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一村一工程村村改起來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劉濤

本報通訊員 趙文存

“再過不久,我們的8號、9號、9A三棟樓就能接上天然氣,老百姓做飯不用再點爐用電了。”10月16日,新泰市新甫街道前上莊村村主任王成學高興地說。

前不久,前上莊村村“兩委”專門召開黨員會、群眾代表會,確定把解決這三棟樓的通氣問題,作為該村的頭等大事來抓。

其實,早在2018年,經村“兩委”協調,天然氣主管道就鋪到了小區家門口,可連接這三棟樓的天然氣管道必須穿河而過。而按照規劃,管道要連通,只能等到河道改造完成後。

為了讓居民儘快用上天然氣,今年,村“兩委”藉著棚戶區二期改造的東風,實施村內河道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河道改造基本完成,年前這三棟樓就能通上天然氣。

今年,新泰聚焦群眾最關心、最期盼、最不滿意的事情,要求每村至少為群眾辦理一件民生實事,以實際成效取信於民。

當地專門下發《關於在主題教育中實施村級“一號工程”的通知》。村黨組織採取座談交流、入戶走訪、問卷調查、設立民意箱等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願和訴求,共走訪群眾2.3萬餘戶,徵集意見建議1.2萬餘條,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和群眾代表召開懇談會916次,最終確定民生實事863件。

“今年,我們要把修建嶺湖路這條生產路當作村裡的‘一號工程’。”劉杜鎮黃義村黨支部書記高朋告訴記者。

黃義村擁有山楂種植面積350畝,是劉杜鎮四大山楂產業園之一。隨著山楂名氣越來越大,運輸車越來越多,園內原有的生產路嶺湖路已經不能滿足運輸要求,道路改造迫在眉睫。

該村利用上級扶持資金27萬元,自籌3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加班加點趕工期,目前,工程進展順利,成效初顯。

“原先嶺湖路要翻過一座小山頭,這次,我們黨員群眾一起上,硬是把山頭削掉了近5米。”高朋說,“再過一週,工程就竣工了,一條長570米、寬4米的嶄新水泥路將躍然眼前。”

為保證工作順利推進,新泰市一方面通過設立鄉村振興基金、對上爭取、駐村工作隊扶持等形式,籌集保障資金1.82億元。發動2.4萬餘名“兩委”幹部、黨員參加義務勞動,讓他們在勞動中接受教育的同時儘量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把民生實事辦理情況作為村級開展主題教育評估的重要指標,與村黨組織書記績效考核、評先樹優掛鉤。目前,市委巡迴指導組已通報工作進展緩慢的村17個。

新泰通過這一系列硬舉措,掀起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新熱潮。

在西張莊鎮小白沙村,村黨支部書記自掏腰包3萬元,為村裡裝上了15盞太陽能路燈;西白沙村集體投資70萬元,為130個孩子蓋起了一座市級規範化幼兒園;東韓村蓋起了居民安置房,讓村裡69戶70歲以上老人免費入住……

截至目前,新泰已啟動民生實事項目632個,完工210個,共修路85公里,打井35眼,改造危房50戶,實施飲用水提升改造工程68個村,有效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