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什麼不能殺?

浮生如夢149004130

哈,有意思!溥儀三歲登基,六歲便退位了。民國初期,根據《清室優待條例》,溥儀仍可在紫禁城中關起門來做皇帝,袁世凱軟硬兼施,逼迫隆裕太后下了退位詔書,搶了人家的江山,心虛得很,自然是不敢殺,還得小心侍候。

1917年6月,張勳復辟,溥儀登了幾天基,按理說是構成了殺頭的罪名了。可張勳復辟本就是段祺瑞利用張趕走黎元洪的鬧劇,目的達到了,內幕交易也不好公佈,撥出蘿蔔帶出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況且溥儀當時還未成年,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樣也就沒事了!

1924年,馮玉祥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溥儀被迫遷到天津靜園居住,也就是一普通寓公,對誰都沒威脅了,殺他做甚?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有很多跡象表明溥儀會和日本人勾結,可當時的國民政府內外交困,焦頭爛額,顧不上了啊!溥儀回憶其出逃天津偷渡去東北的路上,土肥原一路嚴密保護,在渡海去大連的船上裝滿了汽油桶,以防萬一被民國政府盤查時,好點燃毀滅證據,溥儀事後不停地擦冷汗!

到了東北,溥儀成了日本人手中的王牌、寶貝疙瘩啊!重點保護不及,怎麼捨得去殺?

1945年抗戰勝利,溥儀被蘇軍俘虜,拉去了西伯利亞,因要進行東京審判,需溥儀出庭作證,溥儀表現得也很配合,也是寶貝疙瘩一枚,誰捨得去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硝煙散去,人民政權日益鞏固,溥儀也被引渡回國。這時的溥儀可是驚弓之鳥,日夜惶恐不安!他知道他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殺他一百次也不為過!可新生的人民政權不同於任何一屆政權,那麼多罪大惡極的戰犯都沒殺,殺他一隻死老虎做甚?況且溥儀改造良好,留著他正好化廢為寶,更好地釐清那段歷史,因此成了一名文史員,快樂地活了下來,壽終正寢。

溥儀是中國曆代也是全世界少有得善終的末代皇帝,也算是一幸運兒吧!


雲卷飛山

因為溥儀很重要啊!

關於溥儀,其實分很多階段,在袁世凱死前是不敢殺;在北洋軍閥被打倒前是不能殺;在九一八事變後是應該殺!

袁世凱死前不敢殺

清朝立朝將近三百多年,很多君主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民主共和的觀念,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一下子就深入人心的,即使是袁世凱已經成為民國大總統,後來還一意孤行倒行逆施,宣佈稱帝。

尤其是袁世凱本人就是清政府中出來的大臣,可以說,清廷能夠同意退位,實際是拿袁世凱當保人,不管是誰,如果殺了溥儀,那估計刺殺袁世凱的人會很多。

北洋軍閥被打倒前不能殺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迅速分裂,先後分為皖系、直系、奉系軍閥,但是基本不管哪個系,其前身也都是清政府的官員,比如奉系的張作霖,原來是幹保險隊的,後來被清政府收編,才逐漸走上正道。

而且,溥儀雖然就是一個小年輕,跟張學良歲數差不多,但是張作霖看到溥儀後,還是行君臣之禮。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溥儀已經退位,但是是合法退位,民國是合法繼承清朝,如果在當時殺了溥儀的話,往嚴重了說,不止會激起滿清那些遺老遺少的不滿,很可能使民國的合法性遭到質疑。

九一八事變後,該殺

在1917年張勳進京擁護溥儀重新登基時,就使人們意識到,溥儀還是一個危險的存在,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後,由於馮玉祥陣前倒戈,回北京囚禁了曹錕,並且將溥儀驅逐出京。

實際上是馮玉祥打著反清的幌子給自己增加威望並且奪取紫禁城裡的寶藏。

溥儀出紫禁城之後,開始意識到自身處境的艱難,於是更渴望謀求復國,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種子,日本人加以勸說和利用,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潛入到東北,準備和日本人合作,妄圖恢復自己的帝業,實際上就是在賣國。

如果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就死了,那麼,他的名聲應該不會太差到哪去,正是溥儀的這種賣國行為,使東北成為日本戰略資源的大後方和補給,為二戰時的日本提供各種各樣的物資。


史論縱橫

1908年12月2日,年僅不到3歲的溥儀有一天,坐在冰涼的龍椅上的即皇帝位,面對著黑壓壓一群頂戴花翎與長袍馬褂,沒見過這陣勢的溥儀放聲大哭,急得滿頭大汗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滿頭大汗地將他摁住: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快完了。溥儀即位不到3年,大清真的完了,1912年2月12日,根據袁世凱和清廷談判結果,優待清皇室為條件,溥儀退位,袁世凱當然不會殺溥儀了。

1917年7月1日,張勳率幾千辮子軍進入北京,趕走黎元洪為首的北洋政府,把年僅12歲的溥儀抬出來搞了一場復辟,僅12天后,溥儀再次宣佈退位,因為此事件是亂哄哄的鬧劇,而溥儀尚年幼,所以免除了懲罰。

1924年爆發直奉戰爭,10月23日馮玉祥帶兵攻入北京後不但控制了北洋政府,還氣勢洶洶的要剷除封建帝制的禍根,槍口直指溥儀,已經快19歲的溥儀只說了一句話:我願意當一個普通百姓。使得溥儀逃過了此生死劫難,只是被趕出了紫禁城。

1934年3月1日,被日本人囚籠多年的溥儀,終於被一批滿清遺老和日本侵略者挾持到了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不折不扣的傀儡。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知道自己肯定成為了中國的罪人,當天就頒佈了《退位詔書》,並焚燒和銷燬了大量清朝的遺物證據準備外逃,8月19日在瀋陽上飛機前被蘇聯軍人逮捕並帶往蘇聯。

對於這位特殊的政治犯,蘇聯人對他還算客氣,溥儀為了躲避災禍,也作為遠東軍事法庭出庭證人指責日本的犯罪事實,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中國,擔驚受怕5年之久的溥儀終於要走上斷頭臺了,但此時的中國已經解放,社會交給他一次做人的資格,1959年12月4日,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眼含熱淚接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然後鞠躬行禮。


圖文繪歷史

共產黨不但沒有殺溥儀,195912月,撫順戰犯管理所特赦戰犯,溥儀是第一個被特赦的,依照周恩來總理的安排,在中科院下屬的植物園工作一年後,到政協任文史資料研究委員。

1960年,同任政協文史專員的沈醉陪溥儀去景山公園遊玩,走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樹下時,溥儀看了好久,意味深長地說:“中國歷史上許多末代皇帝的下場,大都是很悲慘的。崇禎在自殺之前,還用寶劍先砍死了自己的兒女,怨他們不該生在帝王家。”後又談到南唐李後主、劉阿斗及漢、隋等朝的末代皇帝皆被殺,自己能得到這樣一個好下場,多虧中國有了共產黨!


情報史話

這個問題很怪。我反問一句,為什麼一定要殺溥儀呢?就因為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或者他被日本人選定做了滿洲國皇帝?不倫其他國家抓住一國之君是否都會處死,咱們就說下溥儀。其實溥儀做皇帝時還是比較清明的,他也想勵精圖治想復興清朝,奈何此時的清朝已經沉痾在身,已無藥可救,加上沒有實權,只能眼看著改良志士被抓被殺,可以說在清朝末年,已經沒有人可以挽救了!溥儀在位期間他不是暴君,相反他有勵精圖治的想法,親近改革派,手上沒有染血。而後來,被日本人選中,那也是北京陷落後,溥儀寄人籬下沒有更好的辦法,當然他可能有試圖借日本人東山再起的打算,但主要還是身不由己,為了保命,他也只能被日本人當棋子用。後來解放被俘虜後,在捂順改造所表現積極,思想還是跟得上形勢的。後來不僅放了,還當了共產黨的官了。


西西湖散人

不管是誰只要沒有對他者造成實質性的傷害,都不應該被懲罰,更不應該被隨意殺戮。溥儀曾經貴為皇帝,而且縱觀溥儀的一生,也是可憐加可悲,所以不應該殺掉溥儀。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幾個比較重要的關鍵節點上面,溥儀是曾經的比較關鍵的角色,而在這幾次的重大歷史事件上面都曾經有人放話要殺溥儀,但是最終都沒有實行。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後,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過當時清政府還在苟延殘喘,因而南京臨時政府曾經謀劃進行北伐,直搗黃龍,其中有人就提出應該一直殺到紫禁城,將溥儀皇帝和隆裕太后處斬,以斷掉封建主義的禍根。不過,很快南京臨時政府就結束了北伐的計劃,準備效仿英國在中國來一場不流血的“光榮革命”,主要原因就在於袁世凱當時已經有意願與南方進行和談,而南方革命黨鑑於自己實力有限,也願意與清廷進行和平交涉。袁大頭為了實現自己的總統夢,連哄帶騙的讓溥儀皇帝退了位。雙方既是為了實現和平,自然不應該殺掉溥儀小皇帝,而且當時小皇帝才6歲,殺掉太殘忍。

溥儀在清朝滅亡後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作為五族共和的一個紐帶。當時的滿蒙很多上層人物都視溥儀為精神領袖,如果殺了溥儀很可能會導致滿蒙獨立運動惡化。有溥儀在,那些吃羊肉喝馬奶酒的王公們至少還是認賬的。

民國初年,雖然民國政府每年要給清室400萬生活費,不過從維持民族團結的角度來看還是很值得的。

所以溥儀不能殺,即便是馮玉祥派兵驅逐溥儀的時候也僅僅是驅逐,沒有想過要殺掉溥儀。


青年史學家


就溥儀的一生來說,如果用倆字來總結,那就是――被迫;如果用仨字來總結,那就是――不容易,如果非要在這仨字上加一個“量化詞”,那就是――太不容易!

“被迫”或者說“脅迫”可以說貫穿了溥儀的一生,想當年當皇帝,他就十分不樂意,當然也輪不到他,他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與光緒帝並無任何關係,但他與慈禧太后淵源頗深。

慈禧太后寵臣榮祿的女兒就是溥儀的母親,他母親從小是在慈禧太后眼底下長大的,因此對於溥儀也是格外照顧,最後竟然照顧了個皇帝,當然,溥儀本人是十分排斥這種安排的,據說當時被宮裡來的太監抱走時,溥儀是又哭又鬧,生氣完了。

這是溥儀第一次被脅迫當皇帝,當然不會是最後一次,光緒帝的皇后,溥儀在位時的皇太后裕隆太后1912年2月12日下詔退位,到了1917年,對前清據說“忠心耿耿”的張勳又心血來潮,非讓溥儀復辟。


溥儀不想幹,張勳刀架脖子上逼著幹,最後溥儀又當了十多天的皇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對很多人來說,當皇帝都是夢寐以求的幻想,但對溥儀來說,似乎一切都來的太容易,容易到溥儀都不想要。

後面還有,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從紫禁城趕走後,就被日本人接去天津供養,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又想溥儀當皇帝。

建立偽滿洲國,立溥儀為帝,實行殖民統治。

溥儀的三次皇帝,可以說都當的那麼不情不願,每次都被人拿來當工具一樣,完全沒有皇帝的尊嚴和權勢,就如跳樑小醜一般,被各股勢力玩弄於鼓掌之中。

因此,總結溥儀的一生,用“不容易”三個字確實貼切,一個被時代裹挾的人生本就是個悲劇,如果在其中完全喪失自我又扮演不光彩的絕色,則更是慘劇。


但即是如此也不能做為溥儀應該被殺的理由,他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人物,殺他是需要揹負巨大的輿論壓力和道德壓力的。

更何況,憑什麼殺他?用暴權嗎?


歷史三日談

溥儀在民國前是清國皇帝,由於年齡較小,基本不會理政,在此期間什麼都跟他無直接關係。民國取清國而代之,這不是以前的改朝換代,溥儀只是由清國皇帝變為民國公民(雖然紫禁城小朝廷依舊獨立於民國至民國十三年1924),但是按照中華民國身份,他就是一位身份特殊的普通公民而已,誰都沒理由殺一位普通的公民。日本侵華後,溥儀去東北當傀儡皇帝,按照中華民國法律他肯定是屬於公民賣國行為,犯了罪自然有法律審判。偽滿洲國與其說是一個國家,不如用日本帝國在華東北地區殖民地更實在,在這塊特殊的殖民地上尋找了一位名義上的代理人連治理都無權,這樣侵華戰爭的罪行也犯不著數在他身上,到最後東京審判他控訴日本帝國的罪行,難道僅僅因為一點賣國都沒賣出去的賣國罪就判處死刑?姑且不討論他的身份,東京審判的懺悔。


Chineseplumblossom

溥儀作為一個小孩子當了幾天皇帝,其間未做任何壞事。革命黨失信,把人家趕出北京•天津,人家無處可去,在曰本人幫助下到東北老家建滿洲國固然有罪,但那也是復辟自己祖宗的金國,於情於理不至於要砍頭。


鄧海燕20

溥儀不是不能殺,只是殺了他弊大於利!

歷史上,清朝退位,民國繼承大清所有領土也包括一些義務。這些義務中就有包括善待前清的皇帝和家人。

如果民國政府反悔,殺了前清的皇帝和他的家人。將會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也破壞五族共和。弊大於利,所以不能殺。如果殺了他,利大於弊,政治家不會手下留情。政治與道德無關,只關乎利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