾的先河,“直元”系統的“通下撇”版式是“直元”系統獨有的錢面紋飾,而“通下星”版式形制則直接影響了與“直元”相鄰的版式系統,即“尨字—梅花星”。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直元”又名“左坡冠”,從名稱上便可以判斷其面文的主要特點:“元”字雙足直且高挺;“元”字末筆起筆至折畫間行筆路線較直、折筆角度小;寶冠左側長且外張,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坡度。但是除了這兩個特點,“直元”版式面文還有幾個顯著特徵:

1、“開”字離輪;

2、“元”字次筆起筆圓挑;

3、通頭大且圓、通點首點圓折、通點次點和第三點小、通尾長且近輪;

4、寶足左足略長;

5、文字寄郭形式明顯。

無論“直元”系統中的版式文字發生怎樣的變化,這幾個特徵都會在面文中體現,這也是我們判斷“直元”版式的主要著眼點。

按文字風格分類,“直元”可以分為四個亞版式系統。即以“直元—本體”及“本體”變化為主的“高元”類;以“直元—廣貝寶”為代表的“矮元”類;文字碩大的“大字”類以及“異書”或稱“其他”類。

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直元”系統下各個版式的特徵:

一“高元”類

1、直元—本體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直元”版式對比、分析的基礎對照物,早期“直元”均已光背形式出現

2、直元—闊緣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與“本體”同時期出現,面、背皆闊緣

3、直元—小字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通”、“寶”二字離輪間距大;通點狹、通頭圓且小;“元”字左足長且細、末筆肥大。

4、直元—小字—闊緣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面文同前述錢,面、背皆闊緣

5、直元—肥字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筆畫粗且飽滿,略帶狹穿特徵,背細郭。“元”字次筆起筆弱挑、“元”字左足彎曲度大、元勾末端短;通點狹、通頭略高於面郭上沿、“用”部離輪間距小;“寶”字“貝”部略寬。

6、直元—狹穿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錢緣略寬,穿口狹,背細郭。晚期有闊緣及背肥郭形制。

7、直元—狹穿—小字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錢面邊緣更寬,文字小,背輪略細,背細郭;“元”字左足細、雙足間距大。此版另有超過26.5mm的隔輪大樣錢。

8、直元—小頭通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面文寄郭味道濃郁,尚留有“短頭元”風格。“元”字對稱且雙足開度大;通點首點略直、通頭小且仰;“寶”字低於面郭上沿、“寶”字左足更長。

9、直元—次鑄—背肥郭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次鑄類錢幣,直徑略小,鑄造精度低,多出現偏移等情況,面郭清晰、背肥郭。

10、直元—次鑄—面隱郭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直徑略小,面、背皆寬緣。面郭細或隱起,晚期鑄幣形制明顯。此類鑄幣背郭均為肥郭,且有背反郭和背長郭(背郭成矩形)形制。圖中錢幣背郭下沿郭線向穿口方向凹,成“反郭”狀。

11、“直元”高元類背面紋飾

“直元”版式的背面紋飾早期只出現在穿下,並以穿下俯月為主。晚期翻鑄有後加“星”的情況發生,位置不固定。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背肥郭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背肥郭,穿下大俯月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背肥郭,穿下俯月中間斷開,固定月形的“同模”現象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背細郭、穿下彎月,早期鑄幣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穿下彎月的次鑄類鑄幣,直徑略小,形制粗糙,疊背情況較多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前述錢的闊緣版式,疊背情況較多,另有直徑超過26mm的大樣錢。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穿下直月,鑄造精美,背月左端高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晚期後加“星”,此類晚期翻鑄類形制在其他面文上也有出現,如“大字”、“短頭元”、“寄郭”、“平頭通”、“短頭元手—短寶”等。

從拓片說起——開元通寶“短頭元手——短寶”版式分析

12、直元“高元”類正面紋飾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通下星”位置比較固定,“通下撇”依紋飾的長短程度共計三個版式,晚期出現了背肥郭形制。

詳見開元通寶直元通下“月"(爪)之細分

13、直元—元下“星”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元下“星”,雖然位置固定,但暫不確定其為固定版式,暫將其歸納在“同模”情況中。

二、“矮元”類

14、直元—廣“貝”寶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舊稱“直元寄郭”,由於“直元”系統下版式均有寄郭特點,故以面文“寶”字“貝”部寬大的特點命名為“廣貝寶”更妥當。“矮元”類的“元”字不同於“本體”高挑的特點,是“直元”版式系統中的一大類。

15、直元—廣“貝”寶—縮元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元”字右足短且向上翹起,“寶”字“貝”部筆畫緊湊。

16、直元—廣“貝”寶—隔輪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離輪,背細郭。此版另有直徑26mm以上的大樣錢。

17、直元—揚足寶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框架類似前述“廣貝寶”,但其“貝”部並不寬大,且寶足左足均向上翹起,故名“揚足寶”,“貝”部左上角的開口為此版的“同模”現象。

18、直元—揚足寶—小字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小,“元”字離輪明顯、寶冠明顯低於面郭上沿,“寶”字左足更揚。

19、直元—揚足寶—異元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元”字次橫長、左足短;通頭誇張、通點狹;“寶”字“貝”部更狹。此版文字整體風格易與“短頭元手—狹貝寶”混淆,但此版“開”字“井”部完全區別於“短頭元手—狹貝寶”。

三、大字

20、直元—大字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略粗,背穿下俯月,背月大且弧度圓滑

21、直元—大字—月隱起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文字略細,“元”字次橫略成俯勢,背細月弧度不圓滑且左端隱起。

22、直元—大字—晚期錢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晚期翻鑄類錢幣,錢體直徑小,鑄造不精。

“直元—大字”版式特徵分析請詳見從拓片說起——開元通寶“直元—大字”版式分析


四、異書

23、直元—長寶

開元通寶“直元”版式系統分析

此版從“短頭元手”系統中剝離(舊譜未載)。文字變化較大,“元”字闊且“寶”字長,“寶”字第一點以及“貝”部左足還有留有“直元”的特徵,“開”字離輪。

“直元”出現在“開元通寶”面文版式迸發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開元通寶”面文風格多樣,造成了這一時期獨立版式系統並行的情況突出。隨著“容弱”版式的穩定,這一時期的諸多版式逐漸淡出,而“直元”仍然在繼續鑄造流通,並且成功的適應了從光背錢到背面紋飾的過渡。

另外,“直元”系統的錢面紋飾更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且有“直元打馬球”一說,將錢幣上的紋飾結合民俗及當時社會活動進行分析,也頗具趣味性,值得回味。

【全文完】

2019年2月26日 北 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