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们每个中国学生早期教育初期必背名句,也是《论语》里最广为流传的语句之一。通俗点讲,就是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恼,不也是君子吗?

现在试想,如果把这句话的程度扩大一下,把不理解变成冤枉,“不知”的后果恶化成迫害,该如何应对?我们能否付出成为“君子”的代价?而当我们承担后这迫害是否会止息?《狩猎》,这部经典影片,也许会给出答案。

这是一部非常虐心的电影,想用一句家乡话来形容,就是非常“憋屈”,让观众恨得牙根痒痒,有揍人的冲动。尤其是里面所谓童言无忌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对孩子有了“恨”的感情。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狩猎》是一部丹麦影片,上映于2012年,到现在有七个年头了,在豆瓣这部影片有20多万人参与了评价,有超过60%的影迷给了五星好评,评分高达9.1分。

电影讲述了男主卢卡斯刚刚和妻子离婚,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其温和活泼的性格使得他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周围人对他也颇有好感。一天,挚友的早熟小女儿克拉拉对他表白,善良的卢卡斯只能婉拒,年幼的克拉拉觉得受到羞辱,于是对托儿所所长报复性的撒谎,结果使卢卡斯蒙受欺辱幼童的不白之冤。之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逼得他几近崩溃,但法律还了他清白,克拉拉也坦白了自己幼稚的谎言,大家冰释前嫌。

一切看似重回正轨,然而恶意却并未停止。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关于影片的创作,也具有一些故事性。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在指导的电影《家族庆典》大获成功后,邀约络绎不绝,有一位精神医生拜访并留下了一袋档案资料,希望他能用电影展现出来。

由于繁忙,托马斯把它放在了一边落灰。十年后才偶然发现并阅览,震惊之余决定将它拍成电影。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主演麦德斯·米科尔森,被称为“丹麦最性感的男人”,主演多部佳品而广受好评,其在《汉尼拔》中的的经典形象也为影迷热捧。

在本片中,麦德斯彰显影帝风范,将卢卡斯的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狩猎》被视为艺术品的原因之一。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小编一直以来都特别推崇“去脸谱化”的电影。一部好的作品不会将好人坏人单纯的设定,往那儿一摆,任由想象发展;好的作品是完整的展现出人物形象,准确细腻的描绘人物性格,然后交代出客观环境,任由人物在环境的推动下依据性格特点作出行为。

这样的作品未必会是商业大片,但绝对值得我们多次回到电影中去细细品味。《狩猎》就是这样一部好电影。

在电影中找不到一个坏人标签,每个人都是一个现实中该有的样子,所反映出的道理亦如现实中亲身体会一般真实。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我们一直都认为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而且是绝对弱势的群体,无论发生什么事,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很自然的会选择支持孩子,这相当于赋予了孩子无限的权利。

孩子对于我们,说的生硬一点是权威,说的感性一点是信仰,但孩子是幼稚的,他们不知道事物背后的意义,把舆论的权柄交给他们是可怕的,甚至会引发一场迫害。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就如电影中讲述的,说到底,只是一场误会演化的迫害,而这误会的起因就是众人对童真的绝对信任。

反观现实,我们是否也对某些事物保持了决定信任,甚至虔诚的信仰。当反对或者质疑的声音出现时,我们是否也会为了捍卫他而无所不用及的迫害他人,而自我感觉却成就感荣誉感十足?但是又想,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就是源于自己对她的绝对服从,绝对坦诚。

《圣经》有言,“不可试探你的上帝”。似乎信仰与所谓的理性不可调和。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信任可以消除猜忌,支持可以消散恶意,这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一个观点。最终卢卡斯就是凭借好友与儿子的支持冤屈得以昭雪,凭借挚友的信任误会才得以澄清。但是现实中,信任是需要基础与代价的,扪心自问,我们能够真正信任谁?谁又能被我们真正信任?在遇到如此敏感的误会时,信任总是那么的无力。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件事情模糊未知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事情发生,而当个人单独面对时,才会选择逃避或者讳疾忌医。

在电影中,当谣言传开时,家长们表现出来的,似乎是希望事情闹大,或者按照想象就该闹大,就像是为无趣的生活增添色彩,盲目的加入庸众的行列,去名正言顺的迫害与鄙视。甚至是克拉拉的父母,得知消息后并不是去确认,而是自然的确信。联系到欧洲的社会风情,也可以理解,但终究是鲁莽的。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未想过,会如此痛恨一个孩子

影片结局令人不寒而栗,明明是解除了误会,恶意却未止息,射击者的面目模糊也暗示了恶意来源的随机性与广泛性,而射手没有将卢卡斯射杀也说明了其内心的矛盾。同时也说明,当一件事发生后,不可能再去否认它的存在了,即便是事件解除,反复强调,其结果多半是事与愿违,其影响也会如一根刺一般扎在波及者的内心。

片名为狩猎,颇值得玩味。我们都在狩猎,我们也随时会成为目标,除了争取不被猎杀,我们还有余力去做别的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