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講述:六爻皆吉說“謙卦”

我經常告訴同學:易經六十四卦中,沒有一卦全好,也沒有一卦全壞,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謙卦。所以佛家叫我們學空,戒律上第一個要做到謙虛。試問有幾個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誰做到了。

真正做到了謙,才真能做到菩薩的慈愛。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佛家也是這樣,佛家謙到什麼程度呢?謙到“無我”,謙虛到了極點就是無我。

所以我們光想打坐達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為我們坐在那裡守空,是“我”去守空,沒有做到無我的空,假定無我,何必求空呢?無我就已經空了。

——整理自《如何修證佛法》

南懷瑾先生講述:六爻皆吉說“謙卦”

你真能做到使意識、意念返還到明誠、明淨的境界,那才叫做真正的“自謙”,這完全是靠自己的反觀省察,才能得到的境界。謙,並不是消極的退縮,它是崇高的平實。

謙,在《易經》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畫像,是高山峻嶺,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雲萬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八八六十四卦,沒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都是半兇半吉,或者全兇,或是小吉。只有謙卦,才是平平吉吉。古人有一副對聯: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看來是多麼的氣派,多麼的狂妄。但你仔細一想,實際上,它又是多麼的平實,多麼的輕盈,它是描述由極其絢爛、繁華、崇高、偉大,而終歸於平淡的寫照。如果人們的學養,能夠到達如古人經驗所得的結論,“學問深時意氣平”,這便是誠意、自謙的境界了。

——整理自《原本大學微言》

----------------------------

“謙”,高山在平地下面,“謙”是一切要謙虛,所以“謙”是“德之柄也”,“柄”是把柄。

“謙,尊而光”,你認為少拿一塊錢就損掉自己的利益了嗎?不知道今天少拿一塊,說不定一年以後你會多拿一百萬,這是很難講的。越是謙退,越是尊貴。

“謙以制禮”,謙卦的道理是處處講理,懂得禮貌就是“謙”。

*****

“勞、謙。君子有終,吉。”

這是謙卦九三爻的爻辭。謙卦是地山謙,山最高了,但它卻處在平地的下面,而這塊平地呢,卻又在山頂上。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崑崙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麼用呢?高要能下才好。山頂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處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謙卦。

《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沒有大吉大利的卦,每一卦都是有好有壞,找不出哪一卦是完全好的。勉強說只有一個卦,就是謙卦,六爻皆吉。全部《易經》你懂了,不要學了,只學一卦就行了,那就是謙卦。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卦六爻皆吉。除了謙卦,其餘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兇。現在孔子研究的是謙卦九三爻。我們看到謙卦,先要知道謙卦的錯卦是天澤履,謙卦的綜卦是雷地豫,這對將來學象數會很有幫助。

現在大家看謙卦的卦象:九三爻下邊是兩個陰爻,上面三爻也是陰爻。等於一個比方,在一個孤島上,某一家人有個老太太帶了五個女兒,沒有一個男孩子,忽然外邊飄來一隻小船,小船上有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到了這個海島上,便等於一塊寶了。這個爻就是這樣,一群陰爻之中有這麼一個陽爻,真是高高在上。假設在這個世界上,真有這回事,這個男孩子就春風得意了嗎?不要高興得太早,這是要你命的。換句話說,假設這個孤島上有五個男孩子,忽然來一個女孩子,這五個兄弟要打架的,說不定還會殺人呢。這個時候,這個女孩子在這五個男孩子中間,雖然被捧得高高在上,但也很難有自處之道。

因為人都是被人捧壞了的,當臺下句句喊萬歲的時候,就是要你命的時候。

所以“勞謙”懂得這個道理,謙卦到了九三爻是最好的境界,但是上面有個“勞”字,你隨時隨地自己要勞苦,隨時隨地自己要小心,要勤勞、要努力,這是謙卦的卦象。內心要謙虛,要小心謹慎,要後退。因為謙卦的錯卦是履卦,履就是行動,所以一切行動都要特別小心才行。

孔子說,怎麼樣才能做到大吉大利呢?“語以其功下人者也”。自己的功蓋天下,自己卻不以為功;德在人間,一切都在幫助他人,自己不以為自己是在幫助人家,認為這都是應該的。能夠做到這樣,才能達到“勞、謙,君子有終,吉”,大吉大利的境界,這就是聖人境界。一切宗教教主所說、所做的都是這些。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他說為世人贖罪。佛的大慈大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都是勞謙之卦。

謙卦反過來就是雷地豫卦,豫就是悠哉遊哉。謙卦不小心便靠不住,所以周公對這個卦辭下的定義是“勞”、“謙”。

大家要注意,《易經》的用字是一個字一個定義,勞是勞,謙是謙,“君子有終”,這樣子小心謹慎,才會有很好的後果。“吉”,才能夠大吉大利;謙而不勞,勞而不謙,都不會大吉大利的。這是孔子解釋的,什麼叫做勞謙。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不管做人或者做事業,當一個平民老百姓或當個老闆、當個領袖,要“勞而不伐”,就是有功勞自己卻不傲慢。

我們有幾位老朋友,身為上將,年高德劭,但卻絲毫沒有矜持傲慢的味道,我常比他們為郭子儀。郭子儀福祿壽考俱全,是當時朝野中外都非常敬重的人。但是你要研究到郭子儀的一生,那就是“勞”而“謙”。他是四朝元老,後來安祿山造反,唐明皇逃難,唐朝的天下已經完啦,是他一手把它扶起來、把它救活的。照這種情形看,皇帝對郭子儀既敬且怕,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他不叫你做皇帝,明天你就要交班,就有這麼嚴重。所以很多人替皇帝出主意,要皇帝收回郭子儀的兵權,免得郭子儀造反,對皇帝不利。於是皇帝就下命令,要他把兵權交出來,他馬上照辦,統統交了,等於現在的退伍還鄉,不帶一個幹部,只帶了幾十個老弱殘兵,回去種種菜、養養魚,國家的什麼事都不管不問,甚至連電視、報紙也不看(這是笑話)。等到天下有事情,西羌造反,什麼人都擋不住,皇帝叫他出兵,他一個兵也沒有,但他一接到命令,換上軍裝,帶著那些老弱殘兵上馬就走。一路走,一路收容散兵遊勇,只要有隻手、有條腿的他都要,就這樣一路收容,編成了部隊。當他把敵人打平了,皇帝叫他下來,他就把兵權交下來回家,還是那幾個老弱殘兵跟著他。

郭子儀是武進士出身,是經過考選錄取的,可以說是正規班畢業的,很知道分寸。後來皇帝身邊的太監妒忌他,挑撥皇帝下令把他父親的墳墓都挖了,他都知道。後來連皇帝——唐明皇的孫子唐代宗——見了他,都不好意思地站起來向他道歉,不該挖了他的祖墳。郭子儀說:“陛下不要難過,我帶兵幾十年,我的部下挖了人家的祖墳不知道有多少,我想我這個是報應,不要管他是誰挖的了。”當然他也很痛心,但他就那樣大量——“勞”、“謙”。不過,他講的也是真的,一個再嚴格的將領,帶了幾十年大軍,軍隊做了多少傷天害理的壞事,挖了人家多少墳墓,這不就是果報嗎?所以他說:請陛下勿以為意。實際上是皇帝跟太監商量著去挖的,他都清楚。因為“勞”、“謙”,所以他能活到八十多歲,福祿壽考,歷史上找不出第二個人。他是真正做到了“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一生對國家有那麼大的功勞,自己決不認為有功勞,至少不作自我表現,所謂“天下和尚不吃葷,肚子裡有素(數)”,他不自我表現而已。所以孔子說:“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這是成功的條件。

“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德言盛”,什麼叫德呢?德就是盛。等於說我本來很有錢,跟窮朋友在一起,不但沒有炫耀的樣子,好像還忘記自己有錢一樣,這就叫作德。如果自己真正窮得連一毛錢也沒有,跟窮朋友們在一起,你跟人家一樣窮,你若說能包容人家,那是開玩笑!那不是德,那叫作缺德。德是一切都高過人,而自己不認為高,表現得跟別人一樣,這就叫作“盛德”。

“禮言恭”,這個禮不是敬禮的禮,不是看到老人便很恭敬的禮。這個禮是指自己對某一件事情、對某一個人,從內心發出來真正恭敬的那種至誠。所謂“恭之謂己,敬之謂他”,自己對自己要求嚴格,約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自己、莊嚴自己,這就叫作恭。恭是恭己,敬是敬他。所謂禮,什麼叫禮?“禮言恭”,對自己要求嚴格。“謙也者”——什麼叫謙?“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一個人到了某一個位置,要絕對地恭敬自已、管理自己,要求自己要嚴格,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地責備自己,但要能夠寬厚地待人,對人家要多多原諒,這就是恭敬的道理。有了此等盛德,當然就是“能存其位者也”,他的德業的位置,永遠是得以保存的。這也就是說,有良好的開始,也有良好的結果。

——整理自《易經系傳別講》

----------------------------

《易經》每一卦有卦辭,每一爻有爻辭,是卦和爻的註解。我也提到過一句話,“善於易者不卜”,《易經》學通了的人,不看相不算命不看風水也不卜卦,自己都知道啦,好壞都清楚。《易經》的八八六十四卦,沒有一卦絕對好,也沒有一卦絕對壞,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譬如有一卦說“厲無咎”,好呀!好呀!其實一點都不好。“厲無咎”的意思,你小心就不會出毛病,不小心當然出毛病!

只有一個謙卦,涉及做人的道理,比較起來是六爻皆吉。其他都是有好也有壞,上一爻好,下一爻不一定好;昨天好,今天就壞。同我們人一樣,昨天精神旺得不得了,到了今天忽然煩悶起來;昨天胃口好,今天消化不良要吃胃藥。人的身體同天氣和卦象一樣,隨時會變,你有辦法能夠做到不變嗎?行住坐臥都是那個境界不變,你做得到嗎?做到就差不多啦!所以“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等於我們的情緒變化一樣,沒有一定的。

——整理自《我說參同契》

-----------------------------------------

如果學會了《易經》,不必卜卦,六十四卦,沒有卦是完全好或完全壞的,每個卦都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只有謙卦這一個卦是全好的。謙退,謙讓,有利益大家拿,自己都不要,這當然好,六爻皆吉,這是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

——整理自《易經雜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