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两次受总理接见的专家 在海宁“磨剑”七年只为它

穆罕默德·西拉理,他是国际太阳能产业界的“大咖”。7年前,他带着在尼罗河畔滋生绵延的梦想以及在美国硅谷的“修炼”,扎根潮起潮涌的钱塘江畔,在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天通集团下属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首席技术官)。埃及与生俱来的基因、美国创新文化的熏陶和海宁向涛而立的特质,让他和他的研发团队在攀登的征途中交出一张又一张令世界瞩目的答卷,而科研成果在中华大地上的快速产业化,也为他的创新注入澎湃的动力。他说:“他已经爱上中国,爱上海宁了。”作为中国首批15位“首席外国专家”之一,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两次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

这位两次受总理接见的专家 在海宁“磨剑”七年只为它

穆罕默德·西拉理(右二)

“没有穆罕默德·西拉理,就不会有我们天通的太阳能电极正银浆料这个项目。他是站在‘宝塔尖’上的人才,他引领了全球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的革新浪潮。”

“跟他在一起共事,让我看到了世界级科学家对待工作的那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严谨、那份一心造福社会的炙热情怀和那种追求一流、永不自我陶醉的人生定位。如果说,这些年,5项美国专利,3项国际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是与他共事带给我们的有形收获,那么,他让我们养成的科研思想和科研习惯,必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海宁天通不得了!在穆罕默德·西拉理博士的带领下,一股在钱塘江畔吹掀起的太阳能电池电极银浆国产化浪潮,将促使太阳能发电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

眼前这位文质彬彬、舒雅谦逊的穆罕默德·西拉理,不知是否听得懂这些来自中国友人们的钦佩与赞美?离开“世界高科技的摇篮”硅谷,带领研发团队扎根嘉兴海宁,不知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有没有实现他理想中对事业的期许和价值?

“跟我的付出相比,中国给了我更多,是中国的企业帮我实现了让科技成果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穆罕默德·西拉理谈起与海宁的相遇相识相知时,他说,最后决定结伴而行,是“缘”,更是“势”。“缘”,跟天通的董事长投缘,都有着用科技造福人类的使命。茫茫人海中,能找到理念契合的人不容易;“势”,中国发展的大势,让每位科技人员无法置身“势”外。面对世界发展的浪潮,谁不想乘势而动,踏浪前行呢?“在中国海宁,我并不孤单。中国有句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扎成捆。孤军奋战,其力有限,众志成城,坚不可摧,我们是一群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前进。每一天,中国的伙伴,中国的发展态势,都在点燃我的创新激情。这股火热的科研热情,让我争分夺秒,快马加鞭,为世界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有一家企业愿意跟我一起去冒险!”

禾苗需要阳光照耀才会成长,鲜花在雨露的滋润下才骄艳。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科研人员需要有宽容的创新生态环境才能绽放光彩。

让穆罕默德·西拉理把事业的天平砝码向中国倾斜,那是缘于2011年与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清的一次际遇。美国与中国,一头是享誉全球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区硅谷,一头是他从未去到过的中国的一个县级市——海宁。当时的他在美国硅谷已有持股公司,各方面待遇也很优渥,可对于中国伸出的橄榄枝,他还是动摇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可以用钱来衡量的。我觉得,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然后飞入寻常百姓家,造福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更幸福的了!”一直到今天,穆罕默德还固守着自己的内心价值坚守。

在来中国之前,在硅谷奋斗了多年的穆罕默德·西拉理,先后参与创建了两家公司,他的手上,有21项美国太阳能专利(含申请),50篇太阳能专业论文,负责指导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生的太阳能前瞻性研究,同时还是美国IEEE2011年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分会主席……无论是物质保障还是社会地位,穆罕默德早已“名利双收”,令人艳羡。

但是穆罕默德·西拉理觉得,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从事光伏产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环境带给地球生存的压力。可是,在美国,很多科研成果虽戴着耀眼的桂冠,但转化科技成果后继乏力,特别是民用产品,要找到匹配的企业很难。我希望,能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发挥社会价值。”他说。

这位两次受总理接见的专家 在海宁“磨剑”七年只为它

当多年好友,美国普渡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博士李志勇带着天通老总潘建清出现在穆罕默德·西拉理眼前,他内心深处的渴盼被唤醒了,并赋予极大的希望。“作为投资人,如果我的目的是赚钱,我大可以直接投资既有技术或产品,这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但是,太阳能新材料对电子、航天等关键行业发展意义重大,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你在实验室里取得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大规模生产上,为更多人的生活、为中国的工业水平赋能。你是我愿意投资这个项目的核心,我愿意与你一起冒这个险!”潘建清当时说的话,穆罕默德·西拉理记忆犹新。

“我终于找到了能和我一起去冒险的人和最适合冒险的乐土!”伯乐难寻、知音难觅,潘建清不仅用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述,点燃了穆罕默德·西拉理心中的事业梦想,更用嘉兴企业家的一份大气与诚意,给予了世界级专家应有的一份尊重与守护——经过认真商谈,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穆罕默德·西拉理和李志勇一道签了一份特别的合同:不管能不能发现可以从事的具体项目,天通都会按照美国硅谷的标准支付他们工资,并接受技术入股。

“从潘建清身上,我感受到了中国企业家的‘契约’‘冒险’‘创新’精神。” 前有追梦大道,后无后顾之忧,2011年,穆罕默德·西拉理毅然告别他在美国的一切,与李志勇一起,来到拥有全球80%产能的光伏产业大国,全身心投入到“太阳能电极正银浆料国产化”这一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合作项目中。

“海宁赋予我的价值,远比金钱更重要!”

科技感十足的高大厂房,设施齐全、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彰显着这家科创企业的专业定位;世界一流的研发实验室里,身穿白色科研服的年轻研究团队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这是浙江凯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日常“风景”。在穆罕默德·西拉理看来,这一切都散发着“富有科技气息的工业美感”。

在中国,占据太阳能晶硅电池片成本15%的核心原材料——太阳能电极正银浆料主要依赖进口,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巨大掣肘。要另辟蹊径,绝非易事。来中国的7年里,穆罕默德·西拉理每天至少将90%的工作时间花在了实验室里,通过改进关键生产步骤,节约成本、提升转换效率、进行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

“他虽是首席,但实验室里的事样样自己亲力亲为。他不仅为团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还带来了许多具有颠覆性的前沿理念,并在实验室里不断实践,推动公司向世界级制造商进发。是他,让公司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团队年轻成员张博士说,最让他们自豪的是,有别中国其他城市的科研公司,在这里,穆罕默德·西拉理鼓励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并对自己的研究,无论好坏均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无疑是一剂注入灵魂深处的营养素,令当时整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年轻硕士、博士学历科研团队找到了跨越的方向,更舍不得离开。

这位两次受总理接见的专家 在海宁“磨剑”七年只为它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正银浆料,他们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从首个样品只有3%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一直到现在与世界最先进产品等齐的21.7%转换效率,穆罕默德和他的团队一直朝着世界最前沿的方向狂奔。为中国填补了太阳能产业链条上的一大空白,这个目标他们已经实现!寂寞的守候,坚定的相伴,换来的是新产品的丰厚回报——预计未来三年,年收益将达到2亿元。

“虽然和在硅谷时相比,我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多,初来海宁时还经历了一些生活上的‘磨合期’,但这些与亲眼看到自己的技术、研发成果造福于社会相比微不足道。投资人的信任、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团队带来的种种收获,都让我坚信,海宁赋予我的价值,远比金钱更重要!”穆罕默德·西拉理说。

“我愿意为海宁在国际化征途中架设连接世界的桥梁!”

世间很多事都是日久生情,穆罕默德·西拉理与海宁,也是在年复一年的交往中,从相知变为相惜。“刚到海宁时,真的有点不适应,特别是吃的方面。现在,海宁越变越好,我就像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一样,真心为它的变化感到高兴自豪。”穆罕默德·西拉理说,浙大国际校区,海宁文宗路的澳洲牛排馆都是他常去的地方,想欣赏高档次的文化展,坐上高铁40分钟即可到达上海,“既能享受到国际一流都市的繁华,又沐浴着江南小城的宁静与温馨”。

“我很看好海宁的未来发展。这里坐拥中国长三角核心地理优势,有着优越的人文、社会环境和强大发展潜力,和作为埃及‘经济生命线’的苏伊士运河一样,京杭大运河给予了这座城市开放的视野和多样化的基因,近年来皮革行业的崛起、嘉兴融入长三角速度的加快,经济大势、政策红利都赋予了这座小城与众不同的国际化风情和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的机遇。”他说,“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哪里最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在中国,上海第一,海宁第二!”(来源:嘉兴在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