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我們每個中國學生早期教育初期必背名句,也是《論語》裡最廣為流傳的語句之一。通俗點講,就是別人不理解我,我卻不惱,不也是君子嗎?

現在試想,如果把這句話的程度擴大一下,把不理解變成冤枉,“不知”的後果惡化成迫害,該如何應對?我們能否付出成為“君子”的代價?而當我們承擔後這迫害是否會止息?《狩獵》,這部經典影片,也許會給出答案。

這是一部非常虐心的電影,想用一句家鄉話來形容,就是非常“憋屈”,讓觀眾恨得牙根癢癢,有揍人的衝動。尤其是裡面所謂童言無忌的小女孩,讓我第一次對孩子有了“恨”的感情。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狩獵》是一部丹麥影片,上映於2012年,到現在有七個年頭了,在豆瓣這部影片有20多萬人參與了評價,有超過60%的影迷給了五星好評,評分高達9.1分。

電影講述了男主盧卡斯剛剛和妻子離婚,在一家託兒所工作,其溫和活潑的性格使得他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周圍人對他也頗有好感。一天,摯友的早熟小女兒克拉拉對他表白,善良的盧卡斯只能婉拒,年幼的克拉拉覺得受到羞辱,於是對託兒所所長報復性的撒謊,結果使盧卡斯蒙受欺辱幼童的不白之冤。之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逼得他幾近崩潰,但法律還了他清白,克拉拉也坦白了自己幼稚的謊言,大家冰釋前嫌。

一切看似重回正軌,然而惡意卻並未停止。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關於影片的創作,也具有一些故事性。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在指導的電影《家族慶典》大獲成功後,邀約絡繹不絕,有一位精神醫生拜訪並留下了一袋檔案資料,希望他能用電影展現出來。

由於繁忙,托馬斯把它放在了一邊落灰。十年後才偶然發現並閱覽,震驚之餘決定將它拍成電影。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主演麥德斯·米科爾森,被稱為“丹麥最性感的男人”,主演多部佳品而廣受好評,其在《漢尼拔》中的的經典形象也為影迷熱捧。

在本片中,麥德斯彰顯影帝風範,將盧卡斯的情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狩獵》被視為藝術品的原因之一。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小編一直以來都特別推崇“去臉譜化”的電影。一部好的作品不會將好人壞人單純的設定,往那兒一擺,任由想象發展;好的作品是完整的展現出人物形象,準確細膩的描繪人物性格,然後交代出客觀環境,任由人物在環境的推動下依據性格特點作出行為。

這樣的作品未必會是商業大片,但絕對值得我們多次回到電影中去細細品味。《狩獵》就是這樣一部好電影。

在電影中找不到一個壞人標籤,每個人都是一個現實中該有的樣子,所反映出的道理亦如現實中親身體會一般真實。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我們一直都認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而且是絕對弱勢的群體,無論發生什麼事,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很自然的會選擇支持孩子,這相當於賦予了孩子無限的權利。

孩子對於我們,說的生硬一點是權威,說的感性一點是信仰,但孩子是幼稚的,他們不知道事物背後的意義,把輿論的權柄交給他們是可怕的,甚至會引發一場迫害。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就如電影中講述的,說到底,只是一場誤會演化的迫害,而這誤會的起因就是眾人對童真的絕對信任。

反觀現實,我們是否也對某些事物保持了決定信任,甚至虔誠的信仰。當反對或者質疑的聲音出現時,我們是否也會為了捍衛他而無所不用及的迫害他人,而自我感覺卻成就感榮譽感十足?但是又想,信仰之所以成為信仰,就是源於自己對她的絕對服從,絕對坦誠。

《聖經》有言,“不可試探你的上帝”。似乎信仰與所謂的理性不可調和。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信任可以消除猜忌,支持可以消散惡意,這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一個觀點。最終盧卡斯就是憑藉好友與兒子的支持冤屈得以昭雪,憑藉摯友的信任誤會才得以澄清。但是現實中,信任是需要基礎與代價的,捫心自問,我們能夠真正信任誰?誰又能被我們真正信任?在遇到如此敏感的誤會時,信任總是那麼的無力。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件事情模糊未知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相信事情發生,而當個人單獨面對時,才會選擇逃避或者諱疾忌醫。

在電影中,當謠言傳開時,家長們表現出來的,似乎是希望事情鬧大,或者按照想象就該鬧大,就像是為無趣的生活增添色彩,盲目的加入庸眾的行列,去名正言順的迫害與鄙視。甚至是克拉拉的父母,得知消息後並不是去確認,而是自然的確信。聯繫到歐洲的社會風情,也可以理解,但終究是魯莽的。

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從未想過,會如此痛恨一個孩子

影片結局令人不寒而慄,明明是解除了誤會,惡意卻未止息,射擊者的面目模糊也暗示了惡意來源的隨機性與廣泛性,而射手沒有將盧卡斯射殺也說明了其內心的矛盾。同時也說明,當一件事發生後,不可能再去否認它的存在了,即便是事件解除,反覆強調,其結果多半是事與願違,其影響也會如一根刺一般紮在波及者的內心。

片名為狩獵,頗值得玩味。我們都在狩獵,我們也隨時會成為目標,除了爭取不被獵殺,我們還有餘力去做別的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