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相克的字,千万别穿插练习,这就是后果

特约评改人:曹元伟(中国书协会员,邳州书法院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2012年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风格相克的字,千万别穿插练习,这就是后果 | 改评


王 雷 行草条幅 规格75cm×33cm 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却是梨花高一着,随宜梳洗尽风流。 鸟啄梨花花欲稀,去从何处趁风微。傍人不解春光晚,只道清明有雪飞。



王雷作品评语:从此作可看出作者学习过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整体效果不错,结字大小参差,行书和草书相间。作者有一定的创作实力,但也有明显的不足:1.落款过于居中,“二首”应为“两首”,“王雷”与上字靠得太近,“雷”字过大。2.临帖要做到先专精,后博取,很显然作者临帖不专一。3.笔画普遍太瘦,大多没有粗细变化。4.下半部分写得太均匀,缺少变化。建议:首先,以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为主要学习范本,不要临得太杂,特别是风格悬殊比较大的范本不要穿插学习。其次,创作时要注意粗细、大小、墨色、疏密等变化。


经典解读

风格相克的字,千万别穿插练习,这就是后果 | 改评


杨维桢《张氏通波阡表》(局部)

奇崛狂放的杨维桢


■曹元伟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别号东维子、抱遗老人、铁笛道人、梅花道人等,诸暨枫桥(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书法熔章草、隶书和行书笔法于一炉,形成了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与前人迥异。明代吴宽《匏翁家藏集》称其书如“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笺,倒载而归”。他晚年的行草书,更是恣肆古奥,狂放雄强,显示出奇诡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概。

杨维桢存世作品较多,行草书代表作有《张氏通波阡表》诗卷和题跋等。学习他的书法,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用笔劲健爽利,不要拖泥带水。二是笔画变化丰富,时而今草,时而章草,时而行书,时而楷书,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要善于抓住特点,并能触类旁通,比如捺的写法变化就很多。其他笔画和偏旁部首都要做归纳和对比,找出变化的基本规律。三是结构随心所欲,姿态万千,有些结构往往出人意料,有的严谨不乏庙堂之气,有的活泼又似天真孩童。四是矛盾对比强烈,如笔画粗细、结字大小变化等。五是临写时要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在结字的精准上不要斤斤计较,这样才能写出他的性情。六是章法不要太规矩,要尽情挥写,尤其是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欹正变化。杨维桢的行草书不拘泥成法,但又不是不守法,他是带着法的镣铐在尽情地狂舞。

曹元伟示范作品

风格相克的字,千万别穿插练习,这就是后果 | 改评


行草条幅 规格138cm×33cm

纷纷红紫不胜稠,争得春光竞出头。

却是梨花高一着,随宜梳洗尽风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