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理解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明 徐渭 榴實圖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我理解的寫意畫的特點,其一,書寫性;其二,程式化;其三,通過書寫達到的意趣、意境、意味。

(一)書寫性,是寫意畫的一鮮明的特點,相對於描摹、製作,而強調書畫同源,作畫以篆書、隸書、草書隨宜互用,追求執筆轉腕之靈妙。通過不同的運筆方法,表現不同的對象和作者不同的情感軌跡,謂之喜畫梅,怒畫竹之說。筆墨所表現出的凝重、華滋、渾厚、飄逸、雋秀、頓挫有致,跌宕起伏,氣勢磅礴,雄渾博大,無不是從腕底運筆中體現出來的。而這一切都和書法一樣,運用中國特有的工具—毛筆,方可發揮的獨特形式。明代畫家唐寅說:「工筆如楷書,寫意如草聖。」書畫同源為至理,這是寫意畫的根基,也是國畫區別於世界任何畫種的技藝之所在。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清 任伯年 梅雀圖

(二)程式化是體現中國畫寫意精神的重要手段。故中國文學中的詩詞格律,戲曲藝術的唱唸做打,都有十分考究的表現程式。國畫亦有程式。人物畫有一波三折,釘頭鼠尾、鐵線描、高古遊絲描等十八描;山水畫有大斧劈、小斧劈、鬼面皴、披麻皴等十六家;花鳥畫有潑墨、破墨、雙勾沒骨等手法。歷代畫家面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探索總結極其豐富的程式化的意象美形式語言。從感性體驗到理性選擇,最終概括為形式簡約的意象形式符號,而且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創造新的程式。廢古人之短,成後世之長。避免被程式所束縛。新時代的寫意畫在蓬勃發展時創造新的程式語言,就極具現實意義。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清 任伯年 梅雀圖

(三)畫者無聲詩。意在筆先,形神兼備,通過筆墨程式,畫面呈現出的意趣、意境、意味,體現出寫意精神,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發於筆端,而歸乎心田。「寫胸中意氣」,表現出的意象、意趣、意境、意味是主觀與客觀對象的互動。齊白石說:「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道出了國畫高度提煉生活,凝聚昇華形式語言的藝術真諦。寫意精神應該是寫意畫具備的本質特點,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不論工筆或寫意畫,均以意象美為宗旨,均要在寫意精神引領下,寓意於物,精而造疏,簡而意足。具象寫實以形傳神,或以神寫形。求神似而不受形體時空的限制,不側重於工藝製作,不拘泥於真實細節的描摹,達到言猶未盡,而意趣無窮。也可以說藝術至上。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吳昌碩 錯落珊瑚枝圖

(四)寫意精神最終要體現在作品的品位與格調上。繪畫的主題內容僅是載體,藝術精神和韻味才是繪畫的本質特徵。古人評畫有神品、妙品、能品。神者才識清高,揮毫自逸,生而知之者即才華橫溢者,能者源流傳授下筆有法,學而知之者,由能入妙,由妙入神。這也是客觀規律。又論畫品格調以氣韻為上,要忌火氣、匠氣,以避俗氣為要。而品性至關重要者為一個雅字,所以高雅、典雅、雋雅、和雅,乃至大雅要同於身心一樣終身修德。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吳昌碩 老少年

寫意畫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繪畫樣式,而寫意精神是一種理念。一張通常的寫意畫,未必具有寫意精神。寫意精神也是一種品位與格調,寫意畫是樣式、是載體,精神性與藝術性是靈魂。中國寫意畫當下欠缺的正是寫意精神。在高科技發達的條件下,高度寫實、再現的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但是寫意性相形見弱。我們需要繪畫用來記錄反映生活的功能,逐步的轉換為對思想、情感、精神、情趣、品位的審美再現。所以對寫意精神的追求愈益顯得十分重要。

判斷中國寫意畫的真假,就看這三點!

吳昌碩 沈香亭牡丹圖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