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狂欢,群鸦的盛宴"—不好意思,这一次我挺江一燕

《权力的游戏》第六季,一袭素衣的现任主教大麻雀,以无上的神权和绝对的正义,代俎越庖,替“七国之神”惩罚了瑟曦、小玫瑰等一众贵族。

他让被其惩罚之人坦白罪行。而小玫瑰对他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人不是神,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犯下过任何一个错误。不论从前还是以后。


我不认识江一燕,也从来没看过她任何一部影视作品。

只是当这么一个领奖事件甚嚣尘上,才觉得这件事已经发酵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网络超话。人人在站队,个个在表达。江一燕领奖事件已经幻化为一个多面镜,折射出不同心态下的不同群体的舆情狂欢。

看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目前所呈现出的各方“证据”来看,如果只是本着吃瓜心情的调侃和揶揄,那请随意。但对那些抱着故意贬挞,蓄意攻击的言论,这一次,当然要站在你们的对立面。

一、面对事件本身,这些质疑是否合理?

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相信所有人都已经在各种网络超话中了解了。关于各种对江一燕的质疑或抨击,总结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四点:

  1. 江一燕“诈奖”
  2. 奖项不权威,靠花钱就能得
  3. 江一燕领奖对行业不尊重
  4. 通告新闻卖人设,故意贴金

1、关于江一燕“诈奖”

从江一燕贴出的微博内容来看。她承认来参与领奖。也从来没有承认自己“包办”、“囊括”、“主导”了得奖建筑。她的原话的“参与设计”。

而奖项官网中的得奖内容显示的江一燕所在的“Design Team”。她来到了颁奖现场,和主设计师及团队一起来到巴塞罗那,拿着奖杯拍照,开心,分享喜悦。那何来“诈奖”。

2、关于奖项本身

首先,奖项的权威和江一燕本身有何关系?一个奖项不够出名,不够“普利兹克”级别,这个锅也要一个演员来背?

如果质疑这个奖项“档次不够”,是否也在一并质疑获得奖项的其他所有建筑师和设计师?那对获得这个获奖团队的主建筑师否是也是不一种不尊重?

还有质疑奖项“野鸡”,一次颁奖搬出上百个获奖作品,而且只要花钱就能得奖。

首先先不论这种论断真实与否。一个奖项和金钱挂钩就是有问题吗?诸如德国红点奖这样的知名设计大奖也都必须缴纳不菲的报名费。另外,奥斯卡公开透明的评奖游说制度都是真金白银在运作,照这个逻辑,奥斯卡也是“野鸡奖”?

说获奖作品太多不够档次?这个美国建筑大奖是两年颁发一次,得奖名单百多个。要知道,德国知名的iF设计大奖2018年选出的得奖作品数量是1218件。如果执迷于这些,就没底了。

3、江一燕不懂专业,得奖是对行业的不尊重?

首先前面提到,她得奖的原因是设计团队的一员,是member of design team,而不是architect。

很多人说建筑行业的人每天工作到很晚,都在cad画图。这么一个有门槛的行业,一定要懂得相关的专业。如果照这个逻辑,在门槛同样不低的IT科技行业,你们的马云爸爸或许是对行业最不尊重,最该被diss的人了。

你们没得奖的原因,并不在于江一燕得奖了。这是两个平行宇宙的原因。懂得技术的,他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出图员或者码农,他们同样辛苦,但却不一定都有天赋可以获奖。

4、最后说说新闻通稿的问题。

这些通告的产生大家都心知肚明。从经纪公司到公关公司的一首策划,为了帮助自家明星获得更大美誉度。他们是产生这些新闻通告的完整产业链。说穿了,这些标题党文章的诞生,是主观上是要为明星在形象上赋能,但实际却成为了“猪队友”的鲜活例证。


二、就事论事,还是一定要深扒过往?

翻旧账是我们舆论场最常用的手段。在娱乐圈,总有人会记着你曾经的言行,拾起你或许早已忘记的举止,在晴天时暂时束之高阁,待到山雨欲来是,一并翻出,洋洋洒洒,并冠以“你看,我就说ta一向如此”的总结性论调。

娱乐圈有一个大家常用却听着很露骨的词:深扒。

这一次的江一燕领奖风波后,一大波曾经的“黑历史”被“深扒”出来。说她“八年支教”这是噱头;“摄影得奖”混淆视听;“明星出书”名不副实等。但一看这些内容,再多看一些资料,感觉对江一燕这位女演员反倒是一种褒奖。

即使她没有八年支教。但能坚持八年,且每年抽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去乡村支教,这也不是明星,甚至是任何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吧?而且我相信当初说江一燕支教行为堪称娱乐圈脊梁的和如今戳江一燕脊梁的,很多是同一拨人。

关于摄影获得《国家地理》杂志奖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奖项的名称非常明显,哪个赛区,哪个奖项名称都清清楚楚。没有刻意混淆视听。

至于出书,人家出的不是明星写真,而是一字一字码出来的散文随笔集,还连续出了两本。还有什么可多说的呢?

经过大家的深扒才知道,原来江一燕的生活如此丰富,去非洲拍摄动物、去乡村支教、去旅行,去写书,去把自己的房子花六年设计建造。这样的生活,实在令我羡慕嫉妒,但没有恨。

哦对了,以上这些丰富的生活,会令她找来最大的非议是:作为演员,不务正业。

不好意思,如果她是一位职业演员,她拍戏时要为了剧组和戏负责。但拍戏之余,她只需要为自己负责。

她没有固定单位、公司需要朝九晚五,如果她不在剧团,也不用承担作为剧场演员的责任。那么,她演戏之外怎么休息,怎么不务正业,都不必谁来苛责。不拍戏久了,自然让人淡忘,这是她愿意承担的结果。不能因为你每天996,就说别人不务正业。



三、如果沽名只是为了钓誉,请多多益善

“爱慕虚荣”、“沽名钓誉”是很多舆论导向对江一燕的总结性陈词。

沽名钓誉在中文语境下一直不是好词。但仔细想想,如果用给自己的名声,就为了后的一种荣誉、赞誉,让自己更加体面,这也没什么不对。

如果每一个明星都能通过乡村支教、爱心扶贫、关心社会、阅读自己来做到沽名钓誉,那这样的沽名钓誉,还请多多益善。既然人们正大光明的赚钱已经得到认同,那用无损他人和社会的事情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名声,也不用这么羞于启齿。

郭德纲的相声段子里说:有些相声演员平时爱慕虚荣,对着家里的鱼缸里的水草来一张自拍,发朋友圈却写着:我在巴厘岛潜水哟!

之所以说以上的段子,是想说:抨击别人的时候,也请将心比心。

我们每个人都会刻意让自己过得更好,或者让被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所有,大家的朋友圈才变得越来越不真实,总会把自己日常生活的上限,在经过美图滤镜涂抹之后,隆重的发布在朋友圈。

作为公众人物,ta希望自己更好的一面能被大众看见,得到赞美。既然她没有造假,没有损人利己,没有像其他某些公众人物一般在采访时当场摔杯子,那即便她得不到赞美,也不应该承受诋毁。



写在最后

如果一切正常,两三个礼拜之后,江一燕事件的沸沸扬扬就会尘埃落地,一切归于平静。媒体们在“口诛笔伐”之后便会渐渐熄火,继续如猛虎细嗅蔷薇般嗅出新话题,然后继续“深扒”;

吃瓜群众们会在996的闲暇之余,嗷嗷待哺般地继续寻找下一个好吃的瓜;因为这就是雪花狂欢、群鸦盛宴的时代。

至于江一燕,她可以听从陈道明为她的书做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未来继续好好走下去的智慧参考:

娱乐圈一边是姹紫嫣红开遍,一边又是新人欢笑旧人愁,这其实没什么奇怪的,亘古如此,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要紧的是你是否能锻炼出宽容而平常的心。

我希望你总是能和现在一样,是快乐的、自由的、骄傲的。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模式,所以没有必要去模仿迎合,去谨小慎微。


哦对了,还没有告诉你文章开头,《权力的游戏》里大主教的结局:在铁王座殿堂里,大麻雀召开了一场群鸦的盛宴,当着众人批判王后瑟曦,并要将其处刑。但躲在高处的王后,最后用火药,炸飞了殿堂,也炸飞了大主教和所有在场其他无辜的人。

别怕,这些情节只出现在电视剧中,而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