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哪個最為可惜?

大國武器


與我國擦肩而過的裝備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因為在1970年代中後期國門打開後,我國軍工部門在對外考察過程中發現,我軍的整體軍工科技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不是縮小而是拉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當時需要借鑑和引進的裝備種類很多,但是借鑑也好或者引進也罷,事情總得有個輕重緩急,不能所有的項目都一股腦兒的上馬,不但當時的國家財力所不及,就是引進了也消化吸收不了,只能是根據最需要的來引進。

在諸多的項目名單中英國的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級)沒有被整體或部分引進確實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遺憾,42型驅逐艦是英國在196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型區域防空驅逐艦,首艦“謝菲爾德號”1970年1月開工建造、1971年下水,1975年2月正式服役於皇家海軍,該級驅逐艦從1970年~1986一共建造了12艘。
1980年英國海軍“安特里姆大型驅逐艦”(郡級)編隊訪問我國上海,其中就有42型驅逐艦“考文垂號”,圖片裡右側的那個,但它在“馬島海戰”中與姊妹艦“謝菲爾德號”被阿根廷空軍擊沉了。


42型作為區域型防空驅逐艦排水量只有4200噸,它是皇家海軍經費逐年下降、還要維持軍事實力對抗蘇聯艦隊的條件下折中方案,錢少以控制建造成本為原則降低了標準,簡化武器裝備的安裝量,而獲得一型“低成本”的區域防空驅逐艦。

42型最主要的武器裝備就是圖片上的“海標槍”中程防空導彈,也是我國看中42型艦的最根本原因,1970年代初垂直髮射技術是不成熟的,世界各國海軍的防空導彈都是機械結構複雜的傾斜發射器,以42型驅逐艦才4000多噸的排水量安裝中程防空導彈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先進的環境、人機工程學設計倆理念,並且導彈系統的電器設備和機械設備安裝的要比較緊湊,機械部分部件加工要精細才行!才能將幾十立方米體積的“海標槍”導彈系統安裝進主炮後和艦橋前的一小塊空間內。




42型驅逐艦所安裝的“海標槍”是輕量版的Mod2型,導彈採用大後掠三角翼,頭部帶有衝壓進氣口和極化天線(吸收目標的反射雷達波)導彈全長只有4.36米,採用一臺羅.羅公司的奧丁衝壓發動機為主發動機,彈體的尾部帶有推力為16000公斤的火箭助推器,“海標槍”導彈彈徑420毫米、翼展920毫米,發射重量550公斤,裝有破片式戰鬥部,“海標槍”的設備先進程度和作戰能力都高於我軍當時正在研製的“紅旗–61”近程點防禦導彈。

被“飛魚導彈”擊沉的“謝菲爾德號,被誤認為是艦載雷達系統和“海標槍”沒有發現/跟蹤到和擊落“超級軍旗”攻擊機的結果。

“海標槍”導彈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的防空武器,是因為它在“馬島海戰”當中沒有起到應有的區域防空作用,才導致了“謝菲爾德號”被擊沉,這也是它沒有來到我國的原因…但客觀的說:迎擊“飛魚”導彈失敗的責任不能都由它承擔,42型驅逐艦雷達存在掃描盲區和驅逐艦本身也末端防禦的近防炮,才是“謝菲爾德號”被擊沉的主要原因。


當時,皇家海軍“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沒有艦載預警機,需要多艘42型密集部署周邊以提高“特遣編隊”的遠程預警能力,這就讓“謝菲爾德號”成為阿根廷空軍首要打擊的目標…“海標槍”導彈在表現“馬島戰爭”中是表現不錯的,戰爭期間一共擊落了7架阿根廷空軍的各型戰鬥機,其改進型還在“海灣戰爭”中擊落了一枚偷襲美軍航母的伊拉克的岸艦導彈,說明它還是一些很有效的區域防空導彈。

42型驅逐艦第二個值得我國借鑑或者說需要引進的就是“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英國是最早研製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也是最早將燃氣輪機安裝在軍艦上用做主動力系統的國家,而且在燃氣輪機的設計與製造方面要比美國略強一些...美軍到現在都大量的戰艦上安裝英國的燃氣輪機,比如:MT–30型,安裝在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自由/獨立”兩型瀕海戰鬥艦上。

“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是性能比較優秀的燃氣輪機,總重量為20.5噸,最大功率27200馬力,持續功率21000馬力,油耗233克/馬力.小時,進氣溫度15℃,從靜止加速到全功率狀態只需30秒鐘,TM3B整體設計緊湊、先進,油耗量適中,海況適應性良好…是一款很出色的燃氣輪機,當年它與美製LM2500一同競爭我國新一代戰艦的主動力系統。

1970年代末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與歐美國家的關係正常化的同時,我國也派出大量的專家考察歐美國家的先進武器裝備發展狀況…英國也積極向我國推銷剛剛服役不久的42型驅逐艦,由於該級艦排水量適中、動力系統和防空系統都很先進…我國當時確實想引進整艦或者一部分子系統,經過接觸/洽談英國人將42型“打包”要價超過了一億美元,但這個價格超過了我國當時的經濟承受能力,“改開初期”我國外匯儲備僅十幾億美元,雖然也適當的引進了一些急需的武器裝備,但有限的外匯還是要用在國民經濟建設上,引進成套的先進工業設備對於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顯然要大於引進一型驅逐艦。

而且“馬島戰爭”中42型驅逐艦表現“拙劣”!我國也就沒有繼續和英國洽談引進事宜,最後42型驅逐艦也就沒有落戶到我國。
當年我軍引進42型的技術後建造的新驅逐艦就是這個樣子,艦艏也安裝了“海標槍”導彈...在沒有引進42型後,我國在1990年代初建造了兩艘052型驅逐艦。

現在來看這段打算引進42型的歷史,假設當時引進了42型整艦或者一部分“子系統”還是有價值的。首先就是:我海軍在1980年代初就會有了“中程區域防空能力”,會在南海有了更多的主動權!能收復更多的島礁,當時的國際背景是我國與美國關係良好與蘇聯關係也大為緩和,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有了防空型驅逐艦這樣的裝備對南海的控制力度會更大一些。

有趣的是,“安特里姆編隊”訪問我國途中在南海偶遇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明斯克號航母”,蘇聯航母是在金蘭灣休整後繼續北上...偶遇後,英艦編隊裡的“考文垂號”對“明斯克號”進行了跟蹤...兩艦的結局是“考文垂號”在馬島戰爭中被擊沉、“明斯克號”退役後來到我國成了“主題公園”。

第二點,42型驅逐艦在1970年代屬於先進的裝備,其設計思想和建造過程中的工程管理、工程質量控制都是一流的,如果我國引進之後會同時引進這些“軟件”,那麼造艦水平從1950年代末提高到1980年初的水平!這對於我國提高海軍艦船建造質量是大有幫助的,即便只是引進了42型所用的TM3B燃氣輪機會使我軍戰艦的燃氣輪機化提前10年。



其實,我國早在1970年代就引進了英國的“斯貝”航空發動機(飛豹戰鬥轟炸機用的),它和“奧林普斯艦燃”都是英國產品,理論上來說它們之間在技術上是互通的,有可能在仿製TM3B工程上會輕鬆一些。


有諸多的原因使得“謝菲爾德級驅逐艦”沒有來到我國,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30年間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家有條件拿出更多的軍費提高部隊裝備的質量,而科技水平的進步也使得我國有能力去研製比42型驅逐艦強大了許多的戰艦!

所謂“百年海軍”就是在強大的國家實力支撐下才能建設,國運強則海軍強就是這個道理。


皇家橡樹1972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曾有進口一大批西方先進裝備的機會。當時我國因為資金並不充裕,所以非常可惜的錯過了這批裝備。筆者認為,雖然當時我國引進的西方武器極為有限,但是這仍然對於我國的武器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而現在回想起來,我國當年錯過的那一大批裝備中,值得可惜的並不多,例如英國的42型驅逐艦,其實42型並不是一艘成熟的驅逐艦,馬島戰爭中,42級驅逐艦暴露了大量的問題,例如豹2坦克,日本,印度等自主研製的坦克都使用了大量豹2坦克的零部件等,但是其實際戰力有多強呢?

三大最難得的武器裝備

此前我國錯過的許多武器裝備,在現代的解放軍中都能找到替代品,同樣是雙發重型戰機,蘇-35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比F-14要強上不少,而我國目前的殲-10C戰鬥機已經要比早期型號的F-16戰鬥機強不少了,可見我國錯過的這些武器其實並不重要,真正讓我至今都扼腕嘆息的,就只有三件裝備了,這也是目前我國仍然急需的三件裝備:圖-160戰略轟炸機,鷂式垂直起降戰機和支奴乾重型直升機,這三件武器直到今天我們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轟6K與圖160差距明顯

首先來說說圖-160轟炸機,作為米亞西舍夫設計局和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嘔心瀝血之作,圖-160轟炸機擁有可變後掠翼技術,巨大的載彈量和航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轟炸機,擁有極強的實力,目前我國雖然也有轟-6K轟炸機,但是其與圖-160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鷂式戰鬥機性能強於雅克38戰機,如果我們當時能夠引進,意義非凡

再來就是鷂式戰鬥機了,有人會說,鷂式戰鬥機是上世紀60年代的產物,航程較短,載彈量也有限。可事實上,鷂式戰鬥機是當時屈指可數的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相比蘇聯同時期的雅克-38戰鬥機,鷂式戰鬥機強了太多,也是美國購買的為數不多的外國武器。如果有了鷂式戰鬥機,至少我國現在的航母也多了一個選擇,而且我國建造兩棲攻擊艦也會果斷很多。以我國的航空工業能力,吸收鷂式戰鬥機的技術經驗後,能夠研發出更成熟的垂直起降戰機,這對於我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支奴幹通用性強,有了它我們或許會少走不少彎路

最後說的就是支奴幹直升機了,作為一款雙旋翼重型直升機,它擁有良好的通用性,不僅能夠在陸航和民用領域發揮作用,也能夠作為艦載機擔任兩棲作戰任務,擁有很強的通用性。而且作為一款雙旋翼直升機,支奴乾的高原性能也很不錯,而這正是我國急需的,殊不知近幾年我國最好的高原直升機仍然是當時進口自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如果有了支奴幹,我國的直升機發展將少走很多的彎路。

以當時的國力來看,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萬事不可能面面俱到

事實上,當時我國其實並沒有什麼遺憾的,畢竟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已經引進了不少新技術,舉幾個例子,當時引進的105mml7坦克炮,首次讓我國擁有了直面蘇聯鋼鐵洪流的底牌。當時引進的船用燃氣輪機技術,成為了我國驅逐艦動力系統的主力,當時引進的黑鷹直升機,我國在加以改進後研發了直-20。當年我國從法國引進的艦炮,海紅旗導彈,超黃蜂直升機和海豚直升機等,更是我國水面艦艇的主力裝備,直到今天直-9直升機還是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的絕對主力,總之,當時的人們已經用最少的錢做了最有用的事,並沒有什麼值得遺憾的。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兵器世界


當然是烏克蘭那切割掉的11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因為30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見“大轟”。

前蘇聯解體前,烏克蘭是當之無愧除俄羅斯以外實力最強加盟共和國,佔比前蘇聯13%的經濟總量,境內擁有蘇聯30%的軍工企業,能夠生產從飛機到軍艦、大炮等諸多先進武器。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包括6500輛坦克、1500架飛機、350艘軍艦等先進武器,還擁有1272枚洲際導彈,2500枚戰術核武器與一艘在建航空母艦。其中,44架圖-95MS與圖-160轟炸機引起多國極大興趣。前蘇聯到解體時,總共就生產了25架圖-160戰略轟炸機,落到烏克蘭手裡就有19架。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也沒有飛過多長時間,幾乎是九成新,這讓前去“調研”的中國專家看得心頭一熱。

圖-160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其性能可以用毀天滅地來形容。低空航程11000至13000千米,高空航程16000至18000千米,載彈量達到40噸,突防速度可達2倍音速,可以輕輕鬆鬆執行全球速遞任務。當時,我們裝備的轟-6飛機航程不到它的一半,載彈量只有區區6噸,也不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如果中國能把圖-160搞到手,無異於鳥槍換炮,戰略轟炸機領域可以一步跨入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行列。

隨著烏克蘭政局的變化,以及經濟形勢的對急轉直下,他們對這些前蘇聯武器態度,就是想換點零花錢用用。當時,中國在烏克蘭最困難時期給予了堅定而友好的幫助,而烏克蘭多餘武器裝備最好的歸屬也是中國。中烏在艦載機、運輸機、坦克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巡航導彈等等方面有非常完美的合作,至今還傳為佳話。

當然,我們最喜歡的就是航母和戰略轟炸機這兩款超級武器了。其中,航空母艦經過千辛萬苦來到中國,並得到了重生。但圖-160戰機的來華之路卻遭遇了多方圍堵,西方、俄羅斯,甚至印度都從中作梗。烏克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兩邊不敢得罪。最後,其中8架圖-160以抵天然氣債務的方式被俄羅斯拿走。烏克蘭加入歐盟心切,又不得不主動銷燬了手中剩餘的11架圖-160轟炸機,連同圖-160使用的230枚KH-22巡航導彈、483枚X-55巡航導彈也一併遭到銷燬。這些只換來美國的1500萬美元的援助,其中800萬用來購買切割設備,而西方關於烏克蘭加入歐盟的承諾至今也未兌現。

往事不堪回首。如果圖-160能夠來到中國,那麼我國在遠程戰略轟炸機領域,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差距縮短30年。


紅龍軍團長


必須是幻影2000啊。

法國達索公司的的幻影2000,是一款無尾三角翼佈局的輕型三代機,這款戰鬥機和中國的淵源,要從1978年說起,也就是改革開放元年。

1978年6月底,鄧小平在聽完第三機械工業部關於航空工業的情況彙報後指出:“一、戰略目標......殲-6算第一代,殲-7大改(指殲-7III)確定為第二代,到1982年生產1000架。還可以買‘獵兔狗(也就是‘鷂’)’30-50架,同時搞殲-8,技術過了關,算第三代。第四代考慮引進兩種,一種是幻影-2000,另一種是‘旋風‘戰鬥轟炸機。”旋風就是英國的狂風。


幻影2000和狂風


引進西方的先進戰機是出於改善中國過於落後的航空工業現狀考慮的。接下來的日子,第三工業部制定了2個目標,一個是成套引進西方戰機,一個是引進先進子系統,安裝到國產的殲-7上(當時尚無殲-8)。後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中國沒有引進幻影2000乃至任何一款西方戰機,而是從西方買了多種電子設備和子系統,甚至包括“斯貝”發動機,究其根本,還是一個字:窮。

然而幻影2000優秀的性能還是給當時試飛的中國飛行員留下了深刻印象。幻影2000座艙配備的先進數字化儀表設備,大屏顯示器和高清攝像頭,寬闊的視野以及合理的人機功效,無疑是最能吸引飛行員的地方。但幻影2000的優勢絕不僅僅於此。其實法國人在航空工業上走的路線更符合今天對德國和日本的溢美之詞:工匠精神。法國人由於堅持使用推力偏小的發動機,幻影2000的M53-P2軍用推力僅64.3千牛,開了加力也僅有95.1千牛,使得飛機在爬升率和最大升限上往往落後於美國,但推力的劣勢並沒有難倒法國人,他們採取的是另一種策略來增加戰機的機動性:優秀的氣動設計。為了給飛機減阻甚至每一款配套彈藥,油箱的外形設計都考慮其中,達到整個作戰系統的氣動最優化。這個策略從幻影2000到陣風都貫徹始終。



達索公司給幻影-2000採用的還是無尾三角翼佈局,這算是法國戰鬥機一大特色了;幻影2000的無尾三角翼前緣和後緣安裝了襟翼副翼,因此飛機的滾轉效率達270°/秒,瞬時盤旋達30°/秒。無尾三角翼的設計還可以使飛機的超音速下的波阻力進一步降低,使發動機的推力達到最有效的利用。幻影2000還在進氣口後面一小段距離的位置加裝了兩個擾流片,相當於鴨翼的雛形,可以減緩附面層分離的角度,改善失速性能並提供額外升力。

幻影2000三視圖
作為一款輕型戰機,幻影2000的掛載能力達到了6.3噸,可以說性價比相當高了,而且幻影2000還擁有不俗的對地攻擊能力。印度最近為什麼出動幻影-2000而不是蘇-30mki越境投擲激光制導炸彈,已經證明了幻影2000的對地能力比蘇-30還要強。

幻影2000對地模式,可攜帶4枚激光制導炸彈

但是由於我國當時幾乎沒有外匯儲備,而且幻影2000要價過高,最終並沒有引進這款戰機,更沒有機會接觸後面配套給幻影2000的米卡導彈,不得不說是個遺憾。也許是對中國幻影III和幻影2000都是看了不買有些不滿,法國人在90年代把這款飛機賣給了臺灣當局,引起了外交上的軒然大波,在臺海力量平衡上給我國增加了很大壓力。

不過幻影2000對我國戰鬥機研發的啟發還是是非常大的,比如我國啟動開發的殲-10,就採用了鴨式佈局的無尾三角翼構型,獲得了比幻影2000更好的瞬時盤旋能力。!此外,雖然幻影2000沒買,但是我國成飛從達索公司果斷引進了達索系統的CATIA和DELMIA解決方案,構建了設計、工藝和製造一體化的協同平臺,將研發週期大幅度縮短至原先的50%。首次讓國內掌握了數字化樣機技術。這個內功的提升,意義不遜於引入任何一款先進戰機。國內軍迷常把沈飛和成飛戲稱為沈霍伊,成洛馬;就受到的影響來看,成飛還是叫成達索更合適吧。


紙上的宣仔


80年代中美蜜月期的合作,對於中方來說可惜的是沒錢更沒有現代化的意識和眼光。當時TG確實挑花了眼,但是有幾個美方很有誠意也很可行,在八平方之前就可以完全成功的項目最後因為種種原因作梗而錯失是非常可惜的。首先就是航空發動機,美方提出過一個很現實的方案,用J-52配WP-7的加力燃燒室做一臺加力版的J-52,推比7,首翻期300H以上,和WP-7可以做到PIN 2 PIN互換,當時601和611很有興趣,但是兩個黎卻非常反感,最後不了了之。其次戰機,當時最有可能獲得完整生產線和全部技術轉移,也最符合中國軍方截擊北方圖-22,26突襲的美方產品是F-4。美軍在79年停產所有F-4後,麥道就一直為產線找出路,最後便宜的是南棒子和土雞。如果獲得F-4,中國空軍可以提前二十年就得到中距攔射能力,當然J-8II和JH-7可能也就沒了,這對於丟失三代機項目的西飛和沈飛當然就是是大不幸,為了一機八院士,也要誓死捍衛。


EdwardXue


我記得最可惜的是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

預警機可謂戰鬥機的空中指揮部,有監視範圍大、指揮自動化程度高、目標處理容量大、抗干擾能力強,通常遠離戰線、縱深部署、執勤時有殲擊機掩護,工作效率高等優點。而當時中國的預警機可謂一片空白。90年代中國已經有了蘇27家族的戰鬥機,如果配以預警機,空中的戰鬥力會大大加強。

當時以色列與中國的關係比較好,比如說中國的殲-10戰鬥機,就是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合作而來。

在中以友好的情況下,購買費爾康預警機也不是問題。中國花了2.5億美金購買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併為此配備了基礎設施和人員培訓。

結果不出意外美國來干涉了。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拒絕給中國發貨,一轉手,以色列就把原本賣給中國的預警機賣給了印度。

印度撿了個便宜

此次事件後,中國發展了自己的預警機,也不算一件壞事。


銫媒體


F-14“雄貓”---作為一個貓黨,筆者經常惋惜那段有緣無分的短暫甜蜜。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長期以來中國的武器裝備水平與列強相比,整體上處於落後狀態。因此我國在強調自力更生的這個最基本的原則下,也廣泛吸收、引進強國的軍事裝備為我所用,提高國防能力。建國後的一段時間倒向蘇聯陣營,所有的主戰裝備都是蘇式體系。改革開放後利用與西方世界的短暫蜜月期也引進過西方國家的先進裝備。但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有一些裝備與我國有緣無分,倒是也留下段段佳話。


既然題目中強調“擦肩而過”,也就是說買賣雙方是進行了很深入的接觸才算,單獨一方的單相思是不算的,比如中國必然會對B-2、海狼級核潛艇、福特級航母流口水,但是那是一廂情願而已,算不上擦肩而過;再就是杜撰的傳聞也算不上,比如最著名的“中國從烏克蘭引進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段子,比太監生兒子可能性還低的事兒,全都是軍迷的意淫,這樣的也不能算。

拋去上述兩種情況,真正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武器其實也不算多,我看其他作答的大佬給出的答案也非常好,比如中西蜜月期的法國幻影2000、F16,以及世紀之交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等。對於筆者來說,還為一種武器與中國擦肩而過感到十分可惜,那就是F-14“雄貓”戰鬥機。

筆者為F-14未能來華感到可惜的一個主觀原因就是筆者是個不折不扣的貓黨。作為一個入坑較早的老軍迷,有誰沒看過《TOP GUN》、有誰不羨慕那種激盪天地間的飛行生涯、又有誰會不喜歡這款散發著航空工業黃金時期金屬性感的重型變後掠翼艦載戰鬥機?!

當然,除了主觀感情上的不捨,從理性分析,筆者也覺得如果當時能引進、吸收F-14,對於中國國防能力建設、乃至軍機研製事業也會大有裨益。

上個世紀80年代,剛剛實施改革開放的中國迅速改善了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雙方進入蜜月期,在經濟、政治、外交、文化、軍事等幾乎各領域都開展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國防上最大的敵人就是在北方邊境陳兵百萬的老大哥蘇聯。

彼時,出於巔峰時期的蘇聯擁有著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轟炸機力量,動不動就揚言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對於那一代的中國人來說,這支龐大的轟炸機力量是縈繞在頭頂難以散去的惡魔。對於當時的中國空軍來說,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截擊作戰能力。

所以,為了獲得夢寐以求的截擊能力,中國在80年代投入重金搞殲8II項目,但是由於整體水平薄弱以及研製廠商犯罪式的表現,殲8II知道2005年前後才獲得堪用的超視距攔射能力,而此時,引進的蘇27/殲11系列和自主研製的殲10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而之前那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對手早已灰飛煙滅。

說回正題。80年代截擊作戰能力最強的戰機無疑是F14。美國海軍研製F14的目的就是為了使航母戰鬥群能夠在足夠安全距離外攔截掛載這遠程反艦導彈的蘇聯轟炸機群。為了實現這個目的,F14主要採用如下幾招:

1、為了兼具艦載起降性能和高速攔截性能,F-14使用了當時時髦的變後掠翼技術。外段機翼可以在機載計算機的控制下根據不同速度變換成最合適的角度。在起降階段F-14機翼後掠角變小,展弦比增大,獲得更好的升力性能;在高速飛行時,F-14機翼後掠角變大,以降低飛行阻力。

非常罕見的照片,展示了F-14後掠翼不同的狀態。同時這種怪異的“敬禮”姿態也展示了F-14不錯的飛控性能。

2、在航電系統上,F-14的核心是一具AWG-9多普勒脈衝雷達。

AWG-9天線直徑接近1米,最大功率8KW,可以在探測到320公里外的轟炸機、200公里外的戰鬥機。該雷達可以邊搜索邊跟蹤,最多可同時跟蹤24個空中目標、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總之,這是那個時代性能最強大的機載雷達系統,比晚誕生十年的蘇27用的那個廢柴N001雷達強十幾條長安街。

3、英雄配寶劍,F-14最趁手的兵器就是AIM-54“不死鳥”超遠程空空導彈。這種導彈在AWG-9雷達的指引下,對於轟炸機類的目標最遠射程高達180公里,而F-14可以同時掛載6枚。

當然,在實戰中F-14不太可能像上圖這樣掛載6枚不死鳥作戰,因為會大大降低機動性能,而且萬一沒發射出去,F-14也不能攜帶這麼多彈藥著艦。但是不可否認,F-14+AIM54的組合獲得了有史以來最強悍的截擊作戰能力,這種能力直到近幾年由F22+AIM120D組合超過。

除了超強的截擊作戰能力,F-14掛載麻雀、響尾蛇導彈也有不俗的制空能力,完全可以抗衡當時蘇27+米格29的組合。可以說,F14是那個年代最適合中國的戰鬥機。

而且,對於中國的需求,美國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回應。F14的研製廠商格魯門當時財政情況不佳,非常渴望中國方面的訂單,甚至同意中方團隊對工廠進行近距離的參觀。

對於中方代表團的來訪,當時的格魯門公司非常重視,派出了F-14的總設計佩萊哈克陪同。紅圈中左邊那位就是佩萊哈克,右邊那位是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師屠基達。

而且為了獲得中國方面的好感,格魯門公司特意製作了“紅色雄貓”的臂章作為紀念品。

臂章下面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瀰漫著濃濃的時代特徵。而且大家注意看雄貓腰間別的那支盒子炮,非常的傳神、非常富有中國特色。不得不說,格魯曼當年為了拿下中國訂單真的花盡心思。值得一提的是,格魯門公司也是與中國航空工業合作最上心的美國軍機制造商,後來的超7(梟龍的前身)和“和平典範”項目,都有格魯門的參與。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雄貓未能來華。這中間最大原因無疑是:錢!F-14作為一種性能優越的雙發重型戰鬥機,自然是價格不菲。即便是購買區區幾十架,對於當時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軍隊要忍耐”的中國軍方來說,這筆錢仍是天文數字。雖然當時最高領導人表態過:錢不是問題,只要美方能賣,我們就買。但是,對於軍隊來說,花費天文數字買幾十架戰機還是太奢侈了,寧願將寶貴的軍費在龐大的軍隊內分的平均一點,使大夥都能拿到一點。

除了錢的問題,筆者覺得最根深蒂固的原因還是因為中美雙方缺少深層次的信任。雖然當時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雙方做足了表面文章。但是幾十年的敵對不可能一笑泯恩仇,雙方還是在骨子裡防著對方,其中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轉讓生產技術方面。所以,種種原因之下,F14與中國有緣無分。作為一個貓黨,只能以對著下面的圖片派遣心中的鬱悶。

筆者覺得引進F14或許比引進蘇27對於我國航空工業價值更高。筆者這樣說並不說貶低蘇27系列。蘇27系列是個非常好的平臺,目前國產殲11、殲15、殲16等機型不斷開枝散葉也足以說明引進蘇27的成功。但是筆者覺得引進F-14將使我國獲得美國軍機的研發標準和經驗,美國航空工業的能力明顯的要好於蘇/俄。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就是,目前中國已經拋棄了蘇/俄軍機研發體系,全面轉向了美國標準。實際上,就是俄羅斯自己,目前也在廣泛吸收西方軍機研製思路,蘇35就是非常好的例子。筆者有時候會想,如果當年一切順利的話,如今的殲11系列就是我國國產的雄貓,遼寧艦上起降的殲15也是原汁原味的F14艦載機,殲11D會是換裝了國產AESA雷達的中國版超級雄貓,而殲16就是傳說中的“炸彈貓”......

與其他那些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武器一樣,F14雄貓終歸只是軍迷心中的一個怨念而已。但是,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沒有必要去惋惜這些“擦肩而過”,甚至應該感謝這些“擦肩而過”。正是因為強敵的封鎖,我們真正走向了一條獨立自主的武器研發道路,在走過了那些最煎熬、最困難的日子後,我們終於收穫了殲20、055、99A這樣可以與強敵一較高下的頂級裝備。而進入武器研發自由王國的我們,未來還會打造出更多、更先進的武器。

感謝強大的對手,讓我們倔強的活成了自己夢想中的樣子。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今日得閒暇,我們來說說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洋裝備,中蘇翻臉,中西走近,這才有了與西方的蜜月,說是蜜月,防範甚緊,中美許多合作項目不了了之,中西當然也是。欺負中國落後,尋思著大宰中國一筆,其中一單,100架“鷂”式項目尤其使人矚目。現在中國航空航天博物館就存放著這樣一架戰機,有個英國人從中幫忙,用盡渾身解數換來的,英國人都是好東西,那心思用得全在邪地方,生怕自己吃了虧,我們用了一架拉-9,也是英國心心念唸的東西,不是西方人沒那麼大方,早年做了惡事,生怕被中國人報復,來自骨子裡的防範意識那是相當之嚴密,一絲不差,密不通風,銅牆鐵壁。魂舞大漠覺得,當年英國漫天要價是不錯,堅持到最後,也不得不尋求合作,價格雖說不便宜,但至今天,我們也沒有類似這樣的裝備。設若南疆浴火使用,一定非常威風。因是個人覺得與中國擦肩而過者,鷂式戰鬥機,無論怎麼說,也要算上一個。

●真實的謊言。施瓦辛格在其電影《真實的謊言》,上演的一幕,世之為一款戰機而風靡,作用於前線戰術支援,威力還是蠻大的,美國人看中的正是此點,一型“飛馬”飛得歡,隨時隨地可以靈活部署,要比直升機快得多,威力也大,僅以前線而言,地面火力支援,“鷂”式作用距離遠,火力打擊強度高,飛行速度快,當時無人能超過。現在不同,“鷂”式的能量不比中國遠程火箭炮,更不比無人機的能量,而且還不具人員傷亡之憂。於海上則不同,狹窄的空間垂直起降,無人機不成,火箭炮亦不成,不比“鷂”式靈活。美國用得好,用之多年以後,沿續一種裝備思路,研製了F-35B,五代機中的垂直起降戰鬥機,這飛機怎麼樣啊?美軍相當喜歡,奉之兩棲攻擊艦的神器,以海制陸,遠洋制空差一點,要有航母護著,制海還威力還是不小的。

●劇情反轉。英國提供給美軍的“鷂”,是個“飛行棺材”,經常失事,摔飛機,操作過於複雜,美國想了不少辦法,對其改進,改進以後好些,但也絕非像施瓦辛格那樣操縱,非經過特殊培訓,接近該飛機,那是要出大事的。印度就是個例子,買了20多架,現在直摔得不超過五架,摔得不亦樂乎。不是英國設計本笨伯,而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本身就有大毛病。美國參照俄羅斯的雅克-141,採用升力風扇的方式,似乎是一個好辦法,但風扇很笨很重,除了用於垂直起降,飛行中成為死重,別無用途,是否比鷂式先進,有待於觀察,美國打造了F-35B,反過來提供過英國,英國興沖沖第一次夜間起降,就出了事,飛機遭遇斷電,飛行員只得盲降下去,嚇死寶寶了。不僅如此,飛機本身大有毛病,根本就達不到使用狀態,800萬行原代碼,解決起來很複雜,有些故障,構成痼疾,到飛機退役恐怖也難以解決。垂直起降飛機,都是有問題的,成為通病。

●中國的努力。不用好像沒用的,當年沒買,現在費勁,當年沒買也是對的,這玩意不堪大用,問題是如何解決兩棲攻擊艦制空的問題,別替我們著急,上世紀九十年代即有考慮,我們引進了雅克-141發動機R79V-300所有技術資料,正是為垂直起降研究打好了基礎。據說西班牙的巴贊造船廠,還專事向中國提供過兩棲艦,只是中國也沒感興趣。魂舞大漠的看法是,我們當時還是像購買“鷂”一樣,腰包裡沒錢,趕上軍隊要忍耐的時期,大約也只能靠時間來解決問題。現在發展075,只是飛機還看不到有成熟的跡象。當然,不急在一時,配合航母使用也蠻好的。從此世間還在傳唱,當年的中英協議,協議之艱難,超出世人想像,鐵定了要砸我們一筆,打過馬島戰爭的鷹醬,拿來當寶也似。


魂舞大漠


20多年前 F16戰機差點成為中國空軍主力戰機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解放軍曾有機會大批量裝備F16戰鬥機?這不是天方夜譚,是歷史的真相!當時只要我們願意,至少60架F16就會列裝我軍了。聽薩沙說一說吧。

眾所周知,打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後,中美進入蜜月期,一同遏制蘇聯。當時美國或親自或藉助盟友,出售給中國很多先進武器。比如將越南炮兵打的屁滾尿流的炮兵雷達,就是美國讓盟友出售給中國的。

當時中美合作的項目很多,海陸空三軍,坦克飛機大炮軍艦無所不包括。薩沙問大家?當時解放軍最大的短板是什麼?答案自然是空軍!

我軍的飛機完全來自於仿造蘇聯!其中米格19是我方完整仿造的最後一個版本,而米格21或者說殲7我方並沒有得到完整的資料,屬於部分仿製。

殲7的問題很多,性能一度低劣到越南都拒絕接受(不要錢白送給它的),直到80年代才徹底解決殲7的各種問題。

而在80年代,區區數十架落後的殲7還是我軍戰鬥機的主力。同時代,蘇聯已經批量生產了下一代的米格29戰鬥機。

顯然,目前我軍急需的是換裝先進戰鬥機。可惜,由於多年的欠賬,由我國自行生產類似於米格29或者F16戰鬥機這種先進飛機,幾乎沒有可能。

道理很簡單,連殲7的生產改造尚且不行,何談全新設計!

當時我軍高層對先進的西方戰機很感興趣,考慮直接購買。

我軍考慮的主要是三種:法國幻影2000戰鬥機、美國F15戰鬥機和F16戰鬥機!

相比起來,中法之間更沒有政治瓜葛,適合長期合作。

剛剛改革開放,我國就派員趕赴法國測試幻影2000戰鬥機。1983年,我們甚至派出試飛員試飛了幻影2000 B型戰鬥機。我軍試飛員對幻影2000評價非常高,內部報告寫到:在當時我國試飛員及相關行業的科研人員,對於幻影2000高性能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來形容。讓長久以來一直使用俄系武器的我空軍高層,對當時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有了更進一層的認識。

性能好是好,關鍵不便宜!

法制飛機價格幾乎是國際市場最高的,且要求直接用外幣結算。80年代初期,中國還是很窮的,大部分資金要用於經濟建設。我國希望法國方面能夠降價,大有你只要降價我就買的意思。法國軍火公司是商業公司,以賺錢為第一目的,不同意降價。甚至當年我國總書記親自會見法國總統,提出戰鬥機應適當降價的建議,也沒有成功。

最終,我們只得拋棄了昂貴的幻影2000戰鬥機。

相比我軍高層,科研機構尤其是三機部優先考慮的是美製戰鬥機。美製戰鬥機參加的實戰遠遠多於法制戰鬥機,性價比也更高。

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中,以色列的F15和F16狂勝敘利亞的蘇制戰鬥機。以色列宣佈,他們的美製戰鬥機以0損失,擊落敘利亞的82架米格21和米格23戰鬥機!

我軍對於貝卡谷地空戰很清楚!

當時我們希望得到的是F15和F16。但前者基本不可能!F15是美國的看家寶,只出售給最鐵的盟友,普通盟友尚且得不到,更別說中國。況且,F15的價格也極高,中國同樣買不起!

那麼,看來看去,就是F16比較合適了。

F16是輕型戰鬥機,價格比較便宜。它主要用於戰區制空,也用於近距空中支援,非常符合中國的需要。F16於70年代末期剛剛裝備美軍,是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

1983年,大名鼎鼎的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訪問中國。他們駕駛F16A/B戰鬥機,在北京南苑機場作了精彩的表演,當時就打動了我軍高層。

F16的性能非常優秀,遠非當時我軍的殲六、殲七戰鬥機可以相比的。

表演後,我們就聯繫美國方面,表示希望購買F16。當時中美關係很好,美國政府經過研究,原則上同意了我們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美方開價並不算很高,比自用的飛機還便宜100多萬美元,甚至同意用農產品支付。

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點個頭,F16就飛到中國來了!

不過,我軍卻沒有同意,原因也不復雜。

第一,給我們的不是真正的F16,而是猴版。

美國方面願意賣給我們的是F16/79!

早在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因為多次軍售導致科技成果洩露,宣佈不再出口美軍現役戰鬥機。以後出口給盟友的美製戰鬥機,性能一律較低,F16/79就是這一產物!

它同F16A/B戰鬥機有一定差距,主要在於發動機不同。F16/79採用的是J79渦噴發動機,而不是F100渦扇發動機。J79發動機比較適合高空高速戰鬥機,用於F16/79這種制空戰鬥機就不太合適。

發動機的不同,導致F16/79的航程短、滯空時間也短,性能相比F16A/B有一定差距。

更奇怪的是,F16/79莫名其妙的安裝了沉重的發動機防熱護罩(重近1噸),導致機動性也有明顯下降。

正因為這個原因,F16/79始終沒有賣掉1架。所有盟友都拒絕購買,要求提供F16A/B戰鬥機。

我軍對此也不滿意,認為花大價錢買二流產品,太虧了!

第二,出售條件也不是很好

美方雖沒有開高價,也願意用農產品衝抵,但還是有一定要求。

美方要求中國必須一次性購買60架,這才轉讓組裝生產線。

單架F16/79價格不貴,60架可就不便宜了。

以當時中國的國力來說,這也是一大筆錢,必須仔細斟酌。

第三,政治方面的考慮

中國方面有過被蘇聯黑的經歷。當年仿造了蘇制武器體系,隨後蘇聯不願意提供新技術,我們又研發不出來,導致20年來我軍海陸空武器發展幾乎停頓。

以輕武器來說,直到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我軍還在使用幾十年前的56式系列。

而越軍則有諸如德拉貢諾夫狙擊步槍、PKM通用機槍等先進蘇制輕武器。為此,我軍在實戰中吃了大虧,繳獲後迅速進行仿造!

中美關係雖好,未來卻有很多不確定性。剛剛合作就搞這樣的大手筆,萬一將來崩了,豈非雞飛蛋打?

第四,對於我軍研發中的戰機,過於樂觀

當時我軍正在量產比較先進的殲8戰鬥機,同時計劃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將殲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我軍撥款高達5億人民幣(當年可是鉅款)研發殲10戰鬥機,要求可以對抗米格23戰鬥機,達到F16A/B的水平!

客觀來說,當時對於殲8和殲10的計劃都過於樂觀。似乎我們花費10年,就可以完成西方30年的技術積累!

誠然,買飛機不如造飛機,但前提也要看自己是否具備這個實力。

殲8無需多說,直到90年代才解決了雷達和發動機的嚴重問題,卻早已過時。外售的殲8 2M更差,壓根就沒賣掉一架!

全新的殲10研發難度就更大!

從1983年確定發動機方案,到了89年所謂的渦噴15發動機仍然是一個圖紙而已,8年之久幾乎沒有進展!

拖來拖去,幾次更改設計,最終殲10正式定型是2004年的事情了,整整20年之後!

最終,在80年代,我軍拒絕了猴版F16的引進計劃!F16也就沒有能夠列裝中國空軍!

對於這一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專家各有不同的意見!

薩沙也不敢下結論。不過,F16/79至少是西方的先進技術產物,不是我軍當年戰鬥機可以相比的。我軍如果能夠引進後,將其核心技術學習大部分,對我國各方面技術積累也是很有幫助的。

【薩沙講史堂第一百六十四期】【軍事系列89講】


薩沙


▲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其因為具備優美的飛行姿態,故而也被戰鬥種族的飛行員親切的稱之為白天鵝(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歷程中,有許多的武器裝備在此前都有參考引進的國外同類型裝備進行設計的經歷,比如我們的125毫米坦克炮,直9、直8直升機,紅旗16防空導彈等,而在這當中,有那麼幾件讓我們羨慕不已的國外裝備也曾有機會被引進國內,但終因各種原因最終沒成,其中前蘇聯時期設計的圖160型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說是最為可惜的一種。

▲畫家筆下的圖160,當年烏克蘭拿到的那部分圖160是確實有機會走進咱們國家的,只可惜因為主客觀原因的干擾,這筆交易最終沒成(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前蘇聯時期設計的最為先進的遠程轟炸機,圖160型遠程戰略轟炸機至少創下了好幾個記錄,其中之一就是其巨大的體型,堪稱是人類歷史上造過的體型最大的轟炸機,該型轟炸機機長達到了54.1米,機高為13.1米,翼展面積達到了2322平方米(全展開時),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275噸,最大有效武器載荷達到了40噸,加之其採用了4臺單臺推力達到13.7噸(開加力時達到24.5噸)的NK-32型渦扇發動機以及可在超音速狀態下變化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機翼後掠角度的可變後掠翼設計,因此其本身也具備了最高飛行速度達到2.05馬赫的能力,其次圖160還具備了7300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且能夠攜帶射程達到2500-3000公里的KH55系列巡航導彈(後期還能攜帶射程達到5000公里的KH101巡航導彈),故而圖160本身也基本上具備了對全球任何一個目標的打擊能力。

▲當然,就目前來說,我們已經無需再糾結於當年沒能拿到圖160的事,畢竟我們的大國空中重器也即將在不久的將來面世(圖片來源於:網絡)

綜上所述,如果當年我們能引進這樣一款在當年可謂是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那無疑對提高我國航空工業提高整體設計及製造水平的意義是是分巨大的,這裡面不僅僅包括大型轟炸機整體設計、配套的發動機,還包括了材料等方面。當然,時過境遷,由於我國航空工業經過了這些年來的快速發展,因此也具備了此前所不具備的製造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能力,故而,曾經的可惜也只是過眼雲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